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嘯
(西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前師范學院,陜西西安 710077)
如今,隨著人們審美水平的不斷提升,文化素養的不斷提高,對于傳統文化價值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越來越全面。民間美術獨特的美與魅力也深深影響著很多人,受到廣泛的喜愛。為此,本文將對民間美術在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中的意義以及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中應用民間美術的路徑展開探討,以供參考。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是為學前教育事業輸送人才的陣地,所培養的學生未來是要進入幼兒園、學前機構任教的,在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堂上進行民間美術教學,能夠豐富學生對民間美術的認知,確保學前教育專業師生的價值觀得以科學養成,幫助學生實現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并且能夠實現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承。因此,在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民間美術意義重大。
作為民間美術而言,其乃是能夠幫助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現綜合素養提升,讓其價值觀得以養成,使學生的審美水平得到進步的知識。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而言,其需要在日后走上教壇時,幫助學生實現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因而其應當掌握專業的美術技能以及美術理論,同時,通過對民間美術知識的研習,將讓學生的藝術審美力變得更加敏銳,審美旨趣得到提高。有鑒于此,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并按照教學進度的安排,組織學生對民間美術知識加以系統的學習,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實現審美旨趣的提升。在課程設置方面,教師應當科學設計課程內容,將教學模塊界分為繪畫、手工、民間美術以及鑒賞等相關模塊。同時,高職院校應當積極為民間美術教學活動融入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體系提供必要的條件。
從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角度來看,其通過系統的學習民間美術知識,這不僅能夠豐富其美術知識學習內容,同時亦能夠幫助其實現對自身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同時,教師自身在這一過程當中亦有著不容替代的作用,這種作用表現為: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美術知識學習實情,在對學生的思維方式加以洞悉、了解和掌握的基礎之上,在日常授課環節當中注重對學生美術創造力水平的提高,注重實現對學生美術創作能力的充分挖掘,以便使學生的專業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時,審美水平亦得到同步提升的契機。
顧名思義,民間美術乃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寶庫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此種美術藝術表現形式源自勞動人員對于日常生活當中美好事物的謳歌,因此,通過將民間美術知識內容融入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體系當中,將讓民間美術這門藝術獲得全新的傳播以及推廣媒介,讓學生在接觸和學習民間美術知識的同時,感嘆道優秀傳統文化所散發出來的無上魅力,進而在此基礎之上認識到自身對于民間美術知識乃至于傳統文化傳承過程當中所應當擔負的責任。
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中,引入民間美術,需要科學安排教學內容比例,實現對課程的立體化設置;創新美術教學形式,以多樣化形式融入民間美術;在美術教學中適當滲透民間美術元素等。
為了確保民間美術知識能夠在學前教育專業得到最大化的效用發揮,這便要求教師應當先行實現對課程體系的完備構建。具體而言,教師先行實現對課程教學內容的科學安排,確保美術教學活動同學生的認知水平相一致,同時,必須在對課程內容加以精簡、整合的基礎之上,通過對課程教學內容的重構,達到凸顯專業人才培養特色的目的。此外,教師必須應當立足于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確保教學內容體現出足夠的實用性和適用性,唯有這樣,方才能夠確保學生在日后實現充分就業。
