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愛友,劉萍
(深圳市坪山區人民醫院門診,廣東 深圳 518000)
導致胸痛的原因很多,如急性心絞痛、心肌炎、心肌梗死、肺阻塞等疾病均可引起患者胸痛[1]。因患者起病較突然,且病情進展速度較快,若未能及時發現、治療,可導致患者殘疾甚至死亡,嚴重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急診是搶救重癥患者的重要場所,在急救的過程中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加強護理人員與臨床醫師的配合,對提高臨床搶救成功率,縮短搶救時間,改善患者的預后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2]。基于此,本研究選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本院胸痛中心急救的300例胸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優化急救護理流程在胸痛中心急救中對救治效果與滿意度,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本院胸痛中心急救的300例胸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不同護理干預措施分為常規組與實驗組,每組150 例。常規組男86 例,女64 例;年齡45~69 歲,平均(56.27±5.91)歲。實驗組男81例,女69例;年齡47~70歲,平均(56.72±4.46)歲。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②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③無精神疾病者;④臨床資料不完整者。排除標準:①中途退出研究者;②伴有心、肝、腎功能衰竭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④存在心源性休克者;⑤存在血流動力學不穩定者。
1.2 方法 常規組實施常規急救護理流程。實驗組患者實施優化急救護理流程。前期準備:①對護理人員實行針對性培訓,使其熟練掌握整體護理流程及方法;同時,進行相應的急救模擬訓練、技能訓練等,教會護理人員如何正確使用急診搶救儀器,并接受考核,合格者才可上崗[3]。②建立新的急診綠色流程管理模式,制定相應的急救救護流程、風險管理制度;對于胸痛患者采用先診療后繳費流程;明確責任人,規范護理流程,并徹底落實制定的風險管理制度;在急診搶救室與門診各診區張貼搶救流程,并配備好急救藥品、物品,便于臨床實際操作。③明確門診患者急診綠色通道范圍,包括心跳呼吸驟停者、休克者、急性心肌梗死者等,可優先診療處理,且在接診、搶救時,需向上級報告。④強化急救技能培訓:制定系統規范急救技能培訓標準,舉辦相應急救能力理論及場景比賽,并為醫護人員提供學習機會,有助于提高其搶救技能[4]。
門診接診護理:①針對自行到醫院的胸痛患者,分診護士須有敏銳的識別能力,及時發現和詢問,優先處理,立即就近予患者做心電圖,10 min 內完成首份心電圖,嚴密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并收集基本資料。②胸痛可分為心源性胸痛與非心源性胸痛[5],當患者進入診區后,護理人員應初步診斷患者的胸痛類型,并詳細記錄在分診記錄單上(包含診斷結果、患者主訴、生命體征變化等)[6]。③及時準確地獲取患者的相關資料,并檢查其體征與胸部聽診、叩診及觸診,判斷患者的胸痛、體位、呼吸是否相關;對于腹部疾病者,需加強關注,一般情況下患者行體壓觸診后,均為陽性結果。④生命體征平穩者,護送到急診胸痛中心;生命體征不平穩者,立即撥打胸痛中心電話,胸痛中心工作人員到現場接診、施救。
急救護理:①根據患者情況,實施針對性、個體化的急救治療護理措施;對患者病情分類,并根據疾病類型給予急救護理措施;嚴格遵守醫囑監護患者,按照醫囑給予給患者相應的護理措施;嚴密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7]。②完善各項常規項檢查,分析患者血常規、血氣及超聲心動圖等輔助檢查結果[8]。③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需絕對臥床休養;同時,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并配置除顫儀、搶救儀器,嚴格按照醫囑給予患者藥物治療;對于肺栓塞者,護理人員除給予其對癥護理措施,還配合臨床醫師給予患者溶栓等治療;對于暫時不能明確疾病患者,需先將其暫時留置留觀室,密切關注,避免發生不良事件[9]。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搶救成功率。②根據醫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評估兩組護理滿意度,總分100分,>80分為完全滿意;60~80分為一般滿意;<60分為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搶救成功率比較 實驗組搶救成功率為92.00%(138/150),明顯高于常規組的81.33%(122/1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926,P=0.026)。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4.67%,明顯高于常規組的78.67%(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引起胸痛的疾病類型較多,而不同疾病、不同患者所表現出的胸痛癥狀也存在差異。因此,接診護理人員需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準確的判斷患者胸痛類型,并詳細收集患者的一般資料,采取相應的輔助檢查[10]。而急診護理的質量與胸痛患者的治療效果密切相關。因此,在實施急診護理時,給予患者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對搶救患者、避免耽誤最佳救治時間、改善預后均具有重要意義。
優化急救護理流程,以培養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及疾病理論知識為主,提升護理人員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掌握疾病發生的因素、臨床表現與處理措施等[11]。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搶救成功率、護理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優化急救護理流程,不僅能有效提高臨床早期診斷與分診的工作效率,為患者爭取搶救時間。此外,胸痛病譜的分布范圍較廣,且部分疾病有較高的死亡率;因此,當患者就診后,護理人員需快速判斷患者的疾病類型,并同時配合臨床醫師做好相應的搶救措施,實施預見性護理服務,可縮短患者的搶救時間,提高搶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預后[12]。
綜上所述,對胸痛中心急救的胸痛患者,給予優急救護理流程,能有效提高搶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