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摘 要] 醫院是維護人類身體健康、幫助患者恢復身體機能的重要場所。近年來,我國現代綜合醫院日益向城市中心發展,大多數醫院高度集中于人口密集的市中心,這對于醫院建設階段的經濟管理、成本控制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因此,文章以醫院建設進程為切入點,闡述了醫院經濟管理、成本控制的基本含義,并對醫院經濟管理、成本控制問題以及強化開展措施、成效進行了進一步探究。
[關鍵詞] 醫院;經濟管理;成本控制
中圖分類號:R19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2(2021)07-0024-03
近年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迅猛發展,醫院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各醫院若想在同行業中獲得優勢,必然需要實施有效的經濟管理手段。與此同時,在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全面開展進程中,醫院醫療服務價格受控趨勢明顯,控制成本支出就成為醫院經濟管理的重點內容。由于諸多主客觀因素的存在,醫院建設階段經濟管理、成本控制問題頻出,影響了醫院的經濟效益。
一、醫院建設進程中經濟管理和成本控制的基本含義
(一)經濟管理的基本含義
經濟管理是指醫院主體為達成預先約定的目標,以社會經濟活動、生產經營活動為對象,開展的一系列組織、規劃、協調、指揮、監督活動。簡單而言,經濟管理就是醫院主體對經濟活動的管理,其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科學技術,將潛在生產力(比如,勞動對象、勞動者、技術和管理、勞動工具等[1])轉變為現實生產要素。
(二)成本控制的基本含義
成本控制特指醫院根據特定時間段預先約定成本管理目標,由醫院主體在職權范圍內,從生產耗費發生前入手,對逐項與成本相關的因素、條件進行預先防控、調整的措施[2]。成本控制的過程也是系統工程原理指導下各種耗費調節、核算、監督的過程,可以幫助醫院發現薄弱環節,挖掘內在降成本潛力(工資成本、原材料成本、輔助成本、管理成本等),為醫院經營管理改善提供依據。
二、醫院建設進程中經濟管理和成本控制問題
(一)經濟管理問題
1.經濟管理理念不明
醫院經濟管理理念是經濟管理的重要環節,也是各項醫療服務活動組織的憑據[3]。當前醫院缺乏明確的經濟管理理念,在各項醫療服務活動組織過程中也沒有著重引入現代化經濟管理理念掌握經濟狀況、發展趨勢,分析潛在經濟問題,導致醫院實際經濟管理與經濟效益獲得總目標之間差距持續拉大。
2.經濟管理平臺滯后
在信息化時代,信息化技術與醫院經濟管理整合面不斷拓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醫院經濟管理效率。但是,由于在信息化技術與經濟管理整合過程中,醫院沒有考慮各系統間信息資源共享問題,導致各經濟管理系統數據間信息孤島問題突出,不僅影響了系統信息間共享效率,而且導致了經濟管理決策滯后問題。
3.經濟管理方案缺失
作為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經營者,醫院必然要在規定時間內了解自身經營狀況以及潛在問題,并制定針對性管理方案[4]。但是當前醫院經濟管理存在較為突出的事后管理特征,不注重前期經濟管理估測,也沒有利用可量化的經濟指標對當前經濟管理的發展趨勢、現狀進行分析,給醫院經濟管理過程造成了較大的阻礙。
(二)成本控制問題
1.成本核算考核辦法缺失
成本核算考核的最終目的是讓醫院適應醫療市場的良性或劣性變化趨勢,是成本控制中的有效手段。由于成本核算考核涉及醫療設備、人力資源、科室成本、藥物成本等諸多方面,且每一項核算考核關聯復雜度較高,導致當前醫院無法制定統一規范的成本核算考核辦法,影響了成本控制效果。
2.成本控制體系不完善
新時期,我國醫療體制改革范圍不斷擴大,醫院只有持續強化自身成本控制體系建設,才可以在醫療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但是,在當前醫院成本控制體系建設過程中,醫院只是考慮財務維度問題,沒有考慮內部流程維度問題、客戶維度問題、學習成長維度問題,導致成本控制體系不夠完善,影響了成本控制效果。
三、醫院建設進程中強化經濟管理和成本控制的措施
(一)經濟管理措施
