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雁坤 袁倩
摘 要:業財融合是高校在新時代背景下推動內涵式發展、實現“雙一流”建設、落實“放管服”改革的必然要求。為此,高校應建立強調全面預算管理、內部控制管理、成本管理為特征的業財融合管理體系,通過不斷加強組織領導推進財務管理職能轉型、強化財務人員隊伍建設、搭建財務共享信息平臺等手段為實現業財融合提供保障。
關鍵詞:業財融合;全面預算管理;內部控制;成本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7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15-0087-03
業財融合是指業務和財務的一體化,即業務流程和財務流程、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的有機融合。《管理會計基本指引》(財會〔2016〕10號)第8條提到,單位應準確分析和把握價值創造模式,推動財務和業務等的有機融合。高校業務活動圍繞戰略目標而相對獨立開展,呈碎片化狀態分散在各職能部門,而財務活動則通過與各業務活動經濟收支的直接關聯貫穿其中,并以數據信息為載體呈現出來。在業財融合理念下,要求高校財務管理主動嵌入教學、科研、學生管理等業務領域,全面參與教學、科研等業務活動的全過程管理,從傳統的結果核算型、數據管理型向過程參與型、價值管理型轉變。同時,業務部門應主動了解會計與財務制度和流程,讓財務管理在資源、信息和管控中發揮最大效用,從而使各項業務活動更好地為學校戰略目標服務。
一、高校業務與財務融合的必要性
(一)業財融合是高校內涵式發展的客觀要求
高校正在從以規模擴張為特征的外延式發展向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轉變,這一轉變需要用好增量、盤活存量,向管理要效益、要質量,這對財務治理體系和能力建設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教育作為重要戰略資源,高教經費的使用效益能否滿足高水平發展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正在考驗一所高校的治理能力。與此同時,財務部門的管理職能也正從傳統的業務核算轉變為價值創造,職能定位從服務保障型的執行、監督向咨詢管理型的決策、分配、控制轉移,具體包括強化監管、優化風控、輔助決策、嚴格預算執行、強化激勵和考核管理等。而所謂業財融合的核心是指財務部門能夠根據財務業務信息幫助領導層對經濟事項進行事前的預測、分析和決策,完成事中的跟蹤控制以及事后的核算、評價和考核。可見,業財融合的實施能夠為高校財務治理和財務轉型目標的落地提供助力,是高校實現內涵式發展的迫切需要。
(二)業財融合是高校“雙一流”建設的迫切需要
我國正在加快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目標,“雙一流”建設對“雙一流”高校財務管理提出的要求,一方面是應對“雙一流”復雜、先進科研任務的高端管理職能,如輔助決策、強化激勵、重塑流程、賦能科研和產學研一體化等;另一方面是承擔與“雙一流”建設要求的服務功能相匹配的受托責任的履行職能,具體包括強化監管、優化風控、嚴格執行預算、強化考核管理等。
“雙一流”高校的財務工作需要融入“雙一流”建設的各個環節,包括拔尖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提升自主創新和社會服務能力、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合作交流等,財務工作要深入服務于高水平的科研和學科建設工作,包括重大基礎和應用科研項目攻關、教學能力提升的工作中,深度嵌入科研工作團隊,為科研一線團隊提供基于財務政策的規劃支持和財務管理服務支持等。同時,“雙一流”經費本身的投入需要精準化、高效化,這就要求做到能夠利用充分的財務和業務信息,綜合分析過去決策的實際效能,為未來資源投入決策提供參考。
(三)業財融合是高校“放管服”改革的有力抓手
