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弘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的素質教育逐漸發展起來,并且吸引了一部分學者的關注。但這傳統教育的影響下,學習成績依然是評價學生的重要標準,在中考、高考的大背景下,學生的壓力日益增加。長此以往,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心理負擔,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態。本文主要闡述新時期背景下,如何為初中生進行積極的心理教育,這事關學生以后的人格發展與心理健康,需要學校加大重視。
關鍵詞:初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積極心理教育
前言:在初中校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是一種用開放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人,引導學生緊跟時代步伐,著力發展學生的積極力量的學科。所以,從積極心理學家角度上說,對初中生開展積極心理教育要注重學生的發展性目標,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
一、心理教育課程化
傳統的學校心理學教育方法太過單一,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其他教育工作進行區分,開展的方法也只是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講座、進行心理咨詢等,學校并沒有過多的重視。初中學校是學生生活的主要場所,對學生心理健康有著巨大的影響,所以要開展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就要結合教育實踐,做好學生的發展工作。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學校要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也要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為此初中學校對政治課程的教材進行改編,開設了關于心理知識的章節,以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學校也積極組織召開心理講座,讓學生在一種歡樂的氣氛下學習心理知識。學校也要發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化,讓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心理健康問題[1]。但開展心理教育時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趣味化,心理課程的開展并不是增加學生的負擔,要讓學生在繁重的學習中獲得放松的機會。所以心理教師要根據學生關注的熱點或學生的心理狀態,用故事或其他有趣味性的形式進行講解,讓學生更加放松,更容易和教師敞開心扉。教師也要注重自身的心理素質的培養,提高自身意志。二是注重行為化,教師要將寫作作業變為行為作業,將心理教育中的要求用行為訓練的方式進行強化,用行為的角度去觀察學生的心理變化。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中寫道:“大膽去做你所怕做的事情,并力爭得到一個成功的記錄。”所以教師要讓學生走出舒適圈,在實踐中考驗自己。三是注重學生的個性化,教師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對于個別學生要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定期進行心理對照,更好的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二、注重全員參與,激發學生潛力
在初中學校開展積極心理學教育,要結合學生的在校生活,調動全校所有的師生,轉變傳統的心理教學模式,不再是以心理教師或班主任作為主導,為了上課而上課。而是發揮各個學科教師的作用,對全體教師進行培訓,將學生作為主導,師生全員參與。在實際教學中,各科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創造性、毅力、關注力、人際交往能力、寬容、洞察力、才能與智慧、審美力、勇氣等優異品質,并給予學生鼓勵,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教師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所有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擁有潛力。在設計教學過程中,要考慮學生的特長,制定特有的教學互動項目,為不同水平的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能體會到學習帶來的滿足感與快樂,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2]。此外,初中階段是學生從幼稚轉為成熟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各種矛盾也隨之出現。教師要根據學生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對不同性別的學生有所側重的進行教育,對男生要更多地培養愛與友善等良好的品質,對女生要注重創造力與意志力的培養。
三、創建學生心理檔案
建立學生的心理檔案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著手:個人簡歷(包含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動機、疾病史、思想行為等)、家庭成員情況、特長、個性心理、智力測試及分析、心理咨詢記錄、非智力因素測試及分析等方面。建立心理檔案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和性格特征,方便開展心理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心理教師借助文字、語言的力量,為學生進行開導與啟發,讓學生主動地將煩惱與教師傾訴,教師也因勢利導,為學生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在現在的心理教學中,存在兩種干預方式。一種是學生直接與教師面談,學生直接將自身存在的心理問題說與教師,尋求教師的幫助,教師也從學生所闡述的事實中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學生調整心態。還有一種就是間接咨詢,如電話咨詢,面對這種咨詢方式,教師可以通過黑板報、講座等形式進行回答。
四、開展豐富的校內活動
課外教育活動是對課堂活動的補充與擴展,定期開展課外活動有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級、興趣愛好、年齡特征、特長等,設計出一些更符合學生全面發展的活動,比如參加義務勞動、組織社會調查、開展智力競賽、舉辦文藝會演、演講比賽、書法比賽、辯論比賽等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的社會責任心與社會實踐能力,又促進了學生的全方面發展,還通過各種活動緩解了學生的學習壓力,調節學生的心態。通過舉辦校園活動,教師可以發掘學生的興趣特長,有助于學生選擇未來的發展方向。學生也可以在活動中體驗成功與失敗的感覺,培養自信心與抗打擊能力。發揮自我完善的心理素質,自覺進行心理素質的培養。
結論:社會的發展要靠人才,人才的培養需要健全的人格和好的心理素質。注重分數的培養模式已經不再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新課改的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所以,初中階段要讓學生建立積極的心理狀態,在此基礎上建立健全的人格。初中落實積極心理教育要開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沈麗.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視角下的高職制造類專業學生職業核心素養培育[J].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37 (04):23-26.
[2]魏昌武.積極心理學在學校心理輔導中的實操指南——評《積極心理教育——培育學生心理資本》[J].中國高校科技,2020(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