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妍


摘? 要:在我國“雙一流”學科建設的背景下,對地方民辦高校旅游管理本科專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仍是目前學術研究的盲點。文章基于近日中國科教評價研究院完成的《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2019-2020》研究結論,通過文獻考察、問卷調研、深入訪談的形式,結合地方民辦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特點,構建出“6+24”模型的地方民辦高校旅游管理本科專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即6項一級評價層和24項二級評價因子,并通過數據采集和專家評議結果,建構出該評價指標體系的賦分標準。
關鍵詞:旅游管理;民辦高校;專業評價;專業競爭力;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0?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09-0054-04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tructure for th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and disciplines of China, the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ourism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course for local private college has always been the research blindness. Based on the conclusion of Evaluation Report on China's Universities, Subjects and Specialties 2019-2020, which is finished by CASEE recently, 6 items and 24 factors have been structured for evaluation the tourism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course of local private college, according to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depth interview. Furthermore, marking standard has also been confirmed based on the investigated data.
Keywords: tourism management; private college; specialties evaluation; specialties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index system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民辦高校指的是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面向社會舉辦的高等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其辦學層次分專科和本科。截至2018年3月4日,全國獨立設置民辦普通高校467所(含中外合作辦學大學11所)。筆者通過百度搜索,發現近年來網絡上有不同版本的全國民辦高校的排名,且有具體分值和等級劃分。此排名情況對于地方高考學生在選擇填報院校上產生了極大的指向性作用,然而不同版本的排名情況差異較大,評價指標體系的不同,必然導致評價結果及排名的差異性。因此,筆者對民辦高校的評價指標體系產生了疑問,是否有全國統一的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可喜的是,從2018年9月起中國科教評價研究院組織開展了新一輪的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工作,并于近日完成了《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2019-2020》(以后簡稱《報告》)。此次評價產生了中國本科院校競爭力總排行榜、中國民辦本科院校競爭力排行榜、中國大學本科教育分專業類競爭力排行榜等多個榜單[1]。毋庸置
疑,該評價報告是目前全國最新最權威且最全面的高校競爭力排名榜,該《報告》的相關評價體系將作為本研究構建體系框架。
通過中國知網CNKI搜索相關文獻,筆者發現目前尚未有對地方民辦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競爭力評價的學術研究,因此本文將從理論上進一步豐富專業競爭力的評價指標體系,進而在實踐中得到應用與推廣。
二、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原則
本課題擬采用《報告》的指標體系為藍本,通過問卷調研及文獻歸納的方法,意在通過對旅游管理專業評價與排名,使地方民辦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了解自己的專業建設水平和不足,為教育管理部門提供定量數據,同時為學生、社會人士報考旅游類專業及院校提供參考。特別是對學生及家長而言,提供選擇學校和專業的重要根據。因此,項目組遵循“標準、定量、實用”的原則,在眾多相關指標中篩選出順應我國“國情”、符合旅游業“行情”和貼近地方民辦高校“學情”的關鍵性評價指標[2]。
三、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一)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方法
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獻考察法,尤其是《報告》中的構建指標體系和評價因子作為基本參考指標,同時再結合問卷調研和深度訪談的方式進行數據指標的調試與修正。項目組于2019年通過文獻考察和走訪調研結果,篩選出24項評價因子,采用5分里克特量表制作問卷,再次對旅游相關企業、旅游高校教師及學生進行調研,共發放問卷312份,回收278份有效問卷,有效率為89.1%,其中旅游企業54份,旅游高校教師76份,高校學生148份,根據評分值確定評價因子的權重。
(二)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1. 一級評價指標層
“中國本科院校的學科專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更多的是考慮到避免規模擴張對排名提升造成的直接影響,共設一級指標4個,二級指標17個,三級指標30個。一級指標包括師資隊伍、教學水平、科研水平、學科聲譽等4個方面,二級指標包括教師數、博碩士學位點數、科研項目數等17個方面,三級指標包括杰出人才數、全國性學生競賽獲獎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等約30個方面[1]。
本研究旨在探討地方民辦高校的應用型旅游管理專業的評價指標體系,在一級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上,擬在《報告》中該項一級指標的基礎上,增加“招生情況”和“社會競爭力”兩項。因為,地方民辦高校歷來更重視招生的人數指標,而相比公辦院校對于科研方面的重視度將對較低,而更側重于服務地方經濟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在2013年汪付官、汪穎的《地方高校專業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建構》中曾把 “社會服務能力” 作為一級評價指標[2];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主持編寫的《“地方性高校專業核心競爭力評價與培養研究”成果報告》中也重點強調“地方性高校社會服務職能”[4]。因此將一級指標的權重值進行調整為6個一級評價指標體系,分別為:招生情況0.1,師資隊伍0.2、教學水平0.3、科研水平0.1、社會競爭力0.2和學科聲譽0.1(表1)。
2. 二級評價指標層
對于二級指標評價體系的因子,《報告》中的17項因子,筆者通過相關研究成果的文獻考察和走訪調研后,認為大部分不太適用于地方民辦高校的應用型專業。根據調研問卷因子的重要程度評分均值,重新設定因子項目24項及權重值(表1)。
3.評價指標體系的賦分
筆者從地方民辦高校發展的客觀規律、教育管理部門的相關政策與要求、地方旅游業發展的歷史及現狀三方面考慮指標賦分,并通過對四川省部分民辦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樣本進行數據采集和調研,經過多次討論和反復演算,對評價體系中的各項評價指標進行賦分值修正,最后確定指標賦分值(表2)。評價的原始數據主要通過以下3個渠道采集:一是80%的基礎數據來自于評價對象院校; 二是通過教育權威部門公布的相關統計數據資料,如教育部門的各類水平評估及考核;三是通過相關文獻考察獲取相關信息。最后,針對所獲取的原始數據進行了專家審議,旅游政界、學界與業界的領導和專家對評價指標項目提出意見和建議,并對指標體系進行修正。
四、結束語
縱觀全球,旅游管理專業的高校大多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作為地方民辦高校的旅游管理專業更應該著眼于地方經濟建設,尤其是旅游資源大省和旅游經濟強省的地區。本研究在選取國家教育部最新完成的《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2019-2020》的基礎數據上,結合地方民辦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特點構建出“6+24”模型的專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即6項一級評價層24項二級評價因子。
本課題組擬將該評價指標體系從四川地區開始進行實踐應用,進而推廣至更大的范圍進行比較研究,也將在后續研究中不斷修正,旨在建構出全國適用的地方民辦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參考文獻:
[1]邱均平,湯建民,劉寧.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的理念、方法與結果分析[J].評價與管理,2019,17(02):21-28.
[2]汪付官,汪穎.地方高校專業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建構[J].成功(教育),2013(22):7.
[3]施魯莎.地方高校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建構[J].中國成人教育,2010(10):5-6.
[4]“地方性高校專業核心競爭力評價與培養研究”成果報告
[J].大學(研究版),2015(12):75-80+74.
[5]楊健.六所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研究生教育之比較[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0(05):197-200.
[6]王昆欣,汪亞明,王方.旅游高職院校核心專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及排名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6(05):106-110.
[7]曹令秋,秦瓊.基于AHP的高職院校專業競爭力評價研究——以旅游管理專業為例[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32(12):94-98.
[8]彭聰,陳汝君.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就業競爭力研究——以海南省為例[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39(02):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