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林紅
摘 要:信息技術從根本上改變了小學語文傳統教學的思維模式和教學理念。從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應用出發,分析如何能更好地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相結合,以不斷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應用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信息交流越發頻繁,信息技術發展更是越發快速和先進,并已越來越多地融入人們的生活和學習當中。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不僅對教師的教學理念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同時還為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帶來了很大的改變,使教學更具現代化、先進化、科學化的同時,也使教學工作的開展更加便捷,更具高效性,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更加高漲,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交流更加頻繁密切。為此,要想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并高效發揮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提高自身業務水平,以加快信息技術和小學語文教學的密切結合,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樹立正確的信息技術理念
信息技術是隨著社會進步而不斷發展變化的,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意義非凡,它不論是對教師還是學生,都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但教師要正確理解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認真分析其在小學語文知識教授當中的作用。因為并不是所有的語文知識內容都需要或是適合用信息技術的手段來進行傳授和講解。另外,小學教師應把握好語文學科的整體性,將信息技術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部分。其主要任務是幫助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順利高效地開展,而不是代替小學語文教師對課程的講解。例如,在講解語文閱讀理解、識字、造句、寫作等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掌握信息技術在這個講解過程中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充分掌握信息技術和語文學科內容知識間的連接,這樣才能使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對信息技術進行充分合理科學的運用。例如,在講解《開國大典》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豐富小學語文課堂學習內容,教師在講解教材文章的基礎上,將其用多媒體技術生動地呈現出來,用簡潔明了的方式,給學生傳遞文章的結構脈絡、時代背景。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結合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教材內容增加輔助素材,如:圖片和影像資料。在講課時,這些東西既不占據課堂的主要內容,又可以為講解課文提供豐富的情境和氛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幫助學生更清晰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時代背景。
二、加強硬件支持和對教師信息技能培養
教師在教學中要運用到的信息技術,不單單指對信息技術的掌握、對教材內容的講授,還包括一定的硬件和軟件設備的支持。其中硬件設備主要包括學校的基礎教學設施;軟件設備指的是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手段等。學校應積極鼓勵教師對信息技術進行應用,以及加大對教師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教師在接受應用新技術的培訓過程中,要認真學習,爭取達到對信息技術的熟練使用,滿足信息技術下對學科教學方面的支撐。同時,當地教育部門也要對學校的硬件設備提供大力支持和投資,以滿足當地學校的教學需求。
在加強硬件支持的前提下,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便是重中之重。筆者經過調查發現,當前學校,大多數教師是從傳統教學模式中慢慢學習轉變的,對新興的信息技術教學方式還有待加強學習,這使得他們在對信息技術和教學內容相結合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對教師加強信息技術技能培訓,不僅可以增強教師的教學素質,提升教學質量,而且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在信息技術學習環境中,加強師生交流互動
在課堂當中,教師是主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不僅是為教學提供幫助,同時也是為教與學之間提供對話平臺、交流紐帶。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通過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學習實踐能力。另外,教師要重視學生在學習方面的直接感受與理解變化,如,在講解古詩《迢迢牽牛星》的時候,教師可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豐富生動的視頻呈現功能,為學生展示詩中的相關情節和畫面,并與學生交流這首古詩中所用語言文字的動人之處,進一步加深學生的體會,使其深切感受古詩詞的魅力和韻味。
社會在不斷發展變化,信息技術以其強大豐富的功能在各行各業中大顯身手。特別是把信息技術運用于現代化教育之中,更使得教育水平和教育功效得到顯著提升。作為新課改浪潮中的教師,要加強學習,將信息技術科學合理地運用于教學之中,這樣才能不斷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玉燕,王東娟.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現狀分析:基于2010—2019年CNKI期刊論文的文獻計量分析[J].現代鹽化工,2020,47(1):76-77.
[2]竇陳娟.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融合研究:基于六安市五所小學的調研[J].小學教學參考,2018(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