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藝
作文是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共同面臨的“一座大山”,尤其是寫景作文,可謂是“山中之最”,橫看成嶺,側看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作文教學究竟意義何在?撥開小學作文教學的“迷霧”后,會發現,打動人的不僅是文字,更是文字背后的思想和情感。歲月的長河匆匆流逝,景物變化如滄海桑田,但孟郊 “一日看盡長安花”的瀟灑,杜甫“春光懶困倚微風”的閑適……那些蘊含在景物背后的人生觀依然影響著今天的人們。
立足學情,找出癥結所在。為了解學生作為寫作的主體對寫景作文教學的想法,筆者對200名四年級學生進行了調研,問卷結果顯示出學生寫景時常見的兩大問題:一是不想寫,二是不會寫,這也正是教師在寫作教學中需要重點攻克的難點。學生寫景作文不盡如人意的原因不是詞匯積累不夠,也不是不會觀察,而是其寫作動機和生活經驗不足以支撐寫景所需的語文表達。
了解教法,規避低效模式??v觀當前的寫景作文教學,教師大多采用以下幾種方法引導學生寫作:運用多種感官,細致觀察,把景物寫具體;抓住景物特點寫,按照一定的順序寫,做到動靜結合,等等。這些方法固然重要,但并未抓住寫景作文教學的實質。《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從來沒有明確提出“按一定順序觀察”“有重點地觀察”等口訣式的方法建議,而是用了“留心觀察”“樂于運用”“不拘形式”“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等作為指導。寫景作文教學的目的是教會學生表現景物的美,表達自己的審美情趣。因此,教師必須轉變作文教學的觀念,鼓勵學生表達生活內容,充分抒發情感。
但在日常教學中,學生往往是“玩得開心、寫得痛苦”。例如,教師為學生布置游記作文任務,學生們玩得不亦樂乎,結果回到學校后依然執筆難書,有的甚至產生了抵觸情緒。由此看來,教師僅重視學生的體驗遠遠不夠,還要不斷幫助學生發掘寫作動機,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任務驅動,激發寫作興趣?!叭蝿镇寗印毙徒虒W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把握寫作。“作家工作室訓練法”將做、寫、說、思能力訓練有機結合,為教學提供了有益參考——低年級教學中,給學生提供一些具體形象的輔助,比如給學生一幅未完成的畫,讓其按照自己的想象補全,然后再配上文字;高年級對作文的要求較高,學生完成起來有一定難度,需輔以更詳細的步驟指導。
依據這一訓練方法,大概可以將游記類作文任務單的設計思路總結為以下三點:第一,明確寫作對象(去哪里?那里有什么?);第二,列出影響寫景作文的基本要素和必備技能(如何觀察?如何描寫?描寫方法?);第三,圍繞以上知識和技能,設計可操作的訓練步驟(你看到了什么?聯想到什么?歷史起源是什么?形成原因是什么?)。
學生帶著任務單,有目的、有方法地觀察,可以達到較好的寫作效果。北宋畫家文與可之所以能“振筆直遂,胸有成竹”,是因為他通過觀察,將竹子的形象熟記心中。有了經驗的積累,就可以形成同類景物狀寫的通感,寫景作文也就沒有那么困難了。
多重評價,提升寫作能力。學生沒有溝通與思考,就無法打開寫作思路;教師反饋周期長,且文字反饋的信息易損耗,使評價效果減弱。針對此類情況,可以讓學生互相評估打分,并共同討論修改,這樣既可以使學生對彼此的錯誤引以為戒,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又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同時,學生參與評價的過程可以使其了解分數結構,從而優化寫作。教師要做的就是在修改階段針對寫作話題給出檢查清單,讓學生對照著自查、互評,最后再由教師給出整體意見。
寫景作文不僅僅是作文能力的培養,也是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過程。寫作訓練不僅要關注文章的語言、結構和主題,還要挖掘寫作動機,加強情感的參與。
(作者單位:華南師范大學附屬龍崗雅寶小學)
責任編輯:曹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