1.明確經濟管理理念
在醫院建設進程中,應堅持社會主義辦院方向,從嚴執行醫療保險規定、國家物價政策,科學、恰當地處理醫院、國家政府部門、個體職工之間的利益分配關系。同時,醫院要根據兼顧公平、多勞多得、績效優先的方針,對行政及后勤部門采取目標管理,以“職務+職稱”的方式,明確獎金系數。每間隔一個月,以民主測評的方式,落實得分薪酬計算模式;對于創收部門,則采取成本核算方式,形成分層的經濟管理方案。
2.搭建經濟管理大數據平臺
經濟管理大數據平臺是醫院經濟管理信息資源共享的載體,對于政府監管、運行管理具有較為突出的現實意義。在經濟管理大數據平臺建設過程中,醫院需要從運營管理、業務活動兩個維度入手,進行全方位梳理[5]。同時,醫院要綜合考慮經濟管理數據分享傳遞、產生、校驗等環節需求,依據準確性、及時性、真實性原則,進行標準化技術規范、數據編碼的制定。在標準化數據編碼制定的基礎上,進行數據結構、數據庫類型、架構的統一設置,無縫隙銜接財務管理系統、各業務系統。進而依托業務采集器,整合現有經濟管理系統,并以大數據平臺數據倉的形式,打破數據信息孤島。
在醫院具體應用過程中,經濟管理大數據平臺可以在醫院內部經營風險管控、成本精細化管理、績效評價、全面預算、物價管理、病患費用變化等諸多模塊。以全面預算為例,作為財政預算單位,醫院全部收入支出均需要納入政府部門預算進行統一管理,而依托經濟管理大數據平臺,醫院可以將預算編制、審核批準、執行、監督控制、調控整理、決算、剖析、考核等模塊有機整合,促使前期編制的預算方針貫穿于經濟管理的始終。
3.完善經濟管理方案
經濟管理方案是醫院建設進程中強化經濟管理的有效手段,強調盡可能節約損耗、花費獲取產出效益。在上述原則的指導下,醫院可以立足現有經濟條件,利用比率分析法、結構分析法、趨勢分析法、實數分析法等方法,完善經濟管理方案。以趨勢分析法為例,趨勢分析法強調以每一項經濟指標某一年度數值為基準,通過對多項指標各階段變化與基準情況對比,判定醫院經營方向優差轉化態勢。比如,利用某醫院2018年勞動生產率作為基準,將醫院2019年勞動生產率與其對比發現出現下降趨勢,就需要醫院綜合利用增設服務項目、擴大服務范圍、節約資源損耗等方式,抑制經濟效益指標下降趨勢。需要注意的是,較之物資資料流通企業而言,醫院具有公益性機構性質,在經濟管理方案制定時,醫院必須以與實際情況無偏差的報表、資料作為依據,并在資料應用前對其真實度進行再次審核評定。
(二)成本控制措施
1.明確成本核算考核辦法
醫院應對各科室收入進行嚴格界定,對于涉及兩個、三個及以上的科室方可完成的收入,可以采取雙方或多方協商比例核定的方式,保證各科室收入匯總后結果與醫院財務報表收入相同,避免漏計、重計等問題出現。具體核定系數可以貫徹“績效優先、多勞多得”的方針,引用完成勞動量計算的方式,即每一位醫護人員當月完成出院病患、本科室單元出院病患比值,將其與科室平均獎的百分之五十相乘后可以獲得對應醫護人員個人完成收入獎金系數[6]。
在科室收入核定原則確定之后,醫院可以從人員支出、公務費支出、各項折舊等方面,明確科室支出組成。其中人員支出為社會保險、薪資、福利等個人所得;公務費支出為水電費、公共費用、電話費、維修費、辦公費、管理費、科室材料消耗費,對于公共費用,可以依據科室收入占醫院收入比例進行攤銷計算;各項折舊需要依據國家規定的折舊標準進行各科室每月醫療設備、房屋折舊額的核定,并將核定結果計入科室成本。在科室支出確定后,可以計算科室收入與其的差值獲得科室結余值。在科室結余值確定之后,以結余值為基準,結合醫院核定的提成比,依據“科室獎金=科室結余×提成比×質控得分比”這一公式,進行科室獎金提取。在科室獎金提取完畢后,以任務完成指標分配到人為方針,根據各科室人員工作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獎金發放。
2.完善成本控制體系
在現代醫療市場日益規范化進程中,成本控制是提升醫院整體效益的關鍵。為了平衡財務指標與內部流程維度、客戶維度、學習成長維度等非財務指標,醫院可以借鑒平衡計分卡理論,進行完善的成本控制體系的構建[7]。
在財務維度,醫院成本控制體系涉及財務能力、醫療總成本等幾個方面。其中醫療總成本涵蓋了人力成本、藥品支出成本及衛生耗材支出成本等多項成本,其中以藥品支出成本占據比重最大。因此,醫院可以以衛生耗材支出、藥品支出成本控制為重點,從支出過程入手,進行資源的科學配置以及無用支出端口壓縮,保證醫院更加高效率的發展。
在內部流程維度,醫院成本控制體系涉及人力資源效率、醫療服務水平、物資效率等指標,其中以醫療服務水平占據比重最大。醫院可以將電子病歷上傳率、滅菌合格率、短時期內確診率或者ICD(國際疾病分類)編碼準確率為依據,進行客觀評價,為內部流程優化控制提供依據。
