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漢沐
【摘要】如今,各個學校堅持素質教育,以培育學生品質為動力,旨在促進人的全方位發展。不論哪一個學科,都是在素質教育大背景下進行的。因此,學科教學離不開對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培養。隨著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學生代表自己的學校出國留學,進行文化知識等多方面的交流,英語學科教學早早滲透到學生日常生活學習中。作為第二語言,英語也應在培育學生綜合質方面做出貢獻。
【關鍵詞】課堂教學;初中英語;德育
課堂教學是否高效、生動,是否足夠吸引人,一方面取決于授課教師講解是否精彩,另一方面取決于授課內容是否豐富。如何讓英語學科課堂內容更豐富,是每個教師需要反思總結的問題。除此之外,注重德育在英語學科教學中的滲透,是教師應積極探索、研究和實踐的任務。英語是一門思想性很強的學科,將德育滲透到英語學科教學中是學校教育事業的頭等大事,所以要抓住時機,將知識教學作為思想教育載體,確保德育的重要地位,加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文化自信感,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進行指導教育。
一、英語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案例回顧
教材:人教版,八年級下冊
內容:Unit2 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
課堂內容:Mario Green and Mary Brown give up several hours each week to help others.兩個人在各自理想的引領下,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一個幫助動物,一個幫助其他小朋友愛上讀書。
為啟發學生真正的快樂并不是自己有多快樂而是在自己的影響之下有多少人獲得了快樂。一個人能力有多大,他的視野就有多大。作為新時代的學生,要以思想道德為指導,愛自己、愛社會、愛民族、更愛國家。
課前播放相關做志愿的音頻,以引起學生們的共鳴,對志愿活動產生興趣。同學們興趣高漲,紛紛向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積極組成交流小組,討論作為學生應如何表達對祖國對民族的熱愛。教師稍后進行情感引導,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想。作為最后的總結,教師選擇同學講解課文中Mario Green和Mary各自的收獲以及自己未來的打算。布置homework,課后作業Use infinitives to complete the sentences.并思考自己在這方面的不足。
知識與德育不能相提并論,二者不可分離,任何德育與知識講授對立起來的做法都是行不通的。只有將教育進行到知識與德育水乳交融的境界,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英語學科作為語言學,更應將德育滲透到每分每秒的教育教學當中。
二、英語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的路徑探析
1.講授分析法
講授,是教師授課最主要的方法,也是德育滲透的重要方法。通過英語課堂對德育的需求,教師對授課內容中的人情人理進行細致入微的分析,對于涉及思想道德培養方面的知識進行擴展分析,結合榜樣人物以故事的形式進行講解,使德育更加深入學生內心,更加易懂。以上課堂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做出思考判斷。教師進行最后的總結,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更加細致的分析,實現知識和心理雙向的教育引領。
2.解疑答難法
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不免遇到思想方面問題,教師應熟悉學生的疑點所在,對癥下藥,用課堂教學形式對學生進行解惑。這樣不僅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求知心,也能對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產生潛移默化影響,潤物無聲,提高思想認知。英語課上,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在自由發揮思考后,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結束討論后向教師詢問,能夠減少盲目聽課的弊端,做到有問必矯。
3.審美教育法
英語是學生的第二語言,是需要不斷積累學習的一個科目。通過各種音頻激發學生審美情趣,刺激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引導學生以發現美、欣賞美的態度接受德育的滲透。課前播放與講授課堂內容相關的音頻,可起到開門見山的效果。課上不同感官的刺激可以提升上課效率,讓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性質的思想政治教育產生興趣。
4.推薦讀物法
文學的主導作用是審美作用,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讀書能明智,讀書能帶給人寧靜,讀書能提高一個人的思想覺悟,讀書能啟迪人生。每一本著作都包含作者的人生體驗,作者的思想境界,一本好書可以喚醒沉睡中的人,可以拉回迷途中的人,也可以啟迪求學中的人。課堂中不經意的一句話可能挽回一個人,也正是課堂中的一句話,可能帶給學生人生啟示,推薦一本好書,帶給學生智慧。在語言文字的熏陶之下,加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民族自豪感。同時英語教師應意識到中西文化的不同,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民族意識的熏陶。通過優秀中西方讀物,更深層次理解漢語與英語兩種不同的語言在日常表達中所體現的不同。
5.語言熏陶
將德育滲透到英語學科教學中,是每個教育階段的任務所在,初中階段是學生提高英語水平,培養心性的重要階段,在該階段滲透德育可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的主動。在初中英語教學上要有目的,有計劃地施以德育,正確選擇應用德育滲透方法,由始至終地堅持德育滲透,實現在英語學科點滴中培養學生高品質思想道德,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語言溝通是心靈交流的窗戶,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語言,一段故事有一段故事的文字表達,英語教學是一個充滿挑戰和樂趣的過程,是一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加入深切的人文關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以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面對生活中遇到的所謂的不幸,以主人翁的意識參與到社會主義建設當中。
三、總結
將德育滲透到英語學科教學中,是每個教育階段的任務所在,初中階段是學生提高英語水平,培養心性的重要階段,在該階段滲透德育可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積極性。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是一個滴水石穿的過程,只有教師、學生共同努力,注重中西文化差異,注重挖掘文化背后的啟迪意義。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透過現象發現本質,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民族自豪感。加深對本民族的理解認識,體現當代學生的愛國熱情,以馬克思主義情懷面對中西不同文化,提高對本民族文化的認知深度,實現個人的全方位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曉敏.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路徑探析[J].戲劇之家,2019(24).
[2]王小黎.錢穆論“中國文化的精神”[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