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鋒,成劉志,華磊
(通山縣中醫醫院內一科,湖北 咸寧 437600)
血液透析是腎功能衰竭患者的主要治療方式之一,由于血液透析時間較長,患者因治療出現并發癥發生率較高,需臨床主治醫師及護理人員提高自身技能,分析透析治療的工作原理,找出患者產生并發癥的原因,并實施針對性的治療護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血液透析效果[1]。基于此,本研究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進行血液透析患者56例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糖尿病腎病和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在血液透析下產生的并發癥及甲狀旁腺激素水平,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進行血液透析患者56 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疾病的不同分為糖尿病腎病組和慢性腎小球腎炎組,每組28 例。糖尿病腎病組男 18 例,女 10 例;年齡 46~78 歲,平均(58.3±6.8)歲。慢性腎小球腎炎組男20 例,女8 例;年齡44~76 歲,平均(57.8±6.5)歲。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無溝通障礙;符合糖尿病腎病組或慢性腎小球腎炎臨床診斷標準;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精神類疾?。挥袗盒阅[瘤疾病者;因自身原因無法進行血液透析者。
1.2 方法 密切觀察兩組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時的各項生命體征,并于治療前后每3個月對患者進行靜脈抽血,檢驗患者電解質、生化等數值[2]。比較患者血磷、血鈣、血清甲狀旁腺素等檢驗數值,并根據數值變化對患者實施相應的護理治療[3]。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血液透析前后的血鈣指數,血鈣正常值:2.25~2.65 mmol/L;②比較兩組血液透析前后血磷指數,血磷正常值:0.81~1.45 mmol/L;③比較兩組透析后血清甲狀旁腺素及達標率;④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電解質紊亂、高血壓及貧血;⑤采用生活質量SF-36 評分表評估透析治療對兩組生活質量的影響,滿分100 分,分數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透析前后血清血鈣水平比較 透析前后,兩組血鈣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透析前后血清血鈣水平比較(,mmol/L)

表1 兩組透析前后血清血鈣水平比較(,mmol/L)
組別糖尿病腎病組慢性腎小球腎炎組t值P值透析后2.16±0.13 2.18±0.22 0.414 0.680例數28 28透析前3.35±0.24 3.28±0.27 1.025 0.310
2.2 兩組透析前后血磷指數比較 透析后,慢性腎小球腎炎組血磷指數高于糖尿病腎病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透析前后血磷指數比較(,mmol/L)

表2 兩組透析前后血磷指數比較(,mmol/L)
組別糖尿病腎病組慢性腎小球腎炎組t值P值透析后1.97±0.47 2.25±0.42 2.351 0.022例數28 32透析前0.98±0.21 0.95±0.25 0.486 0.629
2.3 兩組血清甲狀旁腺激素達標率比較 透析后,慢性腎小球腎炎組甲狀旁腺素高于糖尿病腎病組(P<0.05);糖尿病腎病組甲狀旁腺激素達標率高于慢性腎小球腎炎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清甲狀旁腺激素達標率比較
2.4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兩組電解質紊亂、高血壓以及心律失常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糖尿病腎病組貧血發生率高于慢性腎小球腎炎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2.5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透析后,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5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分)

表5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分)
組別糖尿病腎病組慢性腎小球腎炎組t值P值例數28 28透析前56.35±20.54 57.61±19.87 0.233 0.816透析后44.41±20.33 44.87±20.76 0.084 0.934 t值2.186 2.162 P值0.033 0.035
血液透析的治療原理主要通過溶質及水的轉運,以此達到凈化血液回輸的目的。在臨床上主要用于腎損傷患者的治療,同樣也應用于高低鈣血癥及高磷血癥的治療[4]。由此可見,血液透析會對人體內的血鈣、血磷等造成影響,而甲狀旁腺激素在體內的主要功能是調節鈣磷代謝,因此,血液透析可能會對患者的甲狀旁腺激素造成影響。有研究[5]顯示,血液透析后糖尿病腎病患者與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的血鈣水平均降低,血磷指數均會升高。但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的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升高明顯,因此,糖尿病腎病患者的甲狀旁腺激素指數達標率優于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6]。周露等[7]研究顯示,糖尿病腎病患者在透析后更易發生貧血現象,且血液透析還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透析前后,兩組血鈣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透析后,慢性腎小球腎炎組血磷指數高于糖尿病腎病組(P<0.05)。透析后,慢性腎小球腎炎組甲狀旁腺素高于糖尿病腎病組(P<0.05);糖尿病腎病組甲狀旁腺激素達標率高于慢性腎小球腎炎組(P<0.05)。兩組電解質紊亂、高血壓以及心律失常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糖尿病腎病組貧血發生率高于慢性腎小球腎炎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透析后,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分析原因為,由于甲狀旁腺素的主要靶器官是骨骼和腎臟,而糖尿病腎病患者是屬于繼發性腎病,腎單位基本功能健全,能達到正常排磷功能,但慢性腎小球腎炎是屬于原發性腎炎,因此,腎單位的損耗高于糖尿病腎病患者,甲狀旁腺激素異常程度也高于糖尿病腎病患者。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貧血發生率高于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本身為一種代謝性疾病,因此,更易出現貧血并發癥。且據有關資料[8-9]顯示,長期高血糖影響下,會降低機體甲狀旁腺激素的分泌功能。因此,在對腎病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過程中,要注重觀察患者電解質變化情況,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給予含鈣的降磷劑,保障機體的正常代謝水平,降低腎病患者因血液透析出現骨代謝異常及腎性骨病等,以確保治療效果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在血液透析的治療護理中,醫護人員要提升醫療護理質量,幫助患者預防并發癥發生,并給予患者營養支持,可針對性的補充微量元素,以此在保障血液透析治療效果的同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