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芹
(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511442)
隨著數字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數字影視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職業教育課程建設是提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2019-01國務院引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為高職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
隨著移動終端設備和網絡技術的發展,高職教育迎來了新的挑戰。近年來,不斷出現了MOOC、SPOC、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各種適用于教學活動開展的APP也層出不窮,教與學都發生了顯著變化。將“線上教育”融入高職項目化教學,深化校企合作,創新教學模式,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項目化教學模式,對提升高職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項目化教學以項目為載體,以企業工作流程為標準,將知識、技能、能力的培養融合于項目制作過程中,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掌握專業知識、技能,培養崗位能力和素質。
項目的開發需要建立在行業、企業需求基礎上,校企共同參與,引入企業真實項目,才能培養出適合產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項目往往不是單個任務可以完成,而是多個任務的綜合,在開發課程項目時需要統籌考慮項目涉及的知識、技能,避免項目任務的重復,同時要恰當分配項目內容和項目創作時間。
項目化教學與傳統教學有所不同,對教師素質的要求更高,要求教師不但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系統的專業知識技能、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素養,同時還要有一定的企業項目實踐和項目管理經驗,要求教師能夠掌控整個項目的教學組織與實施過程,為學生提供專業的教學輔導。
在項目化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借助網絡教學平臺、移動教學平臺,可以更加方便呈現項目資源,便于開展自主探究,通過線上、線下多樣化的互動交流方式,也可以有效提升教學質量。企業導師和校內教師共同將知識點、項目實操過程等錄制成教學視頻上傳至網絡教學平臺,并提供豐富的拓展資源,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開展移動學習,課堂上教師可以更加關注教學重難點的突破、學生學習問題的解決,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項目化教學注重對“項目制作全過程”的考核,在考核中要引入企業考核機制,開發項目考核評價標準,教師、學生、企業等多方參與,進行多角度、全方位評價,不但評價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還要從崗位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綜合素質、創新性等方面進行評價,邀請行業、企業專家對學生的專業技能、操作規范、項目作品、崗位能力等方面進行專業性考評。
動漫游戲產業被稱為21世紀最具創意的朝陽產業,“數字影視后期處理”課程面向高職動漫制作技術專業二年級學生,是一門專業核心技能型課程,技能綜合性強,同時兼具創意性。課程著重講解影視動畫后期合成與特效制作,深入介紹音視頻編輯知識,通過該課程的教學,學生能綜合利用After Effects、Premiere、3dsmax、C4D、Flash、Audition等軟件做出完整的影視作品,為將來從事影視后期合成、影視特效制作、廣告與多媒體制作等崗位工作打下基礎。
“數字影視后期處理”課程立足影視后期人才需求,以影視公司真實項目制作流程和影視后期設計師職業崗位能力分析為基礎,以產教融合為途徑,通過工學結合、教學做練一體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職業道德以及可持續發展能力。在課程內容設計方面,組織影視行業、企業的專家和課程團隊教師一起對影視后期處理崗位群進行工作過程和職業能力分析,并融合職業資格證書的內容,構建項目化教學體系,優化整合教學內容為AE影視合成、影視光效制作、影視MG動畫制作、影視欄目包裝、Nuke合成5個模塊12個項目。在教學內容的編排上,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項目任務為載體,將知識、技能融入到項目制作過程中,在重視崗位能力的培養的同時,重視方法能力與綜合能力的培養。課程的考核評價采用多元評價方式,引入企業考核評價體系,由行業、企業專家與團隊教師共同開發課程考核評價表,融合教師評價、行業企業專家評價、學生互評等多種方式。
“數字影視后期處理”是院級精品開放課程,圍繞課程教學團隊已開發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同時吸納網絡上豐富的線上課程及教學資源,借助云班課平臺課程開展了“線上+線下”融合的項目化教學實踐。
本文以模塊二影視光效制作中的“火光飛天”項目為例,介紹“線上+線下”融合的項目化教學實踐。“火光飛天”項目模仿央視紀錄片《景德鎮》的片頭效果,介紹使用Particular特效實現火焰燃燒效果,并輔以CC矢量模糊、Optical Flares、發光等特效加強火焰的藝術感。火光是一種常見的后期特效,被廣泛地應用于各種影視、廣告、游戲、動漫等視覺表現中。在本項目中用到的Particular、Optical Flares是AE外置插件,也是制作影視特效常用插件,Particular是一款粒子類插件,也是影視后期特效制作必備的一款插件,可以制作出煙、火、閃光等各種影視效果;Optical Flares是鏡頭光暈耀斑插件,可以制作逼真的光效,功能強大,操作方便,效果絢麗。通過本項目的制作,學生可以掌握Particular、Optical Flares等插件的基本操作及功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制作影視光效,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創意設計能力。項目教學采用任務驅動法、自主探究法,借助藍墨云班課平臺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提供教學支架、教學輔助,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實現差異化學習,分為課前導學、課中探知、課后融匯3個環節。
