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嚴
(遼寧省大石橋市中心醫院,遼寧 營口 115100)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又名滲出性中耳炎,屬于臨床常見非化膿性炎性疾病,是指以中耳積液、聽力下降為主要特征的炎癥性疾病,其誘發病因為機械性阻塞、功能性通氣障礙、免疫反應降低、感染、長期不良生活環境等,且患者在疾病發作期間還會表現出耳痛、耳鳴、耳內閉塞感、聽力減退等不良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2],因此,臨床需高度重視,并以改善臨床癥狀、提高預后效果為目標進行干預,以較好地穩定患者病情,促進患者盡早康復。本研究選取2018 年9 月至2020 年6 月本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2 例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鹽酸氨溴索治療分泌性中耳炎對患者聽力指數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2 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46例。對照組男25例,女21例;年齡5~55 歲,平均(30.06±1.57)歲;病程7~23 d,平均(14.98±0.42)d。實驗組男24 例,女 22 例;年齡6~57 歲,平均(31.55±2.39)歲;病程4~25 d,平均(14.59±0.67)d。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患者均符合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診斷標準;患者精神狀態良好,對相關檢查、治療措施的配合程度較高。排除標準:病歷資料不全者;伴有心、肝、腎等其他臟器重大疾病者;對本研究涉及藥物(麻黃堿滴鼻液、丁卡因、鹽酸氨溴索)有過敏反應者;存在精神類疾病者;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在激素類藥物聯合抗生素治療的同時采用濃度為1%的麻黃堿滴鼻液(天津金虹勝利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851,規格:1%)滴入治療,并進行鼓膜穿刺抽液治療[3]。
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鹽酸氨溴索治療,主要干預內容如下:臨床工作人員需對患者外耳道部位進行全面的清潔和消毒,滴入1%濃度的丁卡因藥物(江蘇九旭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309,規格:50 mg)1~2滴,進行局部麻醉后指導患者調整體位,一般情況下,患者保持患耳朝上體位即可,并取5 號細長針頭型的2 mL 注射器備用,使用注射器將1 mL鹽酸氨溴索注射液(國藥集團國瑞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358,規格:2 mL∶15 mg)注入患者骨膜后下限部位,注射完畢后拔出注射器,清潔外耳道,囑患者保持平臥體位休息30 min,每周1次,連續治療4周[4]。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療效判定如下[5]:顯效,患者耳痛、耳鳴、耳阻塞感等癥狀基本消失,經純音檢測,其氣導聽力提高指數>20 dB;有效,患者在藥物治療后,氣導聽力提高指數處于10~20 dB,且各項臨床不良癥狀均有明顯好轉;無效,經檢查,患者氣導聽力無改變,耳鳴、耳痛等癥狀出現加重趨勢。②比較兩組0.50、1.00、1.50、2.00 kHz時的氣導聽力提高水平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4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26%(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聽力改善情況比較 實驗組不同頻率(0.50、1.00、1.50、2.00 kHz)氣導聽力提高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聽力改善情況比較(,dB)

表2 兩組聽力改善情況比較(,dB)
組別對照組實驗組t值P值例數46 46 0.50 kHz 10.16±2.75 17.42±2.89 12.34 0.00 1.00 kHz 9.97±1.38 17.21±1.54 23.75 0.00 1.50 kHz 9.16±1.48 16.23±1.25 24.75 0.00 2.00 kHz 8.36±1.02 12.14±1.03 17.69 0.00
分泌性中耳炎作為一種臨床常見疾病,多發于患者耳部黏膜組織中,且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與惡化,患者黏膜組織也會受到一定程度損傷,進而誘發肉芽組織增生現象,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6]。目前,臨床上多采取抗生素、糖皮質激素等藥物治療該病,雖能較好改善患者的聽力情況,但最終療效并不理想。鹽酸氨溴索作為富含多種生物學效應藥物,能促進患者體內黏液排出,溶解其內部分泌物;同時,此類藥物在使用后還能對患者體內巨噬細胞和嗜中性粒細胞產生的氧自由基起較好的抑制作用,以降低磷脂酶A2 活性,進而減少炎癥因子的產生。該藥物還能直接作用于患者耳部病變部位及周圍病灶處,抑制其鼓膜內組胺、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等炎癥因子的釋放,減小炎癥水腫范圍,恢復纖毛運動,促進患者耳部黏膜積液排出,利于患者盡早恢復[7]。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4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2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不同頻率(0.50、1.00、1.50、2.00 kHz)氣導聽力提高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鹽酸氨溴索治療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臨床療效確切。
綜上所述,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應用鹽酸氨溴索藥物治療效果顯著,可明顯改善聽力水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