教師應當在將民間美術知識融入學前專業教學的過程當中,對相關知識內容加以延展,舉例而言,在帶領學生學習紋樣時,應當加入剪紙內容,以便讓學生的學習活動更具邏輯性,能夠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實現對相關知識內容的學習,從而使學生增強對于傳統剪紙藝術的興致。考慮到民間美術素材涵蓋了泥、木、紙、石等,因此,在授課過程當中,教師應當善于利用這些素材,將之加工為教學素材。舉例而言,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當中組織學生用橡皮泥制作面塑等,如此將會使學生對于民間美術知識產生濃厚的鉆研興致。
為了使民間美術更好地融入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創新美術教學的形式,比如,運用多媒體教學、體驗式教學和實踐活動教學等。
(1)多媒體教學
我國民間美術的形式和種類是豐富多彩的,比如,繪畫類的,有年畫、版畫、壁畫等;雕塑類的有彩塑、石雕、木雕、面塑、磚刻等;刺繡染織類的,有蠟染、印花布、刺繡、挑花等;服飾類的,有民族服裝、繡花荷包、絹花等。這些類別學生不可能都一一接觸,為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為學生展現圖片、視頻,使學生更多地了解民間美術的形式、種類和特色。
(2)體驗式教學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感受民間美術的魅力,教師可以在美術教學中開展體驗式教學,增加體驗性的民間美術教學活動,比如,可以利用學生手工制作、小組討論交流等形式,使學生真正零距離接觸民間美術。比如,在過春節時,以制作美術窗紙為例,讓學生自己設計制作;在元宵節,將制作彩燈活動融入教學課堂,這樣一來學生必然要充分了解相關元宵節的民俗習慣;在端午節時,可以通過制作粽子包裝,以提高學生興趣。在此過程中,通過不同節日引導學生制作不同美術內容。促使學生提高認識的同時,也實現了自我動手能力的提高。
(3)實踐活動教學
為了創新民間美術教學的方式,使民間美術更加深入人心,教師可以多組織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度接觸民間美術。例如,可以組織學生到鄉村采風,使學生親歷民間美術品的制作過程,搜集原汁原味的民間美術形態,而且可以結合前、后置課程引導學生對豐富的民間藝術語言進行必要的整理、歸類與提煉,并能夠運用現代的構成規律和方法,賦予民間美術形式以新的創意。這個過程正是教師帶領學生從對民間美術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透過豐富的民俗活動抓住民間美術的本質與規律。如此,學生在沉浸式的體驗過程中提高了學習興趣,靈活地掌握了民間美術的藝術特征。
(1)在繪畫教學當中融入民間繪畫元素
在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教學當中,教師應當巧妙地將民間繪畫元素融入其中,以此來讓學生在接觸和學習美術知識的同時,實現對民間美術知識的深度領悟,以此來提升學生的美術創造活力,讓其所創作的美術作品散發出濃郁的民族風情。從藝術表現形式的角度來看,民間美術繪畫領域涵蓋了年畫、唐卡以及水墨等美術形式,教師應當將這些民間美術形式引入到教學活動當中,使學生逐漸領會民間美術藝術的創作技法,從而幫助其洞悉民間美術藝術的精髓所在。舉例而言,在民間美術藝術當中,年畫藝術極其常見,其有著美好的寓意,因而受到社會公眾的普遍歡迎與認可。教師在帶領學生賞析優秀的年畫作品時,應當注意引導學生掌握年畫創作的藝術步驟:諸如起稿、勾線、染色等一系列創作節點,以此來使學生掌握年畫的繪制要點,如此一來,學生不但掌握了創作年畫的技巧,同時亦能夠在這一過程當中認識到年畫的價值。
(2)在圖案教學當中融入民間美術元素
作為圖案教學內容而言,其乃是構成幼兒美術創作課程的內容之一,借助點、線、面和色等要素,使學生可以實現對形式之美的把握,進而實現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養成,幫助學生增強藝術品鑒能力。通過在圖案教學當中融入民間美術元素,將會讓學生在這一過程當中獲得全新的美術作品創作素材和創作靈感,在運用和借鑒中國民間美術的圖案過程中,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提升文化自信。學生可以在今后的幼兒美術教學中,將其靈活運用,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與體驗。
作為民間美術而言,其代表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通過將民間美術知識內容配置于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體系當中,不但可以豐富教師的教學素材,增長學生的見識,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同時亦能夠使學生在學習民間美術知識的過程當中感受到優秀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將其運用到幼兒美術教學中,增強學前兒童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與了解,全面提升文化自信。學校以及相關的教學者需要充分認識到民間美術在學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完善創新教學手段,有效調動起學生對民間美術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藝術審美與專業素養,同時為民間美術未來的傳承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