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2015年5月,根據國家教育部關于對中小學開展藝術素質測評的相關要求,山東省教育廳制定了“中小學生藝術測評指導方案”。2016年1月,煙臺市作為全國試點城市,首次下發了“煙臺市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實施方案”“煙臺市藝術素質測評實行實施意見”。在全市范圍內全面開展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藝術素質測評實施三年以來,我們一線的音樂教師直接參與并見證了藝術測評體系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體會到了藝術測評為煙臺美育教育發展做出的杰出貢獻。
在多項評測指標當中,“基礎指標”規范了我們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為,對于普通高中開足、開齊、開好藝術課程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基礎指標有哪些特點?對于高中音樂學科的發展、普通高中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的提升有著怎樣的現實意義?普通高中在基礎指標的指導下如何開展音樂學科教學?現結合我校實際,通過指標下達前后音樂教學手段的變化,談談藝術素質測評給普通高中音樂學科教學帶來的變革。
【關鍵詞】藝術測評;基礎指標;普通高中;音樂教學變革
1. 基礎指標解讀
2.未下達指標之前的高中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2.1缺乏制度約束,課程結構混亂
基礎指標對課程學習進行了明確的規范,包括出勤率,參與度和任務完成三個方面。其中出勤率是參與度和任務完成的基礎保障,只有開足、開齊課程才可能實現學生的全面參與和學習任務的完成,而在指標下達之前,由于缺乏制度的管理,普通高中普遍存在著不按要求開課、上課的情況。現在的普通高中不開音樂課程的現象很少見了,但卻存在著根據需要上課,低年級上課,高年級不上課;學習壓力小時上課,學習壓力大時不上課;不考試時上課,考試時不上課的現象。學生每逢音樂課就大面積請假,打著生病的旗號,大模大樣的去文化課老師那里補課。課上聽著音樂寫作業的現象也屢禁不止,學生美其名曰“邊聽音樂邊寫作業效率最高。”另外課程結構也很混亂,許多高中以社團課程取代常規的音樂課,以課外活動取代了課程學習。
2.2缺乏學情調查,對學生學習情況一無所知
課程體系的不規范,造成了授課教師的職業倦怠。基礎指標下達之前,高中音樂教師大都只顧蒙頭上課,很少會主動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于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也并不關心。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沒有了評價體系的約束,師生上課都抱著無所謂的態度,音樂老師很難走進學生的心里。
2.3缺乏藝術實踐,藝術成為少數人的事情
隨著高中學業壓力的加大,學生的藝術實踐活動時間越來越少。在對學生的問卷調查中得知,大多數高中學段學生的大多數時間只是用來學習,未參加過任何藝術實踐活動,偶爾需要參加上級組織的比賽或者演出,也成為了少數有藝術特長學生的事情,學生們缺失基本的參加藝術活動的能力。
3.指標下達后普通高中音樂教學的變革:
被細化了的藝術素質測評指標,全面的規范了藝術教育行為,明確了藝術教育教學目標及發展方向,對于“藝術教育的重災區”普通高中來說更是意義重大,三年下來它一改高中藝術教育荒廢、頹靡之勢,讓普通高中的藝術教育煥發出新的活力。
3.1制度護航,保證開足開齊常規音樂課程
藝術素質測評指標下達以后,我們首先根據指標要求制定了《煙臺一中學生音樂素質測評方案》,其中重點對課堂教學進行了規范。
首先,嚴把課堂質量關,通過制度護航,保證開足開齊常規課程。教師管理:實行課程表報備制度,每學期開學初音樂教師須向教務處報備本學期課程表,教務處每學期按照課程表進行抽查3次,存在問題的教師按教學事故處理并計入教師的年度考核。學生管理,實行課堂簽到制度,教師對每節課的出勤情況進行詳細記錄,杜絕一切因補其他課程造成的曠課,遲到、早退現象。落實請假制度,如因疾病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必要請假,須由學生本人向班主任提出申請,由班主任向任課教師出具請假條。再次,以班級為單位建立學情檔案,對每節課學生的出勤、參與度、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記錄,根據平時記錄,學期末進行量化打分,形成學生“課堂學習”成績。