《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于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干措施的通知》《關于抓好賦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權有關文件貫徹落實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聚焦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工作,業財融合正是高校“放管服”改革的抓手。科研業務與財務管理的深度融合要求財務人員深入科研教學業務一線,了解科研項目開展的真正需求和現實情況,這正是業財融合的起點。同時,財務信息能夠做到業務執行過程中全程監測,針對發現的疑點、難點、堵點及時提供專業化、標準化的解決方案,對招標采購、大額資金支付、資產建賬等重點環節進行跟蹤支持,主動控制財務風險,這無疑對科研人員釋放創新活力提供了有利條件。總之,只有轉換思路,更新觀念,圍繞業財融合打造通暢的信息共享平臺,結合具體業務為科研人員提供精細化、個性化的服務,建立起財務、科研業財融合的長效工作機制,才能更好地發揮財務職能,提高管理效益。
二、業財融合管理體系的框架構建
業財融合需要從財務管理的職能出發,找準切入點,在預算控制、資金收支管理、政府采購、資產管理、基本建設等關鍵環節與業務部門建立關聯。將財務工作下沉到業務工作一線,聚焦關鍵業務環節,使教學、科研工作流程及其產生的信息流、實物流和財務數據流、財務資源流相互融合,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共同實現資源價值最大化。
(一)以全面預算管理為業財融合切入點
《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第200號——預算管理》第4條提出,預算管理應以業務為先導、以財務為協同,將預算管理嵌入企業業務管理活動的各個領域、層次、環節。全面預算管理是業財融合的關鍵實現步驟。基于業財融合的全面預算管理,將業財融合思維貫穿全面預算管理的全過程,各部門的預算執行過程就是各環節實際業務的流程。
業財融合背景下的全面預算管理包括預算編制、運行監控、績效評價管理、評價結果應用等流程,覆蓋業務活動的每個環節,使業務人員和財務人員共同參與,結合預算目標,對業務關鍵節點進行控制,在動態變化過程中實時進行跟蹤和監控,實現業務和財務的高度協調,并及時反饋分析和調整,通過預算評價考核實現閉環管理。
在預算編制環節,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應在充分溝通交流的基礎上,結合業務實際需要,科學合理地完成編制;財務部門在深入了解業務特點后,及時完善具體財務管理模式并設計定制化財務服務,充分保證業務目標與財務目標的協同一致。在預算執行與控制環節,財務部門能夠實時了解業務資金流向和執行進度,為業務部門開展業務活動提供財務數據參考;在預算分析和調整環節,財務部門跟蹤分析預算執行的效率和效果并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預算安排,同時業務部門能夠及時糾正偏離目標的業務;業務部門在預算考核和評價環節,在充分利用財務相關數據,明確績效目標實現程度和預算執行進度,并將績效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和政策調整機制掛鉤,從而保證資金的高效實用,實現業務戰略目標和預算管理目標的融合和統一。
(二)以內部控制為業財融合關鍵點
2018年8月17日發布的《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第700號——風險管理》第3條指出,“企業風險管理應與企業的戰略設定、經營管理與業務流程相結合。”2015年12月21日,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指出,“規范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經濟和業務活動,強化對內部權力運行的制約,防止內部權力濫用”,“逐步將控制對象從經濟活動層面拓展到全部業務活動和內部權力運行。”可見,高校內部控制的對象包括業務活動和經濟活動,二者缺一不可。同時,要實現業財融合必須對主要業務活動和財務活動的流程進行梳理整合,提取業務信息和財務信息進行融合,對業務風險點和控制點進行動態監管,依托財務制度將內部控制的規范和要求貫穿于業務活動全過程,這無疑是對高校內控體系的重構和優化。
(三)以成本管理為業財融合突破口
2019年1月1日起,新政府會計制度正式實施,其中引入了費用要素,對成本核算內容和程序進行了明確和完善,為進一步的成本管理提供了依據。而成本管理工作的開展必須建立在全面了解業務開展情況的基礎上,再針對具體業務環節和細節控制成本的支出。在業財融合體系下,高校可以根據不同的業務活動類型,如教育教學活動、科研活動、行政管理活動等確定成本核算對象,以成本效益原則和精細化原則考評業務執行取得的成效,即是否在有限經費下得到效益的最大化,有效解決業務和財務部門信息交流少、傳播速度慢的問題,為正確的管理決策提供成本核算的信息數據。以固定資產折舊為例,需要打破不同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在實際了解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基礎上,針對不同類型的固定資產明確相應的折舊方式方法,結合具體業務流程的實施促進會計信息質量的提升。
