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紅,莫 非,聶志妍,許 飛
(上海健康醫學院醫學技術學院,上海 201318)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培養方向是各級醫療機構、防疫機構、研究機構等單位從事臨床檢驗、衛生檢驗等工作的應用型醫學檢驗人才。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健康中國”戰略以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在“健康中國”戰略中,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和預后判斷,食品安全檢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干預等都離不開醫學檢驗人才,高素質醫學檢驗人才是“健康中國”戰略的一部分。我院針對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提出健康衛士理念,并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育部也出臺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將價值觀引入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師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責任,“傳道”是第一位的。一位優秀的教師,應該是“經師”和“人師”的統一,既要精于“授業、解惑”,又要以“傳道”為責任和使命[1]。
對從事高等教育的教師而言,課程思政承載著一種教育責任[2]。課堂育人是教師的本職和本能。免疫學檢驗技術是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主干課程,生化檢驗、病原生物檢驗、基因檢測、病理檢驗、食品檢測等項目需要運用免疫學檢驗的原理和方法。在免疫學檢驗技術教學中,我們圍繞健康衛士理念,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開展課程思政,在專業課課程思政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人生觀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人生目標和意義的總的看法,它決定了個體在實踐活動中的目標和人生方向,也決定了個體行為選擇的價值取向以及對待生活的態度。“檢驗人”的人生觀除了表現為對檢驗專業知識的不斷追求,還表現為追求個人價值的同時,牢記自己對國家、社會的責任和使命。在日常工作中通過精準、高效地完成檢驗任務來體現個人能力和價值;在社會熱點事件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如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不畏危險和困難,以國家利益、人民利益為重,沖在抗疫第一線,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做人民的健康衛士。同時,在檢驗工作中敬畏生命,嚴格遵守職業操守,體現良好職業素養。
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是迄今為止最科學的世界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精髓。對“檢驗人”而言,要將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具體到檢驗工作中,做到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實事求是、追求真理、大膽突破、勇于創新,在實踐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積極開發新的檢驗方法和檢驗項目,更好地為人民健康服務,實現自我成長。
大學是價值觀形成的最為關鍵的時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公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美德。“檢驗人”不僅如此,還要在檢驗工作中以國家、集體、人民利益為重,不懼危險和困難,勇挑重擔,踐行醫學生誓言,守護人民健康。
專業課教師實施課程思政時,首先應該從自己的思想上破冰[3],將課程思政看成專業課教學的一部分,有目的、有計劃地展開教學。同時,專業課教師還應積極參加各種政治學習,不斷加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和理解,提升自身政治素養,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
專業課課程思政是指依托專業課這一載體,以隱性教育的方法,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課程設計、教材開發、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有機結合起來的一種思想政治教育形式[3]。要將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培育和塑造融入專業課教學,將教書育人的要求落實在課堂教學中[4],通過潤物細無聲的引導,達到隱性思政的效果。
教材的二次開發就是以教材為基礎,開發其思政內容。圍繞健康衛士理念,結合新冠肺炎疫情深入挖掘免疫學檢驗技術教材的思政元素和思政基因,圍繞免疫學檢驗技術課程教學大綱,優化課程設計(見表1)。根據各章節教學內容做好課程設計,將思政要素融入其中[5]。采用啟發式教學法、PBL教學法、實驗法、案例法、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展開教學。啟發式教學是課堂教學的基礎;PBL是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案例法是從理論聯系實際的角度,通過授課時列舉典型案例使深奧的理論知識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在實驗課中引入思政元素則可提升課堂思政高度[6]。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除了線下啟發式授課和討論外,我們還依托學習通教學平臺、上傳資料與案例、線上討論等方式,將線下教學和線上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幫助學生端正思想、理清思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表1 免疫學檢驗技術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2.3.1 評價主體 評價主體主要有學生、其他課程教師、思政課教師、輔導員、課外導師等。課程思政的效果通過學生來體現,學生是課程思政效果評價的主體。專業課教師主要對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變化,以及對學科專業的忠誠度、對學科專業價值的認識、學科專業方面的操守(倫理)、對與學科專業相關社會現象的分析能力等進行評價[3]。
2.3.2 評價內容 對專業課課程思政的評價應該基于遵循發展的原則,引導學生進行縱向的自我發展評價。評價內容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3方面[3]。教師需要細化這3方面的內容,融入課程思政設計和實施,針對具體思政點展開評價。
2.3.3 評價方法 評價方法有思想發展檔案法、關鍵事件法、評價表法等[3]。對專業課程來說,要將思想的發展體現在具體的課程學習上。上課出勤率、課程參與度、是否誠信考試等直接反映了學生對專業、學習的態度和課程思政效果;開展針對社會熱點事件的討論能夠直觀體現學生政治素養;問卷調查能夠對課程思政效果進行直接評價。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將對課程思政的評價具體落實到學生的考勤、考試誠信、課程活躍度、案例討論參與度、實驗操作、小組活動參與度等方面,其中考試誠信有一票否決權,其他各項在平時成績中分別占不同比例。教學實施中我們采用的是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設置好各項占比后,由學習通自動給出成績。學習通討論區還有社會熱點事件鏈接,如醫護人員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先進事跡報道、世界各國疫情介紹等,要求學生書寫感言,以期通過對具體熱點事件的思考,激發學生愛國主義熱情,增強專業自豪感。
專業課課程思政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專業課教師以學生價值塑造為引領,以知識傳授為基礎,充分挖掘課程的思政功能。在課程思政中還需要進一步發揮教師的聰明才智,探討課程思政融入方法,在時間上注意課堂內外并舉,在空間上注重線上、線下并存,在方法上注意理論、實踐相融合。在專業課中融入政治思想教育離不開時事政治,離不開社會熱點問題的討論,更不能脫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引入。這些都要求專業課教師不斷加強自身政治學習,深入挖掘教學資源,積極探索教學方法,將課程思政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實化于行,從而將專業課課程思政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