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衍雯 方璐 馮鑫華
基金項目:2021年度教育財務管理科研項目“高校辦學成本分析與思考”(項目編號:2021C49)階段性成果
摘 要:近年來,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我國的經濟出現了高速迅猛發展的態勢,面對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創新越來越引起政府和社會公眾的關注,更成為了學術界研究的焦點。而企業作為創新的主體,政府要求企業必須要強化創新意識,增加研發投入,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因此,如何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對促進企業的轉型升級以及國家未來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但是我國目前的部分企業創新投入還不夠高,創新能力水平與很多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本文對近年來有關企業創新方面的衡量方法及影響因素研究進行探討,對企業創新的影響因素方面梳理出更加清晰的研究脈絡,希望可以對企業的管理者提供一個研究企業創新的新思路。
關鍵詞:企業創新;公司治理;股權結構
一、引言
中國共產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促進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到2035年我國要進入到全世界創新型國家的前列,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國家要全面深化體制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建立以創新為中心的國家現代化經濟體系。創新是我國實現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是國家提高科學技術水平的重要基石,對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面對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關系到企業未來的發展,成為了企業取得核心競爭力和提高市場地位的關鍵。企業只有牢牢地抓住創新這一原動力,不斷地研發出新的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核心技術,才能夠在未來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取得絕對的優勢,才能為國家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企業創新是國家實現自主創新的關鍵,但是我國目前企業的創新能力與世界很多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成為了學術界研究的熱點,是企業中相關利益者所關注的焦點,更引起了政府及社會公眾的高度重視。
二、企業創新概念的界定及衡量方法
1.企業創新概念的界定
“創新”這個詞第一次出現在《經濟發展理論》這本書中,作者Schumpeter(1912)第一次提出了關于“創新”的概念,他認為創新就是需要引進新的生產要素,并將新的產品和新的技術重新整合,通過這樣的生產過程最終構造出新的生產函數。自從Schumpeter提出創新以來,之后有很多的專家學者又對這一概念進行了新的補充和拓展。創新是一個構建新工程、新產品和新技術的管理系統,并通過企業的研發活動使得創新具有了商業價值,使其商業化(Freeman,1982)。Watts(2009)認為企業的技術創新需要將新技術應用到企業的各個生產過程中去,最終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研發投入是企業創新的核心,通過將生產要素投入到新產品和新技術的研發中,來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關于企業創新,本文將從創新投入和創新產出兩個方面入手,研究的重點在于對新產品和新技術的研發投入。
2.衡量方法
關于企業創新的衡量方法,本文將分別從創新投入和創新產出兩個方面來衡量。
(1)創新投入的衡量
創新投入有兩種衡量方式:絕對投入和相對投入。其中,絕對投入是指用企業研發投入(R&D)的總額與企業的創新投入的比值。但是這種絕對投入的衡量方法也有一定不科學的地方,由于每個企業的企業規模和利潤水平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導致用這種方法衡量的結果會存在很大的誤差,所以大多數企業都會選擇第二種相對投入的方法來衡量。相對投入主要用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值、研發投入占總資產的比重來進行衡量。
(2)創新產出的衡量
關于創新產出的文獻研究,目前主要有兩種衡量方法:(1)企業專利申請數、專利授予數與引用數;(2)企業改進后或開發的新產品數量。但是,由于涉及到商業機密,關于企業新產品數量的數據是很難拿到一手資料的,所以很多企業大多都是用專利申請數或專利授予數來進行衡量。但是,目前在我國關于專利數量的衡量指標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企業創新的影響因素文獻綜述
1.制度環境
