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音

摘 ? 要: 本文論述了如何基于互聯網實施PBL在線教學模式及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利用網絡資源在原有“以任務為導向”的教學中植入PBL概念,使語言學習者成為“行動者”,運用語言,完成任務,實施項目,在完成二語習得的同時,增強團隊協作能力和自我學習能力,明確學習動機。對于項目的評價具有客觀、科學、多維度的特征,使PBL在外語教學中發揮更大的效能。
關鍵詞: 在線教學 ? PBL ? 任務教學法
2020年春季學期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影響,高校學生無法按時返校學習,在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下,中國大學全體師生展開了非常時期的在線教學工作。筆者所在的中歐學院是隸屬中國民航大學的中法合作辦學機構,部分法國教師未能返回課堂,部分課程實施線上教學成為我院法語課程的必要教學手段。
一、網絡與外語教學的關聯
Michel Marcoccia認為,網絡可以使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和社會群體的使用者實現交流,并減少文化差異。網絡平臺作為外語學習者與外語知識之間的橋梁被引入外語教學中,給學習者提供了互動與共享的空間(Bertaux,L, CHEN, 2014)。網絡社交媒體如微信、QQ、釘釘等因便捷性和多功能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交流溝通工具。社交媒體成為學生教育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Jones et al, 2010),同時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活動出現在學習過程中(Greenhow and Robelia)。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網絡與外語教學的有機結合已經不再是外語教學領域的新課題,研究者多針對網絡與社交媒體作為輔助工具在外語課堂教學中的作用進行研究分析。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互聯網+課堂教學”變為“互聯網教學”,即主要依托網絡教學平臺,輔以網絡社交媒體對學生進行遠程教學。事實上,該模式并非“橫空出世”,在此之前,各大網絡教學平臺如:超星、雨課堂、智慧課堂、云班課等已相繼推出線上教學模式。但是對于高校本科生而言,依照課程大綱和培養方案及嚴格按照課程表時間安排進行的網絡教學確實是一種嶄新的教學模式。
二、PBL——以任務為導向的互動式外語教學
PBL指基于項目的教學模式—— Porject Based Learning,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是一種基于項目的教學法,主張應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旨在以學生為中心,以項目為導向開展學習。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國外產生萌芽,歷經30余載,分別經歷了理論探究—模式構建—實施應用階段,目前是國外外語教學中備受推崇的新型教學方法,且在實踐中驗證了PBL教學法在我國外語教學過程中的可行性。
在歐洲一體化背景下,歐盟國家外語學習制定的“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框架體系”提出了外語教學四個目標——習得知識、培養能力、學會學習、提升自我的教學法。初衷是使外語學習者能夠在習得語言的同時成為有獨立思維行為能力(做事)的人。這與我國高等學校培養人的全面發展目標一致。對外法語教學中廣泛應用的“以任務為導向的交際互動式教學”實際上屬于PBL范疇。自《語言標準》出版以來,語言教學力求培養學習者在語言應用中的自主性,體現在與該語言使用者的信息交流、意見表達、講述經歷、說服、論證等言語行為可以使學習者更好地了解對象國家的文化、思維和生活方式(Chiristine Tagliante,2006)。
《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框架體系》提出了“任務模式”的外語教學方法,旨在使學習者使用外語完成語言行為。這種教學方法在交際教學法的基礎上加入了“任務”的概念,這些任務是學習者在社會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因此,在任務為導向的教學方法中,學習者成為“社會行為者”,需要利用自己的能力和資源(包括認知、策略、言語和非言語)采取行動,獲得語言交際的成功。
