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燕,汪 瑞,魏 偉,汪 敏,汪 磊
(安慶醫藥高等??茖W校,安徽 安慶 246052)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教育部第一時間研判形勢,果斷決策,提出“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要求[1-2]。安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自2020年2月10日起,啟動春季學期的線上教學工作。生理學教學團隊結合本校學生的學情和課程特點,提出基于SPOC+直播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并應用于生理學課程教學中,取得了較滿意的教學效果。
2020年2月12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強調“高等學校在線教學不僅在疫情期間可以起到救急作用,也是中國高等學校這幾年來一直致力推動的教育教學領域的一場革命”[3]。線上教學是在互聯網與教育融合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該模式逐漸弱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當前,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繼承了慕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的優點,同時對選課學生設置準入門檻,減少了學習者學習基礎的差異性,且評價方式多樣化,補充了傳統教學的短板,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因此,SPOC教學模式對高職高專院校課程改革和教學信息化都有促進作用[4]。
生理學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邏輯性強,知識內容抽象,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都很高,既要求在并不充裕的課時內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還要培養臨床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以便更好地學習后續專業課程。因此,生理學傳統教學模式亟待改革,教師要改變固有的教學思維,利用互聯網資源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
2020年春季學期生理學課程授課對象為2019級臨床醫學系8個班級的397名學生。大專生的知識基礎、學習習慣、學習能力不及本科生,但他們思維活躍、喜歡互動、善于使用電子產品、樂意接受新事物。對于線上學習,他們頗感興趣。
通過與MOOC進行比較,教學團隊認為SPOC更適合疫情期間我校生理學教學(見表1)。SPOC對選課學生設有準入門檻,學習者的知識基礎接近,學習動機明確,參與度和完課率較高,有利于保證教學質量。同時,教師的主導性強,可針對性地提供教學支持,從而為高校教學服務,實現個性化教學目標[4]。但是,SPOC教學中存在無法實現師生面對面互動、教師缺乏現場感、對自律性差的學生約束不力等問題。對此,教學團隊考慮引入直播。直播雖是一種線上教學模式,但能模擬線下教學情景,成本低,教學靈活,傳播性強,學生參與方式簡單,回放視頻還可反復學習。

表1 SPOC與MOOC的多維度比較
生理學課程SPOC教學依托優慕課在線教育綜合平臺,其特點如下:(1)可以基于已有課程開設專屬SPOC;(2)運行穩定,人數容量大,自建課程資源齊全,課程中的各種在線教學活動有成功實施的基礎;(3)學習過程有記錄,且能滿足不同地區學生彈性化異步學習需要。
對于直播工具,團隊前期測試過不同的直播軟件,最終選擇操作簡便的騰訊課堂,其特點為:(1)模擬線下授課場景,播放教學課件,分享教學資源,師生實時互動,開展大規模直播;(2)直播視頻具有回放功能,便于網絡欠佳的學生課后復習和自學;(3)記錄考勤、學習時長,便于教師對學生學習行為的監控;(4)組織方便,學生可通過QQ或微信一鍵登錄。不足之處:屏幕分享功能受限。對此,教師課前收集學生的作品,以確保及時分享。
有了線上教學平臺和技術的支持,教師才能精心設計線上教學流程,實施基于SPOC+直播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根據疫情防控形勢和課程特點,生理學教學團隊及時修訂教學計劃,適當調整教學內容,按照課程表以教學周設置學習單元。合理調整教學設計和教學進度,確保能在優慕課平臺完成線上教學任務。教學團隊每周三集體線上備課,任課教師積極探討、互相交流線上教學方法,做好建課、備課工作,至少提前備好3周的課。
教學團隊于2015年起開展省級慕課建設項目且現已完成,具備課程建設經驗,MOOC團隊教師參與SPOC建設,引用部分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同時,教師課前精心搜集和制作各種形式的優質學習資源,以適應不同學習者的需求。為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教師不僅制作出實用的PPT,還精心錄制一些短視頻、制作動畫等,時長3~10分鐘,新穎多樣的學習資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尤其喜歡短動漫,既詼諧幽默地闡明生命機制,又短小精悍毫不冗長。其中值得推薦的是來自“深讀視頻”的動漫,以動漫形式科普疾病知識,深受學生喜愛。
針對教學內容,教師課前發布學習任務,課中講解重難點、進行知識拓展,課后與學生一起討論并答疑。具體實施如下。
(1)課前,在優慕課平臺布置學習任務,提出學習目標和討論問題,以問題為引領,讓學生知道“學什么”;制作分享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框架,理清知識間的聯系,標出重難點,讓學生了解“怎么學”;創設學習情景,通過提供的資源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鼓勵、督促學生按照學習目標,利用課程資源(含電子課本、PPT、視頻、知識拓展等)預習新知識,做到有的放矢。教師通過學生的課前討論和問題回答情況,分析學生的預習效果。同時,學生將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點統一記錄并上傳到優慕課平臺或QQ群,便于教師收集學生自學時遇到的共性問題。
