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夢佳,黃湘
(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211170)
隨著國際航運貿易的迅猛發展,對國際化航運人才培養的要求逐漸提升,航海專業畢業生和高級船員工作中使用英語溝通交流的能力越來越受社會重視。我國各級航海類院校和公司都期待把培養高素質特別是具有優良英語水平、能從事外輪工作的船員作為工作的重點之一。目前,航海類院校學生的英語學習存在一些共性問題:學生英語基礎薄弱,缺乏情景化的學習氛圍以及航海類院校內師生比嚴重不足,都表明學生必須通過自主學習來完成部分航海英語相關知識點的學習。
國內外的學者很早就開始關注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理論的研究,并將先進的網絡技術與傳統教育緊密結合,設計和研發了多種英語自主學習平臺,其中不乏成功的范例。但通過調查研究分析,發現這些基于不同理論基礎建立的自主學習平臺存在以下不足:教師的主導作用無法得到完全體現;專業英語學習脫離情景化模塊的背景;多向交互性的學習交流與評價無法體現,無法喚起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多數僅僅側重于基礎英語的學習。鑒于此,航海學子非常期待構建一個既能涵蓋航海英語的專業資源,又有自主拓展實的景模擬化學習、交互性強、個性化、反饋性和可擴展性比較強的航海英語自主學習平臺。
龐維國把自主學習定義為一個系統化的學習過程,他認為學生在學習活動之前需要制定具體的學習目標和計劃,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具體的學習活動能夠對學習個體的學習策略和學習進展做出自我監控、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整。在學習活動結束后能對學習的結果進行自我審核,自我總結和自我補救[1]。而網絡自主學習是指學習者自行利用網絡媒體,主動地運用和調控自己的元認知、動機和行為進行網絡課程學習的行為。結合STCW 馬尼拉公約修正案[2]對航海英語的學習要求,縱觀現代學習理論,對于基于web 的自主學習產生重要影響的理論主要有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等。建構主義的代表人物皮亞杰提出人類的認知規律是一個S-A-T-R 過程,也就是一定的刺激(stimulus)被個體同化(assimilate)到認知結構當中,才能對刺激做出反應(response)[4]。由此可見學習者知識的習得并非只由教師的單一講授而獲取,而是學習者要在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下,借助專業的情景化學習資料,逐漸建構起相關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學習者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展。網絡恰恰是學習者構建知識體系的最好媒介,它不僅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的局限性,也打破了有限的知識空間,為語言學習者提供了便利、快捷的資源獲取方式。專業英語的學習者通過網絡轉化為自我所需知識的積極構建者,教師也通過網絡實現了角色的轉化,成為了知識構建的引路人、支持者、促進者以及評價者。
人本主義的教學觀和學習觀的核心理念顛覆了教師在學習過程中的絕對主導地位,將教師定位于“促進者”角色,把學生的“自我”看作是教學的根本要求,所有的學習內容不僅要服從于這種“自我”要求,而且也要圍繞這種“自我”來進行。羅杰斯主張廢除“teacher”這一角色,代之以“學習的促進者”,同時羅杰斯也強調教育的目標應該是促進“自我”個體的知識變化、改革和學習。應將學習者培養為“學習如何學習的人”和“學習如何適應變化的人”,從而學習者才能變為適應社會要求的“充分發揮作用的人”[5]。而網絡資源的豐富性,無疑為教師成為學習促進者提供了良好條件。為學生提供真實海上實際問題的場景模擬,可以切實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自我挑戰,實現自我學習。
