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林
摘 要: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是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學生文化知識視野拓展以及語文綜合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而從當前的有關研究來看閱讀心理層面的研究,已經真正將小學階段的學生作為閱讀教學中的接受主體,但國內有關這方面的研究和指導相對較少。為此,本文在有效分析小學階段學生閱讀心理特征的前提下,就如何以小學生閱讀心理作為出發點優化閱讀教學工作展開了研究探討。
關鍵詞:小學生;閱讀心理;閱讀教學;優化
閱讀活動是讀者和文本進行心理交流的活動過程,小學階段的學生在閱讀各類文本的過程中,也同樣伴隨著相應的心理活動。當前有關學生閱讀心理方面的研究正處于一種快速發展的狀態下,這也是有效了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克服閱讀過程中心理障礙的有效方式。為此,本文通過對小學階段的學生閱讀心理進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并以此作為基礎對如何優化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展開了分析和探討,以便對今后的語文閱讀教學優化提供相應的借鑒和指導。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價值分析
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開展具備如下兩個層面的價值。第一,顯著提升學生的識記文字水平。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其文字識別記憶的主要來源就是文章閱讀。學生只有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對詞語語句進行理解,方可真正掌握漢字的字音、字形和意思,真正進行語言的積累。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教學中,要求學生會寫會認的漢字數量相對有限,而學生想要認識更多的漢字,必須要借助大量的閱讀實踐來獲得。同時學生識字數量的增加也可以為進一步擴展閱讀視野提供基礎,這也是其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和綜合語文素養得到提高的必要條件。第二,閱讀教學的有效落實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知識的增加以及智力的發展。能夠入選小學階段語文教材的文本內容都是一些經典作品的節選,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十分豐富且積極,學生在閱讀學習這些文本的過程中,不但可以直接學習閱讀思維方式,同時也可以進一步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
二、小學生的閱讀心理特征剖析
(一)閱讀心理的情緒化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自身的漢字認識數量相對較少,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往往對畫面有著較深的感觸。有許多的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單純地滿足于對文本中圖片的欣賞,反而忽視了對于文章語言文字的理解。雖然文中配有圖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幫助其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深刻地理解,但同時圖片中所包含的豐富色彩也分散了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注意力,導致學生對文字的感悟遭到削弱。而學生在單獨進行文字閱讀的過程,也同樣存在跳讀和漏字的現象,在閱讀這些純文字內容的過程中,還往往會因為自身身心發展所限,注意力無法做到長時間集中,最終失去閱讀興趣。
(二)非智力因素影響較為顯著
存在于小學生閱讀心理中的非智力因素對其閱讀發揮著動力、定向、維持等諸多作用,同時對于整體的閱讀效果也會產生十分直接的影響。當前小學生文本閱讀中出現的浮躁心理與其非智力因素積極作用未能產生密切的聯系。之所以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會出現浮躁心理,其原因主要包括了閱讀動機過強、興趣不持久以及閱讀情感水平較低等。同時在當前移動智能終端和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情況下,碎片化的淺層閱讀方式也直接影響了學生閱讀的連續性以及閱讀思維。此外,當代小學生對于漫畫之類閱讀營養較低的書籍過分熱愛,反而對閱讀營養較為豐富的傳統文學等書籍閱讀興趣不高,通常需要教師和家長進行督促,方可勉強進行閱讀。
(三)盲從、跟風閱讀心理
小學生在文本閱讀過程中所展示出的心理特點也會對其閱讀心理產生最為直接的影響。相關的調查和研究顯示,部分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會受到身邊同學的影響而出現了盲從跟風閱讀的現象。比如有些學生家長在交流的過程中得知某一同學購買了某一本名師推薦書目,為了使自己的孩子不落于人后,也立刻去購買然后強迫孩子進行閱讀,反而忽視了孩子自身對閱讀內容的興趣和動力。這對于小學生閱讀心理的健康發展將產生顯著的負面影響。
三、如何以小學生的閱讀心理作為基礎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一)學生閱讀認知的強化
教師想要有效地優化小學階段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需要逐步引導學生強化對于閱讀的認知,使學生形成健康完善的閱讀觀念。簡而言之,就是要幫助學生重視閱讀、深入閱讀。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發揮自己對于學生的榜樣示范作用,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深入閱讀的榜樣。除此之外,在閱讀課堂教學環節中,教師也需要為學生構建一個輕松愉快的閱讀氛圍。
(二)學生科學閱讀心理的強化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優化中,教師需要重視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而良好的閱讀心理是重要的基礎條件。學生最終形成的良好閱讀素養也會顯著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就當前的情況來看,學生在文本閱讀的過程中沒有借助工具書進行閱讀或者記筆記的習慣,這對于學生閱讀質量的提升以及閱讀視野的拓展有著十分不利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需要逐步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閱讀心理和閱讀習慣。
(三)學生閱讀能動性的提高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文本閱讀的重要基礎就是閱讀興趣的激發,同時這也是學生產生閱讀內在驅動力的重要條件,這也就要求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工作中,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關注的文章類型及內容做出全面的了解,并對其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詳細地記錄和分類。隨后教師以此為基礎幫助學生從自身的興趣出發,有意識地選擇一些圖書進行閱讀,并進一步發掘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此之后,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閱讀興趣出發,為學生推薦一些內容豐富且具備良好精神內涵的書籍,真正將閱讀的選擇權交還給學生,從根源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動性。除此之外,激發學生閱讀能動性的一個有效途徑就是重視文本和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密切關聯,以學生的實際生活作為連接文本和作者的橋梁。
四、結語
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是學生閱讀視野得到拓寬以及語文綜合能力得到提升的有效途徑,同時閱讀過程作為一個讀者和作者之間心靈交流的過程,必然會涉及閱讀心理的變化。本文通過深入分析小學階段學生閱讀心理中的情緒化閱讀、非智力因素影響較為顯著等諸多特征,從學生閱讀能動性提升、閱讀心理以及閱讀認知的強化三個方面闡述了如何借助閱讀心理優化小學閱讀教學,以便為今后的小學階段語文閱讀教學工作優化提供相應的參考。
參考文獻
[1]張小蘭.中學生閱讀心理與讀者服務工作分析[J].漢字文化,2020(04):98-99.
[2]劉芳.青少年讀者課外讀物閱讀心理傾向調查與研究[J].編輯學刊,2020(01):99-103.
[3]張文亮.數字閱讀心理特征及引導策略研究[J].農業圖書情報,2019,31(12):4.
[4]陳紅.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及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9):150+163.
[5]袁聰維.小學中段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7.
[6]李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