“任務”的選取通常由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完成,內容貼近實際生活,例如:制作一幅宣傳校園環保的海報,撰寫個人簡歷和動機信,采訪一位法國留學生,排練一個小品劇等。任務可由一名學習者獨立完成,也可由多名學習者共同完成。交際是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任務完成過程中需要使用已學到的語言知識、交際策略和其他資源,在Web 2.0時代,學習者更多地使用網絡資源。最終,任務的完成情況,如:是否順利完成任務,是否實現教學目標,可以作為教師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的依據。
通過任務的完成,學習者應獲得以下能力:成功完成各個階段交際任務必需的人際關系能力和組織能力;有利于完成交際任務的能力和學習策略,包括語言資源不足時,能從容應對,能獨自找到規劃、執行和駕馭交際任務的手段和方法;跨文化能力,包括理解對象國家講話者的明示和暗示(歐洲理事會文化合作教育委員會,第七章)。
三、基于網絡的PBL教學模式
基于網絡的項目式教學模式主要包括四個步驟:擬定項目主題、實施項目、展示項目成果、評價項目。
1.基于網絡的PBL教學模式在語言知識輸入階段仍遵循互動式交際教學法原則,即以學生為教學中心,注重師生和生生互動,并使用發現式學習法,根據原文語料信息提取、分析、歸納,再經過口語或書面語習題的方式內化習得的語言知識,最終以完成“任務”輸出語言。以基礎法語(一)課程第五章第三課“談及過去”為例,該章節教學目標在于使學習者理解有關名人過往的雜志文章;能談論熟悉的某個名人的過往經歷;能讀懂簡單的名人傳記,為此需要重點學習代詞式動詞復合過去時的構成及用法。以90分鐘課堂設計為例,具體在線教學步驟如下:
表1 ? 在線教學步驟
2.教師根據教學大綱中每單元的主題和要實現的教學目標擬定項目主題或修改教材中每單元結束所提供的項目主題。考慮到學生的學科背景,需要提高PBL外語教學中項目主題與專業學科的黏合度。在項目主題的設定中融入更多與學生興趣相關聯的話題,強化學習動機。例如,基礎法語(一)課程所使用的是法國原版教材——Alter Ego+ 1,書中第四單元的主題為“生活節奏”,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夠理解并表達日常作息規律、向身邊的朋友同學提出出行建議、使用過去時態描述出行活動等。項目主題可設計為:組織一次企業參觀(如:天津空客總裝工廠),并用法語記錄一天的活動。可將項目分為三個任務:了解同伴的作息時間、做出行程安排、匯報出行活動。
3.教師陪同學生制訂方案和計劃,包括項目實施的時間、分工、所需要應用的語言知識和技能、項目成果的呈現方式等。學生自主探究實踐:利用每單元所學的語言知識和技能,依托線上及線下資源,根據學習和生活經歷、興趣愛好實踐探索。例如:學生可以是網絡論壇的參與討論者、社交媒體的體驗者、在線語言學校的學習者、網絡平臺影評人、餐飲App發表評論的消費者等。
4.分享交流項目成果。學生可選擇線上、線下或混合模式展示項目成果。線下展示可以口頭報告結合PPT、海報、招貼畫等,線上可使用網絡教學平臺、社交平臺或網站等,呈現形式可以是圖片、視頻、文章、調查問卷等。在分享成果后,教師和其他組成員可以就項目內容提問項目完成者,并與其開展進一步的討論。
5.項目評估。語言類項目評估不能脫離語言只評價項目本身,要有具體的、細化的、針對性強的評估標準。目前我院利用DELF(法語學習水平測試)A1級別中的語言能力量化標準,實施項目評價。例如,在水平口語能力量表中對于A1水平有以下評價標準:廣度、精準度、自如度、互動型和連貫性。廣度和精準度的評價中要具體參考各項目所對應的主題單元內的教學目標,應擁有設計特定具體場合的詞匯和表達法,能使用記憶范圍內的句法結構和語法形態。同時,考慮到外語學習的動態發展過程,自如度、互動型和連貫性的評價標準應隨著學習時長和知識積累有所提高,最終應能用簡短的表達應對交際、補救交流障礙、回答問題并就個人詳細情況提問,能用基礎的關聯詞使語篇具有邏輯連貫性。
四、基于網絡平臺的PBL教學模式實施結果評估
經過一個學期的基于網絡平臺的PBL教學模式實踐,筆者對比了2018級和2019級學生基礎法語(一)課程結課評估的結果。通過數據對比發現,實施基于網絡平臺的PBL教學模式的班級期末評價測試的平均成績高于未實施該教學模式的班級平均成績(兩屆所使用的題目難易程度均為歐標A1水平,且評價標準一致)。其中輸出型項目較明顯,特別是書面語即寫作部分,2018級期末評價測試寫作部分的平均成績為17.5/25;2019級期末測試寫作部分的平均成績為19.1/25。由此可見,基于網絡的PBL教學模式對于寫作能力的增強作用最顯著。
五、基于任務的互動式教學在線模式的應用前景
1.強化學習動機
