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瑞云,蔡嬌穎,張明霞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生殖醫學科,福建 泉州 362000)
不孕癥發病率高達15%[1]。近30 年來,以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embryo transfer,IVFET)和卵漿內單精子注射技術(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CSI)為基礎的輔助生殖技術得到快速發展,很多不孕癥患者通過輔助生殖技術成功獲得妊娠。取卵術是IVF-ET的核心技術操作,為減少取卵術過程中的疼痛感,臨床上常采用哌替啶進行鎮痛[2],然而,15%~30%患者可能出現與哌替啶相關的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3]。昂丹司瓊是一類常用的鎮吐藥,通過抑制迷走神經興奮導致的催吐化學區的5-羥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釋放,從而阻斷迷走神經興奮導致的嘔吐反射,已被廣泛應用于嘔吐的預防和治療[4]。盡管昂丹司瓊在臨床中應用廣泛,但目前國內外尚無昂丹司瓊拮抗取卵術中哌替啶不良反應的相關研究。為探討昂丹司瓊對哌替啶不良反應的拮抗作用,本研究開展前瞻性隨機對照實驗,旨在評價昂丹司瓊拮抗取卵術中哌替啶不良反應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生殖醫學科首次進行取卵手術的患者188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n=112)和對照組(n=76)。本研究經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倫理審核批準[2019福醫大附二倫理審字(147)號]。納入標準:①首次進行取卵手術;②意識清楚,無心理精神疾病;③患者年齡25~35歲;不孕年限2~5年;體重指數18.5~23.9 kg/m2;④無哌替啶及昂丹司瓊使用禁忌證;⑤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不符合納入標準者;②符合納入標準,但不愿參加本研究者。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哌替啶止痛治療,患者取卵術前30 min 常規肌肉注射哌替啶(鹽酸哌替啶注射液,東北制藥集團沈陽第一制藥廠,國藥準字H21022413)75 mg進行鎮痛,隨后進行取卵。研究組取卵術前1 h口服昂丹司瓊(樞丹,寧波天衡藥業,國藥準字H10960146)8 mg,術前30 min 常規肌肉注射哌替啶75 mg 進行鎮痛,隨后進行取卵。兩組均采用非全麻取卵,囑患者手術當天進行常規高蛋白飲食,術中監測血壓、心率、脈搏等。
1.3 觀察指標 ①惡心、嘔吐發生率:根據WHO癥狀分類標準,將惡心、嘔吐分為0~Ⅳ級。分類標準如下:0 級,無惡心、嘔吐;Ⅰ級,有惡心、無嘔吐,無需藥物干預;Ⅱ級,過性嘔吐伴惡心,需簡單藥物止吐;Ⅲ級,嘔吐癥狀明顯,需給予藥物治療;Ⅳ級,難控制性的嘔吐,亟需藥物治療[5]。分別于術中及術后1、2 h記錄患者惡心嘔吐癥狀等級。②優胚數:指成功取卵并人工授精后,符合優質胚胎的胚胎數目。優質胚胎符合以下標準:受精第l 天顯微鏡下可觀察到1 個或2 個原核;受精第3 天顯微鏡下可觀察到6~8 個卵裂球,且卵裂球胞質透明、大小均一[6]。③鎮痛效果:根據WHO 數字評分法,采用0~10 分記錄患者疼痛程度,0 分為無痛,1~3 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為重度疼痛。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值0.248 0.717 0.072 0.103項目年齡(歲)不孕年限(年)體重指數(kg/m2)獲卵數(個)對照組(n=76)30.33±3.21 3.20±1.02 10.01±6.62 21.94±1.77研究組(n=112)30.86±2.97 3.15±1.07 11.68±6.97 21.47±1.75 t值-1.159 0.363 1.811-1.640
2.2 兩組惡心嘔吐發生率比較 所有患者均未出現Ⅲ/Ⅳ級嘔吐。術中及術后1 h,研究組Ⅰ/Ⅱ級嘔吐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2 h,兩組Ⅰ/Ⅱ級嘔吐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3 兩組優胚數和疼痛評分比較 兩組優胚數、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2 兩組惡心嘔吐發生率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nausea and vomit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表3 兩組優胚數和疼痛評分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number of excellent embryos and pai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3 兩組優胚數和疼痛評分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number of excellent embryos and pai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組別研究組(n=112)對照組(n=76)t值P值疼痛評分(分)1.29±0.46 1.29±0.46 0.076 0.939優胚數(個)2.69±2.57 2.74±2.66 0.128 0.899
目前IVF-ET 是最常用的輔助生殖技術,其中取卵術是IVF-ET最重要的操作手術,屬于有創操作,患者疼痛感較強。為保證患者更好地配合手術,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操作質量,減少操作并發癥,目前取卵術均需在術中實行有效的鎮痛手段[7]。哌替啶肌肉注射鎮痛是最常用的鎮痛模式,因具有起效快、費用低廉、鎮痛效果好、無需麻醉師及其他人員參與等優勢,在取卵術中得到廣泛應用,被認為是標準治療手段之一[3]。然而,哌替啶是一種人工合成的阿片受體激動劑,屬于苯基哌啶衍生物,鎮痛機制主要通過競爭性結合中樞神經系統的阿片受體產生效應。臨床上,哌替啶肌肉注射后10 min出現鎮痛作用,持續2~4 h[8]。15%~30%患者在使用哌替啶后會出現頭暈、惡心、嘔吐、出汗等不良反應,與其中樞催吐機制有關[9]。為減輕哌替啶導致的嘔吐,目前臨床上多采用不同的方法拮抗哌替啶的不良反應,包括止吐藥、針灸等[10]。
昂丹司瓊是第一代5-羥色胺受體拮抗劑,被廣泛應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惡心嘔吐,對阿片類藥物引起的惡心嘔吐也有良好的預防作用[11]。但目前探討在取卵術患者中應用昂丹司瓊拮抗哌替啶不良反應的隨機對照試驗報道較少。臨床上,昂丹司瓊有口服給藥和肌肉注射給藥兩種方式。為充分驗證昂丹司瓊的拮抗作用,本研究對照組僅給予哌替啶鎮痛,而研究組在使用哌替啶鎮痛的基礎上口服昂丹司瓊,達到了較好的止吐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術中、術后1 h,研究組Ⅰ/Ⅱ級嘔吐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術后2 h,兩組Ⅰ/Ⅱ級嘔吐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昂丹司瓊可拮抗杜冷丁的致吐效應,但這種效應作者時間較短。兩組優胚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昂丹司瓊額外給藥,并不會造成取卵失敗和輔助生殖失敗,安全性較高。兩組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昂丹司瓊不會降低哌替啶的止痛效果。因此,應用昂丹司瓊是有效的鎮吐措施,且不影響療效。
盡管本研究為隨機對照實驗,組間臨床資料具有可比性,研究也獲得了滿意結果,但研究樣本量不均衡。由于取卵術是一種有創操作,需告知患者具體醫療目的,經過充分溝通后,對照組有23例患者強烈要求給予止吐干預,這部分患者最終被納入研究組進行分析。此外,本研究未進行長期隨訪,因此,尚不能評價昂丹司瓊是否有遠期不良反應,需后期進一步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在取卵術中應用昂丹司瓊可有效減少哌替啶所致的嘔吐反應,且不影響哌替啶的止痛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