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怡
【摘要】在小學英語課外閱讀展開的過程中,形成有效的英語閱讀評價對于學生閱讀興趣、閱讀效果的培養和促進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小學英語課外閱讀的開展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具體情況,充分重視并落實優化閱讀評價的有效實施,以評促讀,幫助小學生養成英語課外閱讀的好習慣。
【關鍵詞】課外閱讀;評價
作為英語課程的關鍵組成部分,教學評價是否科學有效,不論是對課程目標的實現,還是對教育培養成果來講,都具有直接影響。同樣,英語課外閱讀評價對于課外閱讀的開展和持續也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給予足夠重視與不斷優化,進而將課外閱讀評價的優勢特點充分發揮出來,促進學生課外與課內學習和諧共長。
一、基于問題,剖析成因
(一)只閱讀不評價
通過對課標的研讀和內化,教師能意識到英語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課堂教學中除了有意識地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教師對學生的課外閱讀也要進行引導,如閱讀內容、閱讀時間等。但是目前學校教學課時安排難以滿足老師在課堂內進行讀后的評價。只讀不評的現狀會削弱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嚴重影響閱讀效果,長久以往學生慢慢就會對課外閱讀失去學習的動力和成就感,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等同虛設。
(二) 評價時間不定
很多英語老師在進行課外英語閱讀開展時對于讀后評價的重視程度不高,開展評價較少且不固定,有時間就進行評價活動,沒時間就直接跳過評價。有的老師能意識到評價的重要性,但是往往在實際教學中會因為課堂教學工作而延緩評價,使得評價時效性打折扣。這種評價時間不定的教學行為帶來的后果是學生讀后沒有能得到及時反饋和激勵,閱讀積極性會因此減弱,學生課外閱讀中出現的困惑疑慮得不到解答而產生困頓感,更是增加了活動繼續開展的阻力。
(三)評價效果不佳
因為考慮到每學期正常教學課時的限制,老師開展課堂內的閱讀評價活動主要是小報、讀后感、摘抄等可以進行環境張貼布置型,朗讀、表演、美文推薦這類現場展示型的評價較少。隨著線上教學的開展,老師們更依賴網絡平臺APP的一鍵評價,這樣的評價省時省力,但效果其實不理想。我們隨機走訪了班中的學生,訪問調查中可以發現,學生對這種系統評價方式的認可度并不高,認為系統評價有時過于機械化,沒有情感的體驗和情緒的助推,相反來自老師和同學的面對面鼓勵更有激勵意義。
二、針對問題,逐一改進
(一)認清評價意義,重視評價主體
傳統的老師評價和現在的網絡系統評價對于學生而言屬于被動評價,學生在被評價過程中難以發揮學習主動性,始終籠罩在被檢測的氛圍中,不利于閱讀自主性的培養。我們應該更多以自我評價、學生互評的方式開展評價活動,學生既是被評價的一方同時又是評價者,通過評價別人能讓自己積極內省自我學習行為,從而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動力,同時還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外閱讀氣氛。以下以表演活動為例,具體說明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外閱讀教學中實現學生評價的主體性。
1.活動前商討評價標準
表演活動前學生可以自由組隊,在本學期所有學過的課文基礎上對內容進行重組、增添和修改,也可以選取課外閱讀材料改編為劇本進行表演。在表演前我們特意組織學生對活動的評價標準和評選獎項的設置進行討論。評價標準是學生討論后的結論,也是我們之前課堂上進行單元表演評價的集合,因此學生能從英語語言和舞臺表演兩方面全面提煉標準,內容充分且有依據。通過分享評價標準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形成學習內驅力,我們鼓勵這樣的方式。被學生理解、認可的評價方式不僅僅具有評價的作用更有引導的意義,學生會依據評價標準進行精心排演。
2.活動中大家開展評價
每個學生都是活動的參與者和評價者。為了能讓大家更客觀、更公正地評價表演活動,我們為每個學生打印好評價表,表上印有評價標準,對照評價標準逐一打分。每一組表演結束還有一分鐘現場評價,直接聽聽觀眾們的感受,先說值得肯定的地方,再談需要改進的部分,最后提出改進建議。過程性評價和最后打分的總結性評價結合在一起,學生有更多的互動機會,在互相學習中促進課外閱讀更好地開展。
3.活動后投票評選獎項
