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華
【摘要】新課改以來,我國教育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文學素養,并要求在核心素養理念指導下深入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具體教師如何有效開展閱讀教學是目前值得關注的話題。本文主要探討了核心素養理念指導下,教師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夠對這方面的研究工作起到參考幫助。
【關鍵詞】核心素養;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不但在考試中占分率較高,而且還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知識,擴展知識面,提高語文整體水平,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一個重要途徑。核心素養是學生未來適應社會工作發展必不可少的能力和重要品格,小學這個階段正是學生各種能力和各種素養形成的基礎階段,所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要從小學開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采取各種可行性的教學措施,以核心素養為教學理念有效開展語文閱讀教學,這也是當前每位小學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通過課堂閱讀積累語言知識
閱讀能力是學生語文水平的一個體現,學習語文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閱讀去積累更多的知識并學會運用。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去感染學生,讓學生喜歡閱讀,并積累更多的語言知識。
首先,教師要重視朗讀教學。朗讀能夠讓學生初步了解文章內容,并認識文章中的一些生字生詞,引發學生對這篇文章繼續深入研究的興趣。在朗讀過程中,教師還要引導和鼓勵學生把文章中具有哲理性以及一些優美的句子摘錄下來,加以記憶,以便運用在后續的寫作中,不斷豐富他們的語言知識。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就會對閱讀產生興趣,感覺閱讀很有價值,非常有利于他們閱讀水平的提升。
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背誦優秀文章。背誦優秀文章的過程其實就是鍛煉學生感悟的過程,同時也是語言內化和強化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以更加有效的教學方式去引導學生背誦文章,從而激發他們的興趣,有了興趣他們就會愿意去接觸更多的閱讀文章,才愿意去背誦記憶。此外,教師還要加強課外拓展,讓學生的閱讀面更加廣闊,了解更多知識,進一步提升閱讀能力。例如,在學習《望廬山瀑布》這首古詩時,教師首先可以采用談話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引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如“大家都知道唐代有一位詩人叫李白,他曾經讀過很多書,去過很多地方,可以說他游遍了我國的大江南北,特別有才華,今天我們所學的《望廬山瀑布》這首古詩就是詩人李白游覽廬山以后寫下的”,這時候學生就產生了好奇心,教師借此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有關廬山瀑布的圖片和視頻,再次激發他們的興趣,調動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并要求他們記憶背誦這首古詩。教師還要做出課外延伸,給他們提供一些有關李白的古詩,讓他們自主閱讀記憶,不斷豐富更多的語言知識。
二、組織閱讀探究活動,提升學習能力
探究活動在閱讀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不但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更重要的是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然而,傳統的閱讀教學還是以“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進行,不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整個課堂教學就是教師在總結,呈現閱讀信息,學生在機械地記錄筆記,然后背誦結論,這樣嚴重局限了學生的思維想象,非常不利于閱讀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在閱讀中要改變這種傳統的教學觀念,加強閱讀探究活動的開展,把閱讀、思考、表達有效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表達,這樣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具體教師可以小組的方式進行探究式閱讀活動,引導學生進行小組之間的合作討論,自主探究,從而提升他們閱讀的整體素質,實現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三、掌握閱讀的正確方式
第一,在閱讀教學中,正確的閱讀方式讓學生不會走彎路,很快收獲閱讀成果。首先教師要保證學生具有良好的閱讀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才會更愿意投入到閱讀中,興趣就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通過學習興趣的激發吸引他們閱讀的欲望,從而培養閱讀素養。例如,在具體學習《北大荒的秋天》這一課時,教師先要勾起學生的好奇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如,有這樣一句話“見一葉落而知歲子將暮”,意思就是從一片樹葉的凋落就可以知道秋天的到來。從第一片樹葉凋落開始,北大荒的秋天就會到來,那么它到底會是什么樣子的呢?學生頓時就會產生好奇心,他們很想知道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樣子,這樣學生就會帶著疑問,積極地參與到課堂閱讀中。然后,教師可以用課文中的天空、小河、原野等這樣的美景去引導學生感悟理解,提升閱讀能力。
第二,教師要重視學生閱讀的多元化和個性化,讓學生投入到課文的情感中去閱讀,獲得真正的情感體驗。由于每個學生的思想不同,他們就會對閱讀的理解和見解不同,這就需要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尊重每位學生的個性特點,引導他們做好閱讀筆記,找到屬于自己的閱讀方式,從多角度多方面去理解文章,并鼓勵他們把自己的閱讀心得積極分享給其他同學或教師,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在具體學習《翻越遠方的大山》這一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先略讀這篇文章,用幾個詞來把文章的主要內容概括出來,學生對文章先有一個大體的了解和認識。然后引導學生再次閱讀,并記好筆記,從多個角度去分析文章內容。像文中的這句話“劉翔翻越了遠方的大山,結果如何?他就是遠方的一座大山,他指的是誰?”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去展開討論和交流,這個過程中可以把他們獨特的見解分享給其他學生,大家相互學習,找出自身的不足,學習別人的優點,共同提升閱讀能力。
四、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學生語文學習非常重要,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作出及時引導和點撥,針對一篇文章,教師一定要培養學生先通讀后精讀的習慣,先找出文章的重點詞匯和句子,重點分析和理解這些內容,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對文章內容有足夠的了解之后,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有針對性的訓練材料,讓學生進行限時測試,把材料的難度選擇在他們的能力范圍內,且根據他們的實際能力來增加材料的難度,這個基礎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文章進行記憶。如果學生通過訓練能夠養成這樣良好的閱讀習慣,那么他們閱讀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素養的培養就不是問題。
語文作為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對學生將來的發展也有很大的影響,其中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學生語文素養以及各種能力也很關鍵,再加上這幾年我國教育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逐漸重視起來,要求小學生具備良好的文學素養、高尚的道德品質、較強的學習能力等等,這就需要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體現。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扛起這份責任,跟緊我國現代化教育的思想步伐,摒棄傳統的教學思想,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愛好,在興趣的引導下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以核心素養為理念,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關海燕.核心素養理念指導下探討如何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小學生(下旬刊),2021(3):34.
[2]王依晴.核心素養理念指導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開展[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0(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