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秋
摘? 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為幼兒提供適宜、豐富的讀物,經常和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有利于豐富其語言表達能力和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繪本閱讀作為幼兒早期閱讀的“新生力量”,憑借其生動簡練的文字、色彩鮮艷的圖畫和充滿神奇的想象,讓幼兒樂趣無窮。對于處于“讀圖”年齡段的小班幼兒而言,繪本閱讀教學融閱讀教學、語言教學、社會教學等于一體,讓幼兒在聽繪本、讀繪本、講繪本的過程中,發展個人情感、想象力、創造力,從而在潛移默化中讓他們愛上閱讀,愛上繪本中的獨特世界。
關鍵詞:課程游戲化;主題繪本;閱讀教學
優秀的繪本作品詮釋了文字與插圖地完美融合,能為幼兒帶來一場形式多樣、色彩亮麗、語言傾聽的視聽盛宴。幼兒對于繪本的喜愛是不言而喻的,他們喜歡在游戲化的情境中傾聽、觀察、交流和表達,以展現他們對于繪本的理解與認知。因此,在當前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生活背景下,我們以優秀繪本為載體,通過開展幼兒喜愛的繪本主題活動,讓幼兒在享受繪本活動所帶來快樂的同時自然而然地增長知識、涵養性情、提升能力,并真正愛上繪本、愛上閱讀。下面以小班“我愛我的家”繪本主題閱讀為例,探索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主題繪本閱讀途徑。
一、精心選擇繪本,營造主題環境
家是我們一生中最割舍不下的牽掛,爸爸媽媽的愛就猶如一縷縷溫暖的陽光包圍著我們,家人也是永遠無私地為我們付出、愛著我們的人。在小班開展“我愛我家”的繪本主題活動,給幼兒閱讀系列繪本,不僅能發展他們的語言能力和想象能力,更能讓他們深刻體驗到父母、家人陪伴的幸福感、喜悅感和安全感,而這將長久地留在每一個幼兒的內心中,并滋養他們的感性與心靈。
(一)契合幼兒興趣,調動閱讀情緒
繪本閱讀是開啟學齡前幼兒智慧的鑰匙,是打開幼兒心靈的門。繪本主題閱讀活動將幼兒帶入了一個奇妙的世界,給他們有限的年齡增添了無限的經驗和樂趣,成為幼兒園語言領域活動的主要形式之一。選擇適宜的、符合幼兒年齡特征的繪本是開展繪本閱讀主題教學的首要任務。
興趣是激發幼兒閱讀積極性、主動性的源泉。因此,在“我愛我的家”繪本主題閱讀活動中,我們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征,精心選擇契合他們興趣的繪本,激發他們美好閱讀的情感。比如,繪本《我的家是動物園》把“家”比作“動物園”,把家里的每一個人都比作一種動物,“像猴子的我、像獅子的爸爸、像浣熊的媽媽......”其風趣的畫面、幽默的比喻、天馬行空的想象,更加貼近幼兒的心理,很吸引幼兒的興趣,基于幼兒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引導他們觀察圖片、猜測內容、大膽表達,并啟發他們將人物和動物外表、行為和喜好等方面相聯系,培養幼兒細微觀察能力的同時,體會繪本活動帶來的樂趣,從而激發幼兒對家人的了解和喜愛。
(二)結合主題推進,創設主題環境
對于小班幼兒而言,環境的創設對于他們具有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創設濃郁的、溫馨的繪本主題閱讀環境,能促使他們主動參與繪本閱讀,輕松走入繪本世界中。比如,在繪本《我的家是動物園》閱讀活動前期準備過程中,幽默風趣的人物刻畫方式,請每一位幼兒帶一張“全家福”,并利用廢舊材料給自己的“全家福”制作一個相框,教師根據孩子們“全家福”的人數,分類的裝飾在班級墻面上。又如,在繪本《我爸爸》閱讀前期,我們開展了“我的帥氣爸爸”親子泥工活動,給予孩子們更多與爸爸接觸交流的機會,通過親子的合作,將爸爸帥氣的一面呈現出來。這樣讓孩子們的作品為我們的繪本閱讀營造了濃郁的環境,在閱讀過程中,以孩子們介紹自己的作品進行引入,在喜氣洋洋的氛圍中孩子們自然而然地就進入了繪本主題學習情境中,更好地萌發了幼兒對閱讀繪本的興趣。
二、引領幼兒閱讀,促進繪本理解
(一)師幼共讀,啟發引導
繪本中有圖有文,而圖與文之間的關系相互交錯、相互咬合,而且圖與文之中經常蘊含著某種隱喻、暗示、象征、擬人、夸張等多種表達方法,對于小班幼兒而言,他們缺乏語言基礎、閱讀能力,在理解文字和圖畫時可能會遇到諸多障礙。因此,在小班主題繪本閱讀過程中,通過師幼共讀,啟發引導,有利于促進幼兒對繪本的理解。比如,《爺爺一定有辦法》這本繪本,作者重復且富有節奏地描述:約瑟說:“爺爺一定有辦法。”爺爺說:“這塊料子還夠做......”。由于繪本生字詞較多,小班幼兒閱讀起來難度較大。所以,在閱讀時,我們首先帶領孩子們一起大聲說出故事的題目,并看一看封面上有什么呢?猜猜看,這個故事會將講些什么呢?在好奇心的驅動下,繼續ppt出示繪本內容,讓孩子們邊看圖,并聽老師講故事,在師、幼的互動過程中,知道故事的大概,爺爺縫毯子、外套、背心、手帕、紐扣,并能初步的感受到爺爺對約瑟的愛。