根據評價活動前學生討論設置的獎項,活動后收集每個學生的評價單,然后請同學統計投票數,按照之前的評價標準進行評選活動。這個過程就是公平、公正、公開的,并且完全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為繼續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打下了堅實的心理基礎。教師將學習、進步成長過程中的評價權真正交給學生,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來評價別人和自己,以此來全面激發、有效保持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
(二)固定活動,保障評價時間穩定
1.提前規劃,整體推進
將評價納入課外閱讀整體的一部分,從活動設計、活動開展到活動評價,提前規劃,然后整體推進。為了能有效保障英語課外閱讀的質量,結合本校學生英語學習的實際情況,我們將教學計劃做了些調整。每個單元由之前的五課時教學改為四課時教學,另外一課時進行單元主題話題的專項閱讀。課前學生獨立閱讀,課堂上開展讀后活動,以此來評價閱讀效果。除此以外,我們持續開展五分鐘活動,即每次英語課和早讀課都會進行三分鐘的美文朗讀,或模擬配音,或故事講讀等,兩分鐘進行同學和老師的現場點評。
2.張貼公布,廣而告之
在寒、暑假老師們就本學期將要開展的課外閱讀活動進行規劃或調整,開學初向學生們公布活動方案,征集學生的想法來補充完善方案,最后落實方案,將活動內容、時間安排等進程性細節張貼在各個班級中。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更有課外閱讀的目標意識,又能很好地督促老師們按時開展評價活動,保障活動及時有效開展。
3.打包項目,分工合作
每一學期的課外閱讀活動可以按照活動形式分成若干個活動項目,在班級中招募學生主持項目。項目負責制可以很好地幫助老師解決精力不足的問題,同時又能讓學生在活動中鍛煉能力,評價活動也能因為學生的參與和負責很好地落地開花結果,活動的收益取決于老師對學生的信任和對評價的重視程度,在我們教育實踐中效果非常好。
(三)集思廣益,開發各種評價形式
1.以英語課堂為陣地
充分利用學生在校集中學習基礎英語的時間如早讀、英語課,在此期間抽取五分鐘進行課外閱讀活動展示和評價。雖然每天只有五分鐘,但是按照一周四節英語課、兩次早讀的標準來計算,一個學期將會有大約五百分鐘,班級幾乎每個孩子至少有兩次上臺展示的機會。
2.以英語課堂外為延展
學校可以布置專欄陳列學生的讀后感、小報、閱讀摘記、英語小短文等紙質文稿,設置評選英語課外愛讀娃、會讀娃、樂讀娃等獎項進行集中性表揚公告,舉辦各種各樣的校級英語表演活動,建立學生課外閱讀成長卡以及成長袋,課外英語閱讀評價絕不僅僅發生在課堂內,更應該延展到課外。
3.結合校內外力量
小學英語課外閱讀除了依靠學校里老師的指導和組織外,也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所以要充分發揮家長的力量。雖然大部分家長都不是英語高手,有些家長對于輔導孩子的英語有些有心無力,但是評價不僅僅只針對學習結果,聯合家長一起對孩子的課外閱讀態度進行評價是完全具有可操作性的。課外閱讀成長卡除了設有每日讀書時間、內容、收獲等自評項目外,還可以增加家長評價部分,包括閱讀自覺性、朗讀聲音響亮度、跟讀模仿一致性等條目。老師還可以利用網絡平臺上的英語學習APP組織大家一起上傳課外閱讀過程中的錄音、視頻和圖片,大家可以使用系統自帶的點贊、獻花、評論等方式互評大家的作品,以增進互動學習興趣。但是有一點值得指出的是,老師不能完全依賴系統,而應和學生一同參與,除了在平臺上鼓勵,還要注意從線上走下來,可以用周報、月報的形式向大家展示線上活動的情況,從校外走回學校,在真實環境中鼓勵表揚學生的各種收獲。
三、總結提煉,推廣研究成果
學習是主觀上產生需求,有探索、鉆研的欲望時,學習才會處于積極、高效的狀態,學生才會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并樂于接受挑戰。通過以上研究實踐,在英語課外閱讀評價有序穩定開展的基礎上,教師要進一步研究閱讀評價的標準,可以圍繞能外顯、易操作、有規劃三個原則,從頂層開始設計評價體系,逐步分層至小學各個年級。通過小學英語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和閱讀評價反饋,激勵學生進一步學習英語的內在原動力,最后實現課內和課外學習的和諧共長。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EB/OL].http://www.eol.cn/zt/201202/xinkebiao/.
[2]徐文娟.徐文華.探究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J].中國校外教育,2019(07).
[3]程子桐.小學生課外閱讀評價機制淺析[J].新課程 (小學),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