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松
【摘要】在初中階段學好語文課程,掌握語文閱讀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生的閱讀速度與理解能力。閱讀能力也是學習其它學科的基礎。在新時期的教育改革中,語文課程教學中最重要的內容是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更新教學觀念,采用新的方式和方法來提高初中生的閱讀能力,在教學中做好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初中階段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及提高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能力;教學策略
近幾年來,教育制度改革和課程內容改革已全面展開,在這種背景下隨著時代的發展,初中語文教學的側重點一次又一次地進行了改變。在語文教學改革過程中,學生的基礎地位不斷增強,教師的引導作用日益凸顯。語文教學水平需要取得更好的成績,就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想要提高初中學生的漢語學習水平,就要研究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習慣。
一、分析語文閱讀能力的構成部分
閱讀能力是由閱讀、理解、記憶和感受構成的。閱讀能力是閱讀全文字、詞、句的能力,理解能力是完全正確地掌握文本的中心內容,而不僅僅是表面的含義。在初中,學生通常根據自己的感受來決定對文字的喜愛程度。當學生喜歡課文時,自然就會很深入地了解課文主角的想法和感受,并間接地理解作者為提高學生對中文閱讀的興趣而試圖表達的中心思想。記憶表現貫穿于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閱讀和朗誦的整個過程。同時,記憶在靜默閱讀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初中階段學生通過大聲和輕柔地閱讀來增強他們對文本的一般記憶,并加深對記憶中文本的理解,這也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教學手段。初中階段學生的閱讀能力基本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因此,要提高閱讀能力,就需要提高理解能力、記憶力。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培養的策略
第一,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語文閱讀感興趣,就會渴望學習閱讀,會更加注重閱讀,因此應該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通過培養閱讀興趣,它可以帶給學生閱讀的動力,繼而也會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開展語文閱讀課之前,老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閱讀猜測。在指導猜測時,猜測的內容應基于已知的閱讀知識,這樣可以引導學生猜測閱讀的場景或老師可能提出的閱讀問題。學生應該根據課文弄清楚要讀什么書,學生在閱讀之前會充滿疑惑,在閱讀過程中找到疑惑的答案,更輕松地理解課本的場景。在這種情況下,猜測閱讀會有很好的閱讀效果。文章中許多優美的句子都可以培養學生的情感,學生喜歡一切美好的事物,教師可以抓住這一點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讓學生逐漸理解文章中的優美句子,從而培養學生的美感,使他們逐漸對閱讀產生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加強閱讀文化,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許多學生由于對閱讀的意義不甚了解而對閱讀有所抵觸,教師應幫助學生分析和解釋句子的美感,以便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并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在《濟南的冬天》這一節課的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讓學生先描述濟南的冬天具有什么環境特點。在大部分同學都提出自己的見解后,再去閱讀課文內容,才能加深對課文濟南冬天的印象,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第二,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良好地掌握語文閱讀,在學習中可以有效理解課文的書面內容和理解作者試圖表達的中心思想。因此,語文能力的培養是初中階段的一個重要教學目標,初中階段的學生閱讀語文,對語言有較高了解的學生可以更容易地學習漢語。因此,語文教師應重視培養初中生的語感能力,以提高初中生的閱讀能力。在日常學習過程中,老師應鼓勵學生多閱讀課文,學生應學會將自己的真實感受融入閱讀過程中,讓學生大聲朗讀和閱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例如,在《黃河頌》這一節課中,教師想要提高學生的語感能力,可以通過讓學生大聲朗讀這篇課文,再慢慢地多次閱讀課本句子,想象當時的景象,從而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語感能力,從而達到促進初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效果。
第三,結合教材內容,重視課外閱讀。與語文課本的課堂閱讀相比,課外閱讀是指學生的獨立閱讀活動。它不僅是課堂閱讀的補充,而且是課堂閱讀訓練中豐富和深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收集一些具有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課外閱讀材料,提供給學生學習,因為學生本人在選擇自己的閱讀書籍時沒有很好的判斷力,容易走彎路。因此,教師應給學生一些選擇課外閱讀書籍的范圍,在這個選擇書籍的過程中,老師不能總是將閱讀書籍限制在教材中。對于學生喜歡的書籍(例如漫畫或雜志)也可以提供資源,學生通過閱讀自己喜歡的書,也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課外閱讀通過深度閱讀可以有效地改善學生的閱讀障礙,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拓寬視野,獲取豐富的知識和現代知識信息,培養學生的情感和價值觀,提高個人修養,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在班級中設立“小圖書館”,由學生代表為全班收集學生喜歡的課外書,以方便閱讀交流。課外閱讀不必像在課堂上閱讀時那樣小心,可以根據學生的愛好,結合課本內容提供一些相關的書籍。在閱讀過程中,需要培養學生做批注的能力,這樣學生不僅可以獲取更多知識,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例如,在開展《我的母親》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課本內容,讓學生描述自己的母親具有什么美好品格,從而理解課文中所寫的意思。在教學完成后,在班級的“小圖書館”中存放一些相關書籍,引導學生在課外去閱讀。通過大量的閱讀課外書籍,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訓練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第四,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是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核心。想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習慣,教師還應教學生閱讀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對學生起引導學習的作用,學習的主體還是學生本人。因此,教師應提高培養學生閱讀方法的重視程度,研究科學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可以選擇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方式。第一點是要教會學生讀寫結合的方法,學生在閱讀書籍時,應該學會收集書籍中的名言與優美的句子,并抄下來,積累的優美句子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此外,老師還可以通過布置讀后感的作業,讓學生閱讀完后能夠有所收獲,不斷地訓練他們的閱讀經驗,從而使他們深刻理解文章中表達的思想含義,了解到作者當時是在什么情景下寫出的書籍,并且從中不斷地學習寫作方式。在不斷的閱讀探索中,學生只有掌握閱讀方法,才能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教學自讀課文《紫藤蘿瀑布》,教師應該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讓學生自行閱讀,摘抄文中的優美句子,做到讀與寫的結合,積累文中的優美句子,讓學生沉浸在優美的句子和意境中,從而不斷地去閱讀其他書籍,達到提高初中學生閱讀興趣的目的。
總之,想要提高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教師必須意識到培養閱讀興趣的重要性,因為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能力,深度挖掘課文知識所包含的哲理。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鍛煉學生的語感能力,教會學生閱讀的技巧與方法,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培養,才能培養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促進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學生各方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包鵬坤.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淺談如何培養[J].學周刊,2012(11):158.
[2] 李艷.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J].南北橋,2015(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