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晶
(滕州中醫醫院婦產科,山東 棗莊 277599)
子癇前期是妊娠期常見血管性疾病之一,該病病程進展較快,且伴有多種并發癥,嚴重威脅母嬰安全,是目前產科較為棘手的問題[1-2]。有研究[2]顯示,子癇前期母體高凝狀態引起的胎盤及主要器官血供不足是危害母嬰安全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有效改善血液高凝狀態是治療疾病的關鍵所在。目前多采用解痙、降壓、鎮靜等方式治療,但效果較差;低分子肝素是臨床常用的抑制抗凝的藥物,復方丹參注射液則有舒張血管、改善機體微循環的作用。基于此,本研究將探討復方丹參注射液聯合低分子肝素對子癇前期患者凝血功能及母嬰結局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 年11 月至2019 年9 月本院收治的子癇前期患者108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盲抽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4 例。觀察組年齡19~36 歲,平均(26.85±6.14)歲;孕周24~33 周,平均(27.98±2.25)周;體重指數21~30 kg/m2,平均(24.36±1.32)kg/m2。對照組年齡20~37歲,平均(26.91±6.58)歲;孕周24~34周,平均(28.11±2.44)周;體重指數21~29 kg/m2,平均(24.19±1.28)kg/m2。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均符合子癇前期診斷標準[3];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無精神系統疾病。排除標準:合并心、肝、腎等臟器嚴重受損者;伴有凝血功能障礙者;臨產或胎兒窘迫者;對研究藥物過敏者。
1.3 方法 兩組均給予解痙[首先靜脈推注20 mL 25%硫酸鎂(上海浦津林州制藥,國藥準字H20023385)+20 mL 5%葡萄糖注射液,10 min 推完后;隨后靜脈滴注40 mL 5%硫酸鎂+5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滴注速度為每小時1~2 g,硫酸鎂每天用藥量為25 g]、降壓[拉貝洛爾(美羅藥業,國藥準字H21023709)口服,每次100 mg,每次6 h]、鎮靜[地西泮片(廣西兩面針億康藥業,國藥準字H45020368)口服,每次2.5~5 mg,每天3次]、促胎胚成熟[肌肉注射5 mg/mL地塞米松(江蘇朗歐藥業,國藥準字H32026441),每天3次]、營養強化[補充維生素、補鈣、低脂高蛋白飲食]等對癥治療。
對照組在對癥治療基礎上,皮下注射4 100 IU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深圳賽保爾生物藥業,國藥準字H20060190),每天2 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取16 mL 復方丹參注射液(四川三精升和制藥,國藥準字Z51021303)融入250 mL濃度為5%葡萄糖注射液稀釋,靜脈滴注,每天1次,兩組均連續治療5 d。
1.4 觀察指標 治療前及5 d后,取兩組清晨肘靜脈血6 mL,3 500 r/min 離心10 min,取上層清液,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IB)。比較兩組母嬰結局情況,包括新生兒窒息、胎兒窘迫、產后出血、剖宮產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凝血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后,兩組PT、APTT、TT水平均高于治療前,FIB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PT、APTT、TT水平均高于對照組,FIB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母嬰結局比較 觀察組新生兒窒息、胎兒窘迫、產后出血、剖宮產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子癇前期存在胎盤供血不足和靶器官損傷等現象,若不接受規范治療,隨著妊娠進展,血壓逐漸增高,可造成不良妊娠結局,危害母嬰安全[4]。臨床發病機制較為復雜,臨床將內皮細胞損傷導致的凝血功能指標平衡失調,誘發血液高凝狀態,導致凝血功能紊亂視為病理中心環節,因此,臨床有效改善凝血功能具有重要意義[5-6]。
表1 兩組凝血功能指標比較()

表1 兩組凝血功能指標比較()
注:PT,凝血酶原時間;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TT,凝血酶時間;FIB,纖維蛋白原。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時間治療前治療后FIB(g/L)5.25±0.13 5.30±0.16 1.782 0.078 3.64±0.17a 2.32±0.13a 45.325 0.000組別對照組(n=54)觀察組(n=54)t值P值對照組(n=54)觀察組(n=54)t值P值PT(s)8.64±0.52 8.59±0.50 0.509 0.612 11.32±0.18a 13.64±0.35a 43.317 0.000 APTT(s)27.74±1.81 27.78±1.83 0.114 0.909 31.39±1.14a 35.26±0.98a 18.917 0.000 TT(s)11.35±1.24 11.54±1.28 0.783 0.435 13.25±0.95a 14.86±0.64a 10.329 0.000

表2 兩組母嬰結局比較[n(%)]
PT 是指血漿凝固所需時間,時間短表明血液存在血栓傾向和高凝狀態;TT 可反映血漿中纖維蛋白原結構是否正常,水平越高,提示血漿中纖維蛋白降解產物增多,出現高凝狀態。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PT、APTT、TT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FIB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母嬰結局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復方丹參注射液聯合低分子肝素治療子癇前期效果確切,可改善母嬰結局。分析原因為,低分子肝素是一種廣泛應用的抗凝劑,其能有效抑制凝血酶活性,阻止纖維蛋白原轉化成纖維蛋白,進而預防靜脈血栓的形成;同時,可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增加酯酶的釋放,加速膽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質的降解,降低血漿黏度,保持血流灌注充足;且低分子肝素可防止纖維蛋白在胎盤絨毛基底膜處沉積,有效清除沉積的未鈣化的纖維蛋白,從而保持血管的光滑通透,保證胎盤的營養物質交換,為胎兒的生長提供支持[7-8]。復方丹參注射液是一種中藥復方藥劑,主要成分為丹參、降香等,其中降香具有止血鎮痛、益氣消腫之功效,可加快血液流動,改善血液滯凝狀態。丹參為活血化瘀類中藥,具有通暢血脈、消散體內淤血、疏通經脈等作用,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加快對胎盤的供血,促進胎兒生長。且對內源性膽固醇起到抑制的作用,抵抗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進而調節機體脂代謝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與粘附能力[9-10]。且現代藥理表明,丹參可通過清除氧自由基,降低氧化損傷,增加組織的供血供氧,以確保胎盤的血液正常供應,促進細胞的代謝,使毛細血管的通透性降低,維持胎盤的功能[11-12]。復方丹參注射液與低分子肝素聯合使用,可發揮協同作用,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復方丹參注射液聯合低分子肝素能有效改善子癇前期患者的凝血功能與母嬰結局,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