3.2特色發展,社團課程成為音樂課程的有力補充
我校的音樂社團由合唱團、舞蹈團、戲劇社組成,三個社團收納學生100余人,加上我校的美術類社團,藝術社團收納學生人數達年級總人數的三分之一。自2008年成立以來,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教育和教學日臻成熟,近年來,結合基礎指標的相關要求,我校音樂社團堅持走特色發展的道路,成為我校音樂課程的有力補充。
我校的音樂社團有著嚴格的管理制度,社團成立之初就形成了章程、管理細則等一系列規章制度。每年新學期伊始會有詳盡的學生選課指導手冊,社團指導教師要形成學期計劃,課程安排,電子教案,學期末有嚴格的社團評比,每年新學期伊始會有詳盡的學生選課指導手冊,社團指導教師要形成學期計劃,課程安排,電子教案,學期末要形成總結和反思,并對社團進行評比。另外,高一年級的社團課程也由周六調整到了每周五下午三、四節課,作為正課時間出現的社團課程讓學生們從心理上就重視了起來。
藝術測評基礎指標下達之后,我們又對三個音樂社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當下各校普遍開設社團課的大環境下,我們堅持走特色發展的道路,首先追求高效率,跟時間賽跑,音樂社團集中學習開設一學年,第二個學年為分散學習,我們要求音樂社團教師在兩個學年內必須取得一次重大比賽獲獎,截止目前我校共取得世界級獎項8個,國家級獎項1個,省級獎項4個,煙臺市獎項12個。這些榮譽的取得倒逼音樂教師不得不通過不斷的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努力成為我市的藝術教育的骨干力量。再次追求高質量發展,完成自身的轉型定位,樹立自己的品牌,社團不同于常規的音樂課,更重視藝術實踐性,要想走的長遠、走的好,必須有明確的發展方向,我校“海之聲”合唱團秉持“走出去,才能請進來。”的發展理念,注重對外交流,多次赴維也納參加合唱活動,相信音樂是世界共同的語言,向世界傳遞著中國的聲音,展現新時代中國青年的自信與活力。“海之韻”舞蹈團秉持“欲修身,先立德。”的發展理念,注重做公益獻愛心,團員寒暑假期走進敬老院、福利院進行慰問,并多次通過演出為殘障人士進行募捐。“海之夢”戲劇社秉持“愛國、愛校、愛家。”的發展理念,注重利用原創戲劇進行德育教育,戲劇《老阿姨,龔全珍》情境朗誦《一(醫)生忠誠》,通過再現老校友龔全珍和王忠誠的真實故事,教育學生們對黨忠誠、對國家忠誠。《烽火中的煙臺一中》再現了革命戰爭年代的煙臺一中,加深了學生對學校的了解。《時間都去哪了》通過一個孩子的成長足跡,表達了感恩父母的真摯情感。
三個音樂社團既有統一的管理,又有不同的特色,這種良性的發展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音樂學習興趣,促進了藝術社團三級指標的達成。
3.3常態推進,讓藝術活動惠及每一學生
我校有著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每年的3月份,我校開展弘揚“釘子”精神的“學雷鋒表彰大會文藝演出”,6月份開展以“感恩與責任”為主題的“畢業典禮文藝演出”,9月份舉辦軍訓會操歌詠比賽,10月份舉辦青春飛揚的校園文化藝術節。主題藝術活動的開展,不但鍛煉學生的藝術素養和能力,也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但在工作中我們也發現了不少問題,比如各項藝術活動中相對踴躍、表現突出的總是相同的、具有藝術特長的一部分人,大多數普通學生還是無法得到鍛煉。于是,從2017年開始,我校堅持每天開展“課前一支歌”活動,學生利用每天下午課前的五分鐘時間進行歌唱,真正做到了“班班有歌聲,人人會歌唱”。
基礎指標促進了藝術活動由少數到多數,由定時到常態的發展,讓藝術活動惠及到每一位學生。
綜上所述,基礎指標的提出和制定規范了普通高中音樂學科的課程學習和課外活動,對于促進普通高中音樂學科的發展具有現實的意義。在未來的教育實踐中我們應進一步踐行和完善藝術素質測評的各項指標要求,讓高中音樂教育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山東省中小學藝術素質測評實施方案》
[2]《煙臺市中小學藝術素質測評實施方案》
課題項目:煙臺市“十三五”重點規劃課題《高中段學生藝術素質成長評價體系構建研究》(課題批準號YSCP004)。
作者簡介:李媛:山東省煙臺第一中學音樂教研組長,中學一級教師。
山東煙臺一中? ?山東煙臺? ?264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