通過線上教學平臺加強師生及學生間的交流。較之獨立學習,學生在與教師和其他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可以不斷豐富知識儲備,拓寬思路,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習興趣和動機。上述教學案例中提及的項目為“設計電子娛樂雜志”,為完成該項目,學習者需要在法語娛樂期刊網站搜索感興趣的明星的過往經歷及近期動態等信息,并加工處理。由于所選擇的明星娛樂新聞是學習者熱切關注的,因此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學習者更具有主動性,外語學習興趣得到提高。
2.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有助于學生增強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對于原始語料的分析、解讀,提取有效信息;輔助語言學習技術資源,如語料庫、在線詞典、在線題庫等可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培養學生語言學習主動性,使其掌握更科學且與時俱進的學習方法。在完成語言學習項目的同時,強化輔助信息技術使用能力,有助于在之后的學習生涯中獲得更高效率的自主學習力。
3.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在基于網絡的PBL教學模式中,學生作為教學對象和教學主體存在,同時在各種“任務”完成過程中扮演合作者或協調人的角色,且在不同項目中的任務角色有所差別,例如有些學生可以作為領導者負責協調組織項目的實施;有些學生負責收集資料和信息;有些學生負責文本編輯和制作;在展示環節有些學生負責演說和解答疑問。在上述過程中,每個人在項目組中都承擔了責任并體現著自身價值。可以說,PBL教學模式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領導力,為其今后在職業生涯中即將擔任的團隊成員角色做好了情感和心理鋪墊。
4.教學方法多元化趨勢
線上教學可倒逼教師思考教學法并做出革新,力求將先進的科技工具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在幫助學生找到學習動機的前提下,使教學資源符合教學目標和學生興趣,更貼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歷經驗,有效增強在線教學的有效性。PBL教學模式在網絡課堂中的應用要求教師拓展教學法,使其多元化,例如將跨文化交際法和基于任務的教學法有機結合。同時,教師的身份呈現多元化趨勢,教師既是教學中的引導者,幫助學生完成從探索發現到歸納總結的語言習得任務,又作為“任務”或“項目”的發起人,負責確定項目內容和要求,此外,在處理開發原文語料的過程中發揮母語和外語語言文化之間的媒介、橋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Greenhow, C, & Robelia, E. Informal Learning and Identity Formation in Online Social Networks[J]. Learning, Media and Technology, 2009(34):119-140.
[2]Jones, N, Blackey, H, Fitzgibbon, F, & Chew, E. Get out of MySpace.[J]. Computers and Education, 2010(54):776-782.
[3]Chiristine Tagliante. La classe de langue[M]. CLE, 2006:64.
[4]Bertaux, L, Chen, J. ?Self-learning by TICE: A Forum for Students of SIAE[J]. Interest Limits, Perspectives. Synergies Chine, 2014(68).
[5]Michel Marcoccia. ?The Interne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al Variation[J]. Language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2012(12).
[6]歐洲理事會文化合作教育委員會.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框架:學習、教學、評估[M].傅榮,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8:141-150.
基金項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經費編號ZXH 2012H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