制度環境對于我國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促進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制度環境主要包括宏觀經濟環境、法律保護、金融環境、財政與稅收政策等,這些都有可能影響到企業的創新。在發展迅速的市場環境中,宏觀經濟環境不可避免地都會影響到企業的創新。在2008年發生金融危機之后,許多西方的發達國家在創新支出方面都有明顯下降(Campello,2010)。在國家宏觀調控方面,財政與稅收政策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白俊紅(2011)認為,企業創新需要大量的資金來源才能保證創新活動的正常進行,在財稅政策方面,創新資金的重要來源就是財政補。Waegenaere等(2012)研究發現,在高稅率的國家,企業的創新支出還不太明顯,如果將企業的生產活動轉移到低稅率的地區,對企業的創新活動將會有積極的影響。
綜上所述,宏觀環境和財稅政策在企業創新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對于創新企業而言,目前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要提高創新資金的使用效率,更高效地合理安排好創新資金。
2.公司規模
熊彼特(1942)認為,創新水平高的企業大多數規模都比較大,因為一般大規模企業實力較強,融通資金的來源渠道比較多,可能存在更多的規模經濟效應,所以在技術創新方面抵御風險的能力也較強。相反規模較小的企業融通資金有限,應對風險能力較弱,所以通常創新水平會比較弱。企業規模和企業創新投入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大規模企業在創新的過程中,有能力投入更多的創新資金。但是,也有一些學者通過研究發現得出了不同的結論。企業規模和創新投入之間存在U型關系,通常大規模和小規模企業的研發投入普遍較低,相反中等規模企業的研發投入卻很高(Bound et al.1984)。Soete(1979)研究發現,企業規模與研發人員的人數之間顯著不相關,但在創新投資強度上,與大規模企業相比,中小型企業的創新投入力度更大更強。
綜上所述,由于數據獲得及衡量方法等方面的原因,關于企業規模與企業創新之間的關系,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對此的研究結果并不一致,但得到很多學者普遍認同的是企業規模確實會影響到企業的創新投入。
3.公司治理
對于公司治理,本文將分別從外部和內部治理來對企業創新的文獻進行梳理。
(1)外部治理
外部治理主要是指存在于企業外部的某些制度或契約,用來約束股東和管理者的利益不一致問題。Fang等(2014)發現,股票流動性過高會增加企業的被并購風險,導致企業的創新效率下降,股票流動性越高,企業的創新投入會越少,股票流動性與企業的創新投資水平具有顯著的負相關關系。
(2)內部治理
由于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導致在企業內部會存在代理沖突,內部治理就是為了減少這種代理沖突而存在的一些制度或契約,通常內部治理會包括股權結構、董事會結構及薪酬契約。唐清泉和徐欣(2010)研究發現,股權集中度對企業的創新也有一定的影響,股權集中度與企業的創新投資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唐躍軍和左晶晶(2014)發現,相對于國有企業,非國有企業及民營企業創新的效率偏高。除了股權結構,董事會結構也對企業的創新效率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馮根福和溫軍(2008)研究表明,企業的獨立董事比例和創新投資之間的關系顯著,兩者之間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獨立董事比例越低,企業的創新投資相對就少。由于委托代理關系的存在,薪酬契約會對管理者起到有效的激勵作用。合理的薪酬激勵可以很好地激發管理者的工作熱情,使其更積極地投入到公司的經營決策中,由此企業會有更多的創新動力去研發新的科技成果(Lerner and Wulf,2007)。劉運國和劉雯(2007)發現,企業的高管任期時間越長,研發支出的規模就會越大。
綜上所述,公司治理無論是從內部還是外部都對企業的創新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影響,對于公司治理,如何能夠更好、更快、更有效做到監督與激勵兩者之間的平衡,這是關鍵所在。因此,研究公司治理對創新的影響機制,促進經濟“新常態”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及現實意義。
四、述評及展望
1.述評
通過以上的文獻梳理我們可以發現,目前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在企業創新的研究方面已經非常豐富,對于企業創新的研究視角也越來越多元化。隨著時間的增長,近些年來關于企業創新方面的研究文獻也日漸增多。但是在這些研究領域里,關于企業創新的研究也有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文獻研究中通常用研發費用與營業收入的比值來作為企業創新的衡量指標,但是對于企業披露的這些數據的真實性,我們并不能確定。企業創新對企業未來的經營活動以及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企業創新的作用機制目前還不是特別清晰明確,因此經濟增長是如何受到企業創新的影響的,這是我們應該特別關注的一個問題。
2.展望
通過梳理文獻發現,目前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在企業創新的研究方面已經非常豐富,但是在某些方面仍然會有一定的局限性,還需要做進一步的深入研究,特別是在未來的研究中,更應該在企業創新的衡量指標和經濟后果的影響因素這兩個方面進行深入的探討。