綜上所述,航海英語自主學習平臺的設計中,在每一個學習環節的設計上,都應能充分體現并運用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等理論,針對每一個學習者,提供可自主選擇的模式進行階段性、有序性、有反饋性的學習。
航海英語是各級別船員維護職業安危所需要的重要工作語言,自主學習平臺的建立帶來的顯著作用主要體現在,語言使用的低錯誤率和海上事故的低發生率;提高航海從業者在真實情境中運用專業英語與人交際的能力;建立龐大的專業英語學習課件資源庫和多向交互的學習環境;能實現語言學習的自我調節、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打破傳統學習的局限性和低效性,突破時間及空間的限制。
任何一種語言的自主學習平臺若需要滿足過多地使用條件,都不能得到學習者的青睞。航海英語自主學習平臺的建設之所以基于網絡,是希望能最大限度地創造其便利性。WEB 瀏覽器是學習者的主要學習軟件。學習者只要可以上網,就能通過網絡使用自己的用戶名和密碼進入平臺,極大地簡化了使用門檻。便利的登錄模式和使用門檻要求,使得平臺的操作和維護也進一步簡化。
首先從學習者學習層次方面來看,航海英語自主學習平臺已超出了傳統的內涵,涵蓋了針對航海院校航海英語學習各層次、各年級學生的英語學習活動,該項目在研究及實施的過程當中,借鑒成功范例,突出海事職業特色的原則,立足于提升航海類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在自主學習理論的指導下開展相關教學實踐。其次,從學習內容層面來看,自主學習平臺的建設中將學習內容分為若干的項目化模塊,每一個模塊對應一個船舶工作場景,如靠離泊、駕駛臺值班、梯口值班等。相應的SMCP 內容通過動畫和實錄微課形式融入其中,能更好地服務于學習者。
航海英語自主學習平臺的建設利用的是網絡平臺,它能緊密結合現代科技信息更新快、傳播廣的特點,平臺設計時可以不斷地將海上發展的最新資料和資源補充到情景模塊建設中。如學習模塊海上事故部分時,可以更新最新的海上事故視頻內容,使學習者學以致用,彌補課本教學材料相對滯后的缺陷。
傳統課堂的英語內容傳授具有單一性,網絡自主學習平臺的創建讓多向交互的實現變成了可能。這種多向交互體現在學習者之間,學習者與學習指導者,學習指導者和學習指導者之間,學習者與平臺管理者之間都能夠通過互聯網實現不局限于時間與空間的交流。
通過平臺的測試功能,學習者能夠清醒的了解自己航海英語知識構建的盲點,確定個人學習計劃、內容和目標,創建對個人有意義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材料,構建自己的學習空間。后臺大數據的呈現和分析又可以直觀體現學習平臺的優缺點,可促成后期對平臺的改進和發展。

圖1 航海自主學習平臺的框架模型圖
基于上述理論基礎和原則,航海英語自主學習平臺的模塊設計分為用戶管理模塊、情境資源模塊、評估練習模塊和答疑反饋模塊(框架模型如圖一所示)。用戶管理模塊針對教師、學習者和管理者提供不同的管理界面,根據不同用戶分門別類地提供相應功能,從而實現教學資源和材料的補充、學習和管理。航海英語涉及到的專業學科多,知識內容繁復,所以本平臺在各個模塊都提供了下拉菜單可供學習者自由選擇所發布資源的知識模塊進行學習。每個模塊中自主學習的流程(學習任務和目標—文本學習內容—單詞,知識點講解—章節練習等)也分類上傳和顯示,對于缺乏自主學習管理的學習者可以提供指引。在每個章節內容完成后,學習者可以通過提供的評估練習模塊進行自測,從而更好地調整自我學習進度和難度。BBS異步討論答疑可以隨時隨地的為學習者之間、學習者和指導教師、指導教師之間的交流提供平臺。討論區域根據需要交流對象的不同,劃分為不同的主題,便于學習者可以自行搜尋答疑主題,隨時從自己和別人的討論中獲取幫助。
航海英語自主學習平臺的設計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并吸收了國內外新型語言學習的訓練手段,針對各年級各職業等級學習者的不同需求,開發了立體化、多層次的英語學習模塊設計。利用航海英語自主學習平臺輔助英語教學,可以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反向推進其自主學習的自我規劃。平臺的建立彌補了航海專業英語自主學習模式建設的空白,通過在使用過程中的不斷改進和完善,預期可在廣大航運院校和企業間進行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