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
【摘 要】幼兒園是幼兒教育開展的主要場所,為了有效提高幼兒教育的質量和效果,幼兒園開設了有利于幼兒全面發展的課程,然而幼兒的認知能力有限,幼兒園教育在開展過程中應該做到與生活相關聯,充分利用幼兒積累的生活經驗,提高教育的質量。本文將從幼兒園美術教育出發,探討美術教育生活化的策略。
【關鍵詞】幼兒園;美術教育;生活化
幼兒的認知水平有限,經驗、見識與思維都還不足以支撐他們繪畫出脫離實際的作品,因此在進行幼兒美術教育的時候會強調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讓幼兒能夠感知到與自身經驗相關的元素,從而提高對美術的興趣,這就是幼兒美術生活化。
一、幼兒美術教育的重要性
幼兒的各項思維和能力都還處于啟蒙階段,他們就像一張白紙,而教育就是涂抹顏色的畫筆,為“白紙”提供各種可能性。隨著教育的發展,人們也開始關注幼兒階段的教育問題,對于孩子各方面的啟蒙也越發重視,素質教育理念已經深入到了幼兒階段的教育。幼兒美術教育,能夠讓孩子初步感知顏色,刺激他們的視覺神經的發展,讓他們具備一定的審美意識;同時還為孩子提供了另一種溝通的途徑,文字和語言表述對于幼兒階段的孩子來說還比較困難,通過美術教育,孩子可以將所思所想用圖畫進行表達,對于他們來說圖畫遠比書寫文字要簡單很多。在美術教育生活化的過程中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手段和方法,搭建美術與生活的橋梁,利用幼兒能夠接觸的生活實際,提升教學的效果和質量,促進幼兒大腦的發育。
二、幼兒園美術教育生活化的策略
(一)立足幼兒認知發展規律,促進美術教育內容生活化
幼兒階段主要是3~5歲的孩子,他們還處于皮亞杰認知理論的前運算階段,以動作和視覺主導認知,只具備具象思維,注意力時間短,且以自我為中心。幼兒園在開展美術教育的時候一定要從幼兒的認知發展規律來規劃美術教育教學的主要內容,脫離孩子的認知發展范疇,孩子學習會非常吃力,不利于培養他們的興趣,還會讓他們產生畏難情緒。另外,美術教育還要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基于大部分幼兒在家庭、學校及社會能夠接觸和積累的經驗開展美術教育,把幼兒所積累的生活經驗轉化為學習美術的動力。若在幼兒階段,教師只是讓孩子照著圖片描線、臨摹一些簡筆畫,或者單純讓他們進行涂色,會限制他們的想象力,不利于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且選擇的圖案脫離生活實際,幼兒也會覺得枯燥無味,久而久之也會對美術產生抵觸心理,不利于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在選擇美術教育內容的時候,應當盡可能選擇與生活實際相關的內容,由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切入點,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再引導他們觀察生活,將自身的想法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增強他們的表達欲望。
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們畫出心中爸爸的形象。在小朋友心中,父親扮演的角色各有特色,內心的畫像也各不相同。在教師的指引下每個孩子就會在腦海中回想父親的形象,然后用他們稚嫩的雙手畫出心中的父親,每個小朋友畫出的作品都各有特點。當教師讓他們嘗試用語言闡述作品的想法時就會發現,原來在孩子心目中每個爸爸都有著特定的想象,很多孩子的作品和想法都讓人忍俊不禁。
(二)根據幼兒發展調整美術內容,從教育環境增加美術生活化元素
幼兒大腦發育很快,他們的生活經驗也在不斷的積累,幼兒園美術教育內容也應該根據幼兒的發展及時做出調整。美術教育的生活化要求教師要順應幼兒發展階段,做出調整和變化,讓孩子能持續對美術的興趣,并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獲。首先,在美術內容上,教師要引導幼兒學會觀察生活,從經常接觸的人和事入手,提高幼兒的情感認知,增強對生活的感知。其次,教師還要學會從生活中挖掘對幼兒教育有價值的內容,例如幼兒都喜歡看動畫片和一些卡通圖片,教師就可以將這些有趣的卡通形象作為教學的素材,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他們對繪畫的興趣,教師再引導幼兒練習繪畫效果也會更好。最后,教師還可以在教育環境中增加美術與生活的關聯。例如,教師可以開設一面墻壁作為美術角,用于粘貼幼兒的美術作品,每當幼兒有了新的美術作品,教師都會及時貼到墻上進行展示,美術成為了幼兒生活學習的一部分,通過美術墻還能夠清晰看到幼兒成長的軌跡,當開展親子活動時,家長也能夠通過這些外化的內容,了解幼兒在幼兒園的成長。通過繪畫墻的設置,為幼兒提供了很多的生活和學習的環境,也體現了教育生活化的意義與價值。
(三)創設生活情景,提高幼兒的積極性
美術教育生活化需要給幼兒提供生活化的環境和情景,從實際生活的方方面面著重開展對幼兒的美術教育,脫離生活的情景,幼兒無法將美術與生活關聯起來,對他們來說學習的內容就會變得抽象且難以理解。因此,教師要將學習的內容具像化,用幼兒可以理解的方法,激發他們的藝術天分,培養他們的審美力和創造力。