(1)關于創新衡量指標改進
對于企業創新的衡量指標,目前主要是從研發投入和創新產出兩個方面來衡量,研發投入一般是指企業的研發費用與營業收入的比值,創新產出主要是用專利數來衡量,但是目前這些指標都有待進一步改進,還不能更好地衡量和反映企業的創新活動。企業研發投入的數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研發費用受會計準則的影響,經常需要區分是費用化支出還是資本化支出,有時候由于存在管理者操控,企業的財務報表中披露的關于研發支出的數額可能缺乏真實性,這可能會導致測量的時候存在一定的誤差,而且專利的數量也不能完全衡量企業的創新產出水平。
(2)企業創新的經濟成果
大多數文獻都從微觀和宏觀層面研究了企業創新的影響因素,最主要的問題是企業創新會不會影響到企業績效以及經營狀況,這是管理層首先應該考慮到的問題。而且,企業是否需要加強宣傳,才能使創新更好地符合國家政策和公司的治理結構,這也是需要考慮的另一個重要問題。還有就是企業創新激發了更多具有創新精神的創業者,使之不斷成為企業需要的創新型人才,這也符合勞動力市場的發展規律。未來更加值得研究的領域是對于一個國家或者地區來說,他們的經濟發展和創新創業趨勢是否也會受到企業創新的影響。對于解決這些問題,專家學者在未來的研究中更應該順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通過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制定適合創新企業發展的戰略規劃,使企業創新融合到經濟發展和金融市場中。
參考文獻:
[1]Schumpeter J.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New York:Springer US,1912.
[2]FREEMAN C.The economics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 [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1982,7(2):215- 219.
[3]WATTS D.Are view of innovation research in economics,sociology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2009,25(1):15-28.
[4]Campello M,J Graham, C Harvey.The Real Effects of Financial Constraints: Evidence from a Financial Crisi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0,97:470-487.
[5]白俊紅.中國的政府R&D資助有效嗎? 來自大中型工業企業的經驗證據[J].經濟學(季刊),2011,10(04):1375-1400.
[6]Waegenaere A,R Sansing, J Wielhouwer.Multinational Taxation and R&D Investments.Accounting Review,2012,87:1197-1217.
[7]Soete L L G . Firm size and inventive activity:The evidence reconsidered[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79,12(4):319-340.
[8]Bound J,Cummins C,Griliches Z,Et Al.Who Does R&D And Who Patents? Working Paper,1984,Available At Ssrn:Https://Ssrn. Com/Abstract=228077.
[9]Fang V W , Tian X , Tice S . Does Stock Liquidity Enhance or Impede Firm Innovation?[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10]唐清泉,徐欣.企業 R&D 投資與內部資金——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研究,中國會計評論,2010(3).
[11]唐躍軍,左晶晶.所有權性質、大股東治理與公司創新[J].金融研究,2014(06):177- 192.
[12]溫軍,馮根福.異質機構、企業性質與自主創新[J].經濟研究, 2012,47(03):53-64.
[13]Lerner J, Wulf J. Innovation and Incentives:Evidence from Corporate R&D[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7,89(4): 634-644.
[14]劉運國,劉雯.我國上市公司的高管任期與R&D支出[J].管理世界,2007(01):128- 136.
作者簡介:申衍雯(1995.05- ),女,漢族,河南省新鄉市人,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財務管理;方璐(1996.11- ),女,漢族,河南省安陽市人,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會計學;馮鑫華(1993.03- ),男,漢族,河南省許昌市人,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