在客戶維度,醫院可以通過對社會效益、職工滿意度、病患滿意度進行考評控制,并定期調查各科室職工薪資、精神狀態、工作環境,落實人文關懷方針,最大程度展現成本控制現代化理念。
在學習成長維度,醫院可以根據機構內人員專業知識水平高的特點,結合對內部各科室人才專業水平、素養的要求,從建立各科室工作人員培訓學習體系以及對他們學習的反饋情況入手,恰當控制醫院在科學研究、各科室專業人才培訓方面的成本投放度。比如,對于各科室工作人員培訓學習后反饋情況不理想的工作人員進行懲處,激勵各科室工作人員主動學習以提升自身工作效率,為成本投放度控制提供依據。
四、醫院建設進程中強化經濟管理和成本控制的效果
(一)經濟管理效果
1.獲得長久而穩定的經濟效益
在我國醫療體制改革持續深化中,國家對醫院的投入不斷下降,并要求醫院的各種類型醫療服務采取低廉的收費價格。同時在我國現行醫療保險體系中,醫院超標準費用無法獲得補償,導致醫院入不敷出現象不斷加重。而通過在醫院建設進程中強化經濟管理,可以增收節支,完善管理制度特別是醫院工作人員激勵機制,鼓勵每一位工作人員參與到經濟管理中,形成相對科學的經濟管理方案,保障醫院獲得長久而穩定的經濟效益。
2.強化經濟核算約束力
醫院通過經常化地開展經濟管理,可以精準判定各項經費支出、效益回收的實際水平以及變動幅度,便于發現經濟核算階段存在的錯誤偏差,持續修正,助推經濟核算良性發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經濟管理是醫院對經濟核算的再檢查,若醫院沒有進行經濟管理,就會導致經濟核算喪失約束作用。而醫院通過科學、適時地開展經濟管理工作,可以進一步強化經濟核算約束力。
(二)成本控制效果
從醫院現有醫療設備采購視角來看,一半以上為國家不計成本、不計效益地無償投入,由此導致醫院存在的“等、靠、要”思想,且短時間無法從根本上扭轉。而醫院管理者、工作人員市場經營意識較弱,也沒有認識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導致醫院在成本控制階段管理者和工作人員集體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抵觸、反對的情況頻出。醫院通過開展專項成本控制工作,可以將財務部門、管理決策層與職能部門特別是臨床科室聯系起來,促使臨床科室工作人員形成科學的成本管控理念,主動產生資產保養、愛護意識,主動考慮醫院的成本與效益、投入與產出,杜絕各科室向醫院伸手“要設備”“要房子”的情況發生,提高成本控制效果[8]。
五、結語
綜上所述,經濟管理、成本控制是醫院后勤工作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醫院向現代化邁進的關鍵助推工具,關乎醫院的生存和發展。針對當前我國醫院在經濟管理、成本控制階段存在的理念缺失、平臺落后、體系不連貫等一系列問題,醫院應在明確經濟管理、成本控制任務的前提下,結合相關政策,引入平衡計分卡、大數據等技術,完善經濟管理方案及成本控制體系,從降低經濟支出的層面開拓經濟效益獲得空間,為醫院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強的經濟支撐。
參考文獻:
[1]付靜.加強醫院經濟管理提升醫院雙重效益研討[J].經濟管理文摘,2020(21):143-144.
[2]葉丕嬌.全成本核算下公立醫院成本控制問題與對策[J].市場觀察,2020(03):71.
[3]王玉春.新形勢下公立醫院經濟管理模式創新[J].社會科學家,2020(04):59-62.
[4]宮習飛.新醫改背景下醫院經濟管理的探討和應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9,10(04):20-23.
[5]仇嬡雯,賁慧,胡袁遠,等,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公立醫院經濟管理大數據內涵與應用邊界探討[J].衛生經濟研究,2019,36(02):56-59.
[6]白妍妮.基于全面預算管理的公立醫院成本控制體系構建的幾點思考[J]. 財務與會計, 2019(02):76-77.
[7]黃舉華, 董曉玲, 孫文革. 基于平衡計分卡的醫院成本控制指標體系探討[J]. 中國保健營養, 2019, 29(22):389-390.
[8]戴琳. 新醫改背景下公立醫院成本控制與控制制度的建立[J]. 中國管理信息化, 2020(0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