(二)親子共讀,增進關系
在繪本閱讀中,采取“親子共讀”的方式,對于幼兒而言,是與父母共同游戲、享受親情的過程,是他們得到愛與快樂的重要途徑。當親子關系變得融洽時,幼兒與繪本之間的關系也會隨之變得親密溫馨。繪本《媽媽真麻煩》看似是一本說媽媽壞話的書,但卻是通過“反語”的方式體現了一個可愛的媽媽。在課堂中,由于孩子們在家庭閱讀時,爸爸參與親子閱讀的機會較少,因此,為了增進爸爸與孩子們的關系,我們邀請爸爸走進課堂,與幼兒一起進行親子閱讀。在面對“媽媽”這個角色時,爸爸有時候會與孩子們感同身受,他們在共同閱讀過程中,會不自覺地將繪本中的“媽媽”與真實的“媽媽”進行對比,這樣在父與子、父與女的秘密交流下,找到了屬于他們自己的歡樂方式,同時也更好地幫助幼兒理解了繪本內容,看到一個和一般的媽媽都不一樣的媽媽,并激發幼兒對自己媽媽的喜愛之情。
三、繪本表演創作,增強閱讀興趣
小班幼兒從入園接觸繪本開始,就打開了一個充滿了各種語言、符號、圖象等多種元素的奇妙世界。
(一)“亂七八糟”創作,尊重幼兒個性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很多幼兒喜歡用繪畫的方式來記錄自己身邊的事情,表達自己的情感,只要我們稍加引導,就能幫助他們將一些比較零散的畫面、構思匯集成有意思的小書。對經典繪本進行再創作,將閱讀、思考與藝術創作串聯起來,更加符合幼兒發展和表現的要求。對于小班幼兒而言,他們腦海中雖然有著許多天馬行空的想法,但他們的年齡尚小,語言表達能力欠缺,難免會產生許多“亂七八糟”的創作。因此,在繪本主題教學中,我們應充分利用繪本閱讀,積極地鼓勵幼兒,而不是挑剔批判,要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表述喜好,去自主地進行繪本創編,這樣孩子們對繪本閱讀活動的興趣才會更加濃厚。比如,繪本《我媽媽》是一本非常優秀的繪本,相比于其他繪本,繪本并未直接用語言和文字來表達自己的用意,而是運用了夸張、比喻等多種手法,向我們展示了一位無所不能的媽媽。在課堂中首先利用ppt
出示繪本封面,封面上畫著一位穿著漂亮衣服的女人,寫著“我媽媽”三個大字,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關于“媽媽”這個話題,孩子們表現的異常活躍,很快就議論紛紛,場面相當的熱鬧。孩子們在老師的講述中,欣賞繪本中趣味生動的畫面,并慢慢地靠自己最熟悉的媽媽。你了解自己的媽媽?你的媽媽都有什么本領?媽媽每天都會干什么呢?以問題為引導,讓孩子們以“我媽媽”為主題進行繪本的創作,有的幼兒畫的簡直是“亂七八糟”,但若是能細細引導觀察、慢慢地引導,便能發現這些繪本作品中,他們用稚嫩的畫筆表達著對自己媽媽的愛,會做蛋糕的媽媽,會陪彈鋼琴的媽媽,會唱歌跳舞的媽媽,會化妝打扮的媽媽,會生氣打人的媽媽,但在孩子們的眼中,他們的媽媽都是最棒的媽媽。
(二)繪本戲劇表演,提升表現能力
為更好激發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藝術能力,我們基于繪本主題開展了“閱讀悅演”的戲劇表演活動,結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把繪本故事改編成短句,讓幼兒走進繪本,以表演的方式生動展現繪本內容,提升幼兒的創造能力、自我表現能力和藝術想象力。繪本《逃家小兔》講述了媽媽和小兔子語言捉迷藏的故事。有一天,小兔子對媽媽說:“我要跑走啦!”“如果你跑走了,我就去追你,因為你是我的小寶貝呀!”一場以“愛”為名的捉迷藏游戲由此開始。舞臺上,孩子們在媽媽們的帶領下,用稚嫩的聲音、生動的表情、夸張的語調、惟妙惟肖的動作,共同演繹繪本故事。
結語:在小班“我愛我的家”主題繪本閱讀活動中,以繪本為載體,讓幼兒在一系列生動、有趣的活動中去感受、理解、享受繪本故事給他們帶來的愉悅體驗,激發了他們認識自己、愛爸爸媽媽、愛家人的良好情感,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幼兒繪本閱讀的興趣。
參考文獻
[1]錢露.淺談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背景下趣味繪本的運用[J].好家長,2019(20):58-58.
[2]黃芳.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如何進行繪本教學[J].家庭生活指南,2019(11).
[3]陸曉益.論課程游戲化視角下的繪本與區域游戲的融合[J].新智慧,2019,000(00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