(2)課中,學生帶著問題看直播,教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解課程內容,注重對知識的拓展與運用。直播時教師要避免“唱獨角戲”,注意師生間的互動交流。教師可設計一些能引起學生共鳴的話題或場景,啟發學生思考,適時提出相關問題,與學生一起討論、總結,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爭取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互動中來,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心和指導[4],從而增強課程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3)課后,教師布置課后作業、討論和單元測試,鼓勵學生分組協作和討論,并設置作業分值,培養學生協作能力,做好跟蹤性評價。學生通過平臺提交教學評價,以評促改,加強課程建設。教師還可利用QQ群與學生交流、討論,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同時,向學生推送多種優質課程(中國好大學、學堂在線、愛課程、e會學、智慧職教等)及前期制作的MOOC資源,以利于學生拓展知識,切實調動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將課程思政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潛移默化中立德樹人。例如,講授“緒論”時結合時事,播放疫情阻擊戰中“逆行者”的短視頻,讓學生學習其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精神,感受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熱愛祖國、忠于職守。進而引導學生領悟以后診治病人必須打好知識基礎,掌握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學好生理學課程。講授“人體與環境”時,借助冰川融化、動物無以立足的圖片,讓學生感受人與環境的關系,為了人與環境的平衡,要從小事做起,保護環境。
不同于傳統教學模式,SPOC+直播的混合式教學評價也需進行改革。我們參考岳梅等提出的PDCA教學管理方法[5],綜合測評學生的學習參與度、知識與能力。
(1)學習參與度(40%):教師根據優慕課平臺提供的大數據,將每位學生的考勤、學習進度、作業完成質量、課堂小測等情況作為在線學習階段考核評價的依據,同時加大在線學習過程考核的權重。教師認真批改學生的課后作業,及時公布結果,讓學生實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及時了解情況,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學校領導、教務處、督導處、信息技術處和系部也高度重視線上教學效果,每周發布線上教學周報,及時反饋教與學的動態,督促教師提高教學效果。
(2)知識測評(30%):教師利用優慕課平臺規劃學習單元,布置作業和單元測試,設置參考答案、截止時間和學分,督促學生及時進行自我檢測,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查缺補漏[6]。
(3)能力評價(30%):通過優慕課平臺的師生討論、反饋和直播過程中師生的互動交流,教師進一步了解學生的智力因素、學習習慣、綜合能力(團隊協作、創新)等各方面特點,因材施教。為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尤其要重視形成性評價,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及時完善教學過程[6]。
課程教學結束后,學校信息技術處聯合教務處通過問卷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對象為全校2020年春季學期接受線上教學的學生,以了解其對混合式教學方案及教學效果的評價。問卷調查采用無記名方式,內容主要包括認為本學期線上教學效果最好的一門課程,對教學資源、教學方式、教學互動、作業和測試、線上教學整體的滿意度等。其中開設了生理學課程的8個班級共發放調查問卷397份,回收有效問卷330份,有效回收率為83.1%,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計算百分比。
調查發現,在學習生理學課程的330名學生中,211人認為生理學是線上教學效果最好的一門課程,占63.9%,說明學生對生理學線上教學效果的認可度較高。學生的良好評價源自教師提前做好了教學準備,針對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如無法開展課堂教學、線上教學互動性不強等積極探索,提出基于SPOC+直播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避免了單一SPOC教學的單調性,創設教學情景,補齊短板,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生理學教學效果。
調查中,學生反映通過線上教學可以獲得更優質的教學資源,教學方式更加多樣化、更加靈活,對于碎片化知識可以做到隨時學習、按需學習。對于作業和測試、答疑情況等,大部分學生也予以認可。同時,學生對線上教學也提出了改進建議:部分教師的教學互動需加強,課本應及早發放便于參考學習,下載視頻后觀看可計入學習時間等。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線上教學逐步常態化,而基于SPOC+直播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基本解決了疫情期間本課程教學的現實問題,提供了較為完善的線上教學方案。這種混合式教學模式不限于優慕課+騰訊課堂,可以推廣為其他教學平臺+其他直播工具,應用于其他課程教學中,適應信息化教學要求,推動教學改革的步伐,提高教學效果。
通過前期的教學實踐,教學團隊總結出以下因素在混合式教學中發揮了重大作用:(1)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提升線上教學能力是混合式教學開展的關鍵;(2)學校對線上教學的組織與管理是課程建設的前提;(3)相關公司對課程資源和平臺的運營是混合式課程建設的技術保障;(4)豐富優質的資源和及時的教學反饋是吸引學生學習、提高學習質量的催化劑;(5)積極開展課程思政是線上教學正確的精神引領。同時,混合式教學實施中還面臨一些問題:(1)網絡平臺有待優化,如學生下載視頻觀看時,學習時長統計存在誤差;(2)部分學生積極性還需提高;(3)教師線上教學能力亟待提升,課堂情感交流需加強;(4)線上學習考核評價體系需進一步完善。
總之,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使教師積累了彌足珍貴的經驗,取得了較好的成果。教育工作者要變危為機,主動求變,充分利用線上教學經驗,將線上課程與線下常規課堂相結合,互補短板,以學生為中心,讓每一個學生都享受更優質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