江蘇省外國語學校 袁玉紅 嚴良惠
預習有助于學生提前掃除一些知識障礙,聚焦相對模糊且難以理解的內容,從而提升課堂學習效率,預習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預習不僅僅是課后簡單的預讀或預做作業,更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學生通過已有知識去感知、聯想、觀察和分析新知識,從而培養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預習是教師指導下的有目的的教學活動,會讓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到課堂的探究活動中去解決疑點、難點,能夠提升課堂效率,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預習分課外自主預習和課堂有組織預習。前者缺乏必要的檢測評價手段,效果不好,后者由于聚焦特定目標,屬于教學的一個環節,因此針對性很強,效果明顯?!八沫h節”課堂教學模式把自主預習確定為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目的是通過自主預習、交流展示、答疑拓展、檢查鞏固等四個教學環節,將主動探究貫穿教學始終,幫助學生積極建構知識框架,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并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自主預習活動包括讀教材、看例題、做練習、寫筆記等,預習內容要圍繞教師所給的導學案展開,導學案必須具體化、問題化或習題化,這樣才有效。預習過程是發現問題的過程,“數學教學歸根結底是數學問題的教學”,“問題是數學的心臟,讓思維從問題開始,思維活動又形成新的問題,這種遞進式的問題引領學生思考,也為學生搭起了支架,指明了探究問題的方法”。學生只有會問問題,才會產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例如,筆者在執教《分式的加減》這節課時,將預習目標設定為:(1)類比同分母分數的加減運算,理解同分母分式、異分母分式的加減運算法則;(2)能夠熟練運用分式加減運算法則進行有關運算,并感悟運算結果的表達形式。因此,設計的預習任務為兩點:一是知識回顧,二是教材導讀與嘗試訓練。具體安排如下:
【知識回顧】
(1)小學中學過的分數的加減法則是如何敘述的?答:同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分母_,把分子_;異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先_,化為_的分數,然后再按同分母的分數的加減法則進行運算。

這樣的預習內容有目標、有重點,思考題啟發了學生的思維,有利于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教材導讀】
閱讀教材P106~P107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同分母分式的加減運算法則。

【嘗試訓練】
本環節通過教材導讀、完成填空和嘗試訓練環節,讓學生自主預習,嘗試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這樣的安排讓學生在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了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筆者選擇《分式的加減》預習導學單中的兩道訓練題作為交流展示環節中重點探究對象,目的是使學生明確進行分式的加減運算時要注意的幾個地方。通過學生的分享,逐步明晰了分式的加減運算時的注意點:
(1)同分母分式加減時,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當分子是多項式時,應給這樣的分子添加括號,避免出現符號錯誤。
(2)異分母分式相加減,當分式的分母是多項式時,先將它們分解因式,再確定最簡公分母。
(3)當分子通過加減運算后,應考慮分子、分母是否可以約分,從而將分式加減運算的結果化為最簡分式或整式。
這樣的分享展示啟發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答疑是解答學生遇到的疑難問題。圍繞疑點、難點,教師指導學生通過讀、看、想來重新認識公式定理,點撥問題的關鍵,引導學生做深入的探究,總結解題方法和規律,形成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并能結合所學知識舉一反三。例如,在探究分式與整式相加減的問題時,筆者先點撥學生的疑點、難點和重點,然后指導學生進一步探究,可把整式看作分母為1的一項。這樣既注重基礎,又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學生是否掌握了所學內容需要檢測,然后根據反饋的信息,掌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這一環節練習的呈現方式可以多種多樣,目的是鞏固所學知識,遷移運用所學內容。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預習過程就是發現問題的過程。無論是課前預習任務,還是課上的預習內容,都把重點放在學生自己讀書、發現問題、充分思考、找出答案上。此環節對學生來說雖然一開始具有挑戰性,但是只要教師合理設置預習目標,愿意在課堂上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分享預習的成果,他們會慢慢養成預習的習慣,數學學習興趣會大增,探索能力會增強。當然,教師在布置預習任務和展示預習成果的時候也要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讓他們在課堂展示環節中都有成功感。
合作學習不是簡單的小組討論,而是通過小組合作提升學生探究的意識。合作的過程就是分享的過程,全班六個小組,每組五人,不是簡單的分組,而是每組都有不同層次的學生,選優秀的學生擔任組長,把組員編好號,注意先后順序,以提高時效。學生在討論、交流、探究、矯正、解疑的過程中培養了勤于動口、善于思考的習慣及主動探究、合作學習的精神,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同一組別的不同學生都有成功的滿足,在討論與分享中所生成的問題必然會促進學生的進一步探究。
過程是學生理解數學的基本且重要的條件,主要包括教師要向學生展示解題的思維過程以及學生自己探索知識的過程。四環節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在點撥的時候要從疑點出發,教會學生如何從錯誤的理解中找出正確的方法,轉變思維的方式、方法和策略,盡快獲得成功的發現,然后讓學生自己“做數學”,在老師的幫助下自己動手、動腦,分析、歸納所學的知識,從而掌握數學知識、提高遷移創新能力。
總之,四環節課堂教學模式的核心是改變教與學的方式,是變“以教師為中心”為“以學生為中心”的一個具體措施,也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抓手,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雖然有一定效果,但還需要不斷探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