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冬
【摘要】伴隨著全球科學技術水平的高速發展,我國的高新技術也進入快速發展期,同時受國際環境的影響,我國的發展目標已逐漸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型,企業對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新時代實用技能型人才、高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是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如何塑造學生的“工匠精神”,本文將以口腔修復工藝技術專業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為例進行探討。
【關鍵詞】工匠精神;口腔修復工藝技術;人才培養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在目前的環境下,個人和企業都面臨著巨大的生存挑戰。在全國職教工作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曾經強調,職業教育大有可為,也應當大有作為,實現“中國制造2025”,由“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中國創造轉型升級,這些都離不開高素質技能人才,同時要大力弘揚和培育工匠精神。
口腔工藝事業伴隨著口腔醫學技術的不斷更新和飛速發展也日新月異,人們健康意識也在不斷提高,對牙齒保健投入比例也越來越大,口腔診所、義齒加工廠遍地開花,但怎樣才能真正地為這些義齒加工廠輸送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以下作了探討。
一、專業認知及職業規劃教育必不可少
對于口腔修復工藝技術專業的學生來說,清晰地區分本專業與口腔醫學專業的不同,并作好職業規劃對將來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中職學校的口腔修復工藝技術專業,相對于護理、藥劑等專業來說算是冷門專業,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引導學生嘗試詳細了解所讀專業,認清未來以后的就業方向。很多學生來校之前對口腔修復工藝技術專業了解的少之甚少,都誤以為學了本專業以后出來就是口腔醫生,更可怕的是已經入學就讀此專業了,都不會去認真學習,深入了解專業知識,而是人云亦云,隨大流去評價專業的好壞。對此情況,本人對本校2018秋級口腔修復工藝技術專業的50名學生進行了如下調查問卷,具體如下。
從上表可以看出,相當部分學生來學校學習本專業之前,對口腔修復工藝技術專業了解的少之又少,還有相當部分是家長要求來學習的,且對以后的職業生涯規劃也不明朗,可見要想培育本專業學生的“工匠精神”,先要讓學生充分地了解本專業并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二、進一步加強課程改革
承擔職業教育的重任是職業院校,立足于培養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專業知識技能的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建設者及應用型人才。弘揚和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的基礎,首先在于引導學生務必要學好專業知識。基礎弱、學習能力欠佳是當代相當一部分中職生的共性,作為中職學校的教師,要一改以往機械式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不斷進行教學創新,引導學生主動融入到我們的課堂中來,不斷提升學生主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課程設置中,可充分征求企業的意見,合理設置課程,編寫符合教學實際的校本教材。在本人現在使用的口腔修復工藝技術專業課程教材中,已發現有部分不再常用的的制作工藝還存在較多的篇幅介紹。
三、注重培養學生專業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是學生學好專業知識的基礎。要想學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專業課程學習中,首先要讓學生愛上本行業,要教育學生工作不僅僅是我們賺錢謀生之道,更應該是我們追求目標、夢想,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全身心投入專業學習,產生對職業的敬畏和熱愛,認認真真、盡職盡責,只有這樣,既傳承了中華傳統美德,學生也會將敬業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這也是當今大力倡導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之一。對于口腔修復工藝技術專業的學生,要教導他們將每一幅假牙當作一件工藝品,制作假牙過程也是培養藝術水平的一種體驗,還可適當多舉辦一些專業技能競賽,學生相互點評,有效地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不斷探索合作新模式
人力資源、技術、實訓設備等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這是新時代的校企合作。深入推進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不斷創新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模式,對于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高育人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國現在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醫學類職業院校,校企合作模式通常是讓學生在入學兩年的時間內在校學習專業知識,然后剩下的一年時間讓學生去企業實習,這種模式很難讓學生發現自己的職業興趣和愛好。加強校企合作,可以將企業辦進學校,形成技能實訓室與企業生產車間于一體,有利于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還可增強對他們對職業的感情,較早地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同時,把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融為一體,讓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既能參與生產實踐,企業在學校開辦的實習實訓基地也可用于生產,服務周邊市縣,保證了企業的基本利益。對于口腔修復工藝技術專業來說,此種校企合作辦學模式是比較易實現的。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道德精神,它是當代高技能人才綜合素質的體現,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離不開各行各業勞動者的共同推動。2019年我國選手在世界技能大賽取得優異成績時,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并強調:勞動者素質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至關重要,要在全社會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勵廣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在新時代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對于實現“兩個一百年”“2035”遠景奮斗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夏志新,陳文軒,蔣文娟,王曉南.冷門專業的專業認知和職業規劃[J].教育教學論壇,2020(10):107-109.
[2]李云先,趙蒙蒙.職業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校內路徑探討[J].讀天下(綜合),2020(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