首先,需要創設生活化的環境為美術教育的發展提供物質基礎。幼兒主要是無意注意為主,他們很容易被外界的因素干擾分散注意力,教師在開展美術教育的時候可以利用這個特性,為他們創設生活化的場景,把學生帶入到生活情景中,激發他們的創作欲望?,F代化技術的運用為教學創設環境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有趣的視頻、圖片和音頻,豐富幼兒的聽覺和視覺感受,再根據主題布置教學氛圍,利用實物教具豐富課堂形式,創設熱鬧有趣的氣氛,讓幼兒身處其中,不自覺被環境所影響,提高參與的興趣,引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例如,教師可以將傳統節日作為美術教學的活動,像是中秋節、端午節這些傳統節日,有著特定的習俗和元素,教師可以以此為主題,先利用簡單的教具布置教室的環境,再通過視頻讓幼兒簡單了解中秋節的來歷,為他們展示中秋的特定元素:月餅、兔子等,給幼兒可以開展聯想的素材,讓他們體會節日的氣氛,再進行美術創作時孩子會更有想法。
(四)從生活中尋找美術素材
從生活中取得的材料具有直觀、具象、熟悉和豐富的特性,能夠輕松引發學生的興趣,進而增強上課的興趣。常說藝術源自生活,說明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利用的素材,教師需要投入精力去挖掘生活中的豐富多彩的教育資源,將其運用到美術課堂中,開展形式豐富的教學活動。
首先,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尋找美術教育材料。大自然中的一花一樹、一草一石都是可以利用的材料,自然的美也能夠激發幼兒的創作熱情,增強幼兒在美術學習中的情感體驗。教師針對大班的孩子可以組織室外寫生活動,讓孩子近距離與大自然接觸,將日常所見的花花草草繪制到畫板上,把自身的情感體會融入到畫作中。針對小班年齡較小的孩子,也不一定要到大自然中去收集實際的材料,可以利用自然元素來展開美術教育,例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原木繪畫”,給每個小朋友發一個合成木頭做成圓形畫具,讓他們在上面自由創作,小朋友很容易就被畫具所吸引,在那上面作畫也會充分激發他們的興趣。
其次,還可以組織幼兒和家長到生活中尋找可以作為畫具的材料。美術畫具不應當局限于標準的畫筆、畫紙,在美術教育生活化的過程中應當組織學生多多開發新的畫具,激發他們探索的熱情,也促進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例如包裝袋、快遞箱、塑料瓶等等,這些都是日常生活常見的一次性用品,同樣可以作為美術教育的材料,讓孩子們通過豐富的想象力,把手中的“廢品”變成有意義的美術作品,還可以讓他們意識到環保的概念,在生活中不能夠浪費物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五)從教育教學層面,加大對美術教育生活化的力度
首先,幼兒園應當全面宣導美術教育生活化的教學理念,讓幼兒教師深刻意識到美術教育生活化對于幼兒美術學習及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實踐此教學方法,并創新美術教育和生活結合的多種方法,充分激發幼兒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明白美術與生活的關系,在學習過程中嘗試將自身美術作品與生活相聯系,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當教師的教育理念與當下的教學方法相匹配,才能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學的質量與效果。
其次,建立幼兒美術教育生活化的評價機制。在美術教育生活化的探索實踐中,需要用定量的標準幫助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否則很多教師不知如何將美術與生活結合,很多教育理念也落實不到教學上,影響美術教育生活化的發展。幼兒園先對教師進行綜合培訓,讓他們深入了解生活化的概念,并讓教師學習可行性的生活化教學措施,在教師實踐中可以直接應用,當教師能夠合理運用學習的內容,表示能夠達到美術教育生活化的標準。再制定合適的激勵機制,鼓勵教師們在實踐中創新教法,深入探索更多美術生活化的方式方法,促進幼兒各項思維能力、思想品德、藝術潛能等多方面的發展。通過激勵機制,也能夠持續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將美術教育生活化落實到實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幼兒園美術教育生活化是教育發展的趨勢,且符合幼兒認知發展的規律,能夠促進幼兒大腦的發育,讓他們學會從生活中尋找靈感和素材,建立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培養創造性思維、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其力格爾.淺談幼兒園美術教育生活化的策略[J].魅力中國,2020,(2):315.
[2]周揚.淺談幼兒園美術教育生活化的策略[J].中外交流,2019,26(4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