三、業財融合管理體系實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深入推進財務管理職能轉型
業財融合管理體系的實施涉及財務、資產、信息化、院系等多部門的系統工程,需要多業務板塊各級人員的廣泛參與,高校需予以高度重視。首先應設立業財融合管理領導小組,加強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推進多部門協同一體化;再根據切入點的不同和任務的劃分,下設全面預算管理、成本管理、內控管理等小組,科學設置人員分工,梳理相應管理流程中業務和財務核心環節的結合點,形成信息鏈條,實現共建共享。例如,以“雙一流”重點建設項目為例,由發展規劃處、研究生院、人事處等經費主管部門領導任領導小組組長,院系、處室相關子項目負責人、財務處、國資處等負責人為領導小組成員,下設全面預算管理組、成本管理組、內部控制組等,其中財務、業務具體主要成員分為決策層、共享層和業務層。決策層協商討論項目績效目標的制定,資金管理制度的制定,預算調整的決策,績效的動態評價等;共享層基于需求完成財務、業務流程的梳理和設計,實現數據對接和共享,完成執行情況的實時交互和反饋;業務層負責各業務模塊具體的培訓、宣傳和指導,完成具體財務、業務的辦理。在項目業務開展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始終有財務人員的參與和跟進,針對預決算編報、制度解析、支出規范等提前知曉,在避免審計風險的同時提升服務水平。同時,財務人員能夠及時根據項目績效執行情況調整資金安排,保證資金使用效益。
(二)強化財務人員隊伍建設,深化復合型人才培養
在高校財務職能從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的背景下,財務人員對業務的參與度逐步提高,業財融合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財務人員正在轉變成為高校內部各項經濟業務、各類業務流程、各種信息系統和統計數據的綜合管理者和風險管控協助者,更是流程把控、效率監督的推動者,這對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財務人員需要轉變以往只負責日常核算工作的固有角色定位,在現有知識儲備的基礎上,主動理解高校戰略管理,了解業務需求和特點,站在業務的角度去思考,熟悉校內各項業務的全過程,提升對數據的分析使用能力,提高主動服務的意識和管理決策的水平。為此,高校要創新財務人員的培養模式,加強對其在教學、科研等政策、流程方面的培訓學習,優化其知識結構,通過部門交流、多崗聯動、職能交互等措施,促進財務人員向復合型人才轉型。
(三)構建財務信息共享平臺,為業財融合提供技術支撐
業財融合是建立在業務、財務管理信息化的基礎上的,能夠打通各部門間的信息孤島、實現各類業務板塊信息系統和財務信息系統的數據交互是融合的必要條件。應構建面向項目負責人、院系經費管理人、職能部門經費管理人、財務人員等的系統、聯動、開放、動態的信息共享平臺,使業務信息實現跨部門流動,使財務流、資金流滲透到業務各環節,對無法整合的業務信息系統預留接口。逐步實現財務系統與教務管理、科研管理、資產管理、學生管理、人事管理等其他業務系統的對接,使財務系統能夠自動從業務系統獲取數據,生成會計憑證,完成教學、科研等各個環節的信息收集、處理、集成、整合和優化,整合后的各類信息能夠實時提供各類管理動態,滿足資源投入、考核激勵、建設方向等決策需求,保證信息的相關性和完整性,提高數據的使用效率和效果,為全面預算管理、成本效益管理和內部控制管理提供必要的平臺。
參考文獻:
[1] ?劉嵐.論“雙一流”高校財務轉型的方向與措施[J].財會月刊,2019,(23):49-54.
[2] ?俞奕奇.以全面預算管理為切入點的高校“業財融合”問題研究[J].教育財會研究,2019,(6):36-38.
[3] ?梁勇,干勝道.內控建設背景下高校“業財融合”問題思考[J].財會月刊,2018,(13):51-55.
[4] ?叢夢,王滿.基于業財融合的管理會計應用與啟示[J].財務與會計,2019,(7):16-19.
收稿日期:2020-08-07
作者簡介:楊雁坤(1990-),女,山西晉城人,會計師,注冊會計師,從事高校內部控制、財務管理研究;袁倩(1989-),女,江西樂平人,會計師,注冊會計師,從事高校財務治理、信息化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