通過云班課布置課前學習任務,要求學生自主查閱插件相關知識,并學習教師提供的Particular、Optical Flares視頻教程,學習插件的基礎使用方法。
通過云班課平臺學生可以與教師溝通交流、提交課前自學內容,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課前學習情況,為課堂教學做好準備。
4.1.1 查閱網絡資源
網上查閱Particular、Optical Flares插件相關的知識,將自己認為有學習價值的教程上傳到云班課平臺中,并寫出自己通過教程學到了哪些知識。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上有大量豐富、優質的課程資源、視頻教程、圖文教程,通過課前自主學習、分析鑒別資源,并進行線上分享,可以挖掘到更多優質的學習資源,同時讓學生寫出自己的學習心得,可以對所學知識進行內化、加工。
Particular、Optical Flares是影視后期制作中常用的特效插件,但他們的功能、用法很多,不是單一的案例能夠充分體現的,通過查閱豐富的網絡資源,學生可以得到很多應用案例,拓展學生的思維與創作空間。
4.1.2 學習視頻教程
學習云班課中教師制作的Particular、Optical Flares插件的視頻教程,掌握插件的基礎設置方法、各參數的作用,為課上制作案例做好知識儲備。
根據項目任務,將課堂教學分為情景導入、任務分析、自主探究、成果交流、作品拓展、課堂小結6個環節。“線上+線下”融合的項目化教學如圖1所示。

圖1 “線上+線下”融合的項目化教學
4.2.1 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展示央視紀錄片《景德鎮》的片頭效果,引入教學內容。央視制作的效果很多都是經典,是值得影視后期制作者學習的,展示央視案例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回顧課前所學內容,將知識融入到項目制作中,將已有知識與實際需求建立聯結。通過“觀看經典→回顧舊知→引導思考→建立新舊知識聯結”,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4.2.2 任務分析,明確項目任務
展示“火光飛天”項目,明確項目任務。課堂發放思考問題,引導學生使用MindMaster繪制思維導圖,把復雜的問題進行分解,明確任務解決思路。通過課堂提問、交流討論、教師總結,可以讓沒有得到問題解決方法的學生也能明確項目制作的步驟與方法,不會落下學習能力稍差的學生,使學生的自主探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
4.2.3 自主探究,解決項目任務
教師將案例制作框架發放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究,并開展同伴互助、互評。通過互助,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插件各屬性的作用,通過互評,可以發現自己制作效果的不足之處。教師課堂巡查,及時發現學生在項目制作中遇到的問題,針對共性問題進行集中講授,對個性化問題進行個別輔導。經過一段時間的自主探究后,教師發放項目案例制作視頻教程,學生可以針對自身存在的問題實現差異化學習。在“自主探究、互助互評、教師輔導”的過程中,掌握本課的教學重點:插件的基礎操作及各屬性的功能。
4.2.4 成果交流,修改完善作品
學生將制作完成的項目作品提交到云班課平臺中,并進行作品互評,找出可借鑒之處及不足之處,取長補短。通過提交的項目作品,教師可以發現學生在項目作品整體性方面存在的問題,如作品的節奏控制、配色方案、火焰的效果等,對問題進行分析、講解,學生對作品進行修改完善,提升作品的視覺效果、藝術性。在“作品分析→發現問題→修改完善”的過程中,解決本課的教學難點:精準控制插件的各個屬性。
4.2.5 作品拓展,更進一步
本項目中制作的Logo燃燒效果是二維的,對比《景德鎮》片頭中的燃燒效果,在云班課中開展頭腦風暴,引導學生使用攝像機實現Logo燃燒的三維旋轉,使效果更加震撼。通過開展頭腦風暴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并引導學生嘗試制作更多的效果。
4.2.6 課堂小結,知識內化
云班課中發放課堂小結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總結,通過課堂小結,學生可以對項目制作過程進行回顧,深化課堂知識,總結項目制作經驗,探索項目作品的更多表現方法。教師通過查閱云班課中學生提交的總結,可以了解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為后續的教學提供參考。
云班課平臺中布置課后拓展學習內容:制作“沖擊波光”效果。沖擊波被常用于游戲、動漫等作品中。教師在云班課中提供“沖擊波光”制作視頻教程,并開展“答疑/討論”活動。學生課下完成作品,并提交到云班課平臺中。有條件的學生,可以在課下學習教師在云班課中提供的拓展教程。
多元化的考核評價,貫徹整個教學過程,通過提交課前預習成果、開展課堂提問的方式,掌握學生的自學情況。通過課堂作品互評、教師點評,完成課堂即時考核評價。通過完成課堂問題,進行學習小結,實現知識內化,掌握學生課堂學習成效。通過提交課后拓展練習作品、作品互評、教師評價,掌握學生課后學習效果。將學生完成后的作品提交到云班課平臺,邀請企業專家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
“線上+線下”融合的項目化教學,可以將知識、技能的學習放在“線上、課前”,拓展了學習的時間、空間,有助于解決項目制作時間過長、項目知識難以消化等問題。通過提供豐富的線上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視角,有助于培養學生創新創意能力。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同,在項目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不同,教師要通過線上監控、課堂巡查等方式,及時發現項目制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供輔助。
“線上+線下”融合的項目化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完成項目任務、提供探究輔助、激發學生探究動力、解決學生問題,另一方面要努力建好課程資源,并且不斷更新、優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