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崢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德育越來越重視,德育是教育之首。德育要從娃娃抓起,因此在小學教育中注重德育尤為重要。把德育的目標落至實處,就要在德育中注意滲透策略。
關鍵詞:小學;德育;滲透策略
德育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非一朝一夕可見效,因此,德育要從小學抓起,從小學階段起培育學生的思想品質,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幫助學生健康成長。而德育也要注意策略運用,德育不是孤立的,在進行德育時,要注意滲透策略,讓德育滲透到各個教育環節中,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德育的效果,讓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從而培養良好的品德素養。
一、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進行德育滲透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學生的教育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無論是教育學生學知識,還是培養品德,都要重視學生自修能力的培養,只有在這個基礎上形成的品德才是牢固和堅實的。在小學教育階段,道德與法治課是開展品德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直接進行道德教育的課程,通過課堂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修養,養成文明行事的習慣,規范學生的道德行為。因此,在道德與法治課上教師要通過情境創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發學生對道德問題的深入思考,進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比如,在學習“網絡連接你我他”一節內容時,教師如果只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一味說教,很難實現好的德育效果。這時,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關聯起來,尋找學生身邊發生的事例,以鮮活的案例來充實教學內容,引發學生的思考,這樣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才會有價值。具體在教學中,教師可創設辯論情境,讓學生對“小學生上網有無益處”這個辯題進行分組辯論,這時學生可結合自己身邊發生的真實事例發表自己的見解,通過辯論,結論會越來越清晰,學生也在不斷的思想沖突中產生新的思考,從而提高學生的理性認知能力,在交流分享的過程中達成共識:小學生要科學地使用網絡資源,并把網絡作為學習的平臺,查找資料,拓寬視野,提升自身能力。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網絡同樣也是,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也提高了自我認知能力,對于網絡的運用會有自己的看法,運用網絡時要提高自身的控制力,不能過度迷戀和依賴網絡,以免沉迷網絡,影響自己的學習和健康。對這個問題,教材里沒有唯一的答案,正是在具體的辯論場景中學生通過感悟和反思得到了答案。因此,從德育這個角度來看,道德與法治課是重要的陣地,這是小學生接受品德熏陶的最直接的方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創新教學方式,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引發學生思考,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從而規范自身的道德行為,培養良好的品德修養。
二、在學科融合中進行德育滲透
學校和教師的責任就是教書并育人,二者缺一不可,而且學校教育要形成合力,只有這樣的教育才是切實有效的。陶行知先生也說過:道德為人行事之根本,是萬事成功之源,是做人的最主要一面,否則即使學問再高,也是不稱職的人。因此,在小學教育中一定要重視道德教育,而德育不是一人之事,也非一人之力可完成,也就是說德育不僅僅是班主任老師的工作,更是所有科任教師的責任,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進行學科融合,形成德育的合力,在各個學科教學中要進行德育的滲透,在教會學生知識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習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科任教師要發掘教材中的育人資源,把它變成學生德育的鮮活素材,滲透對學生的品德教育,通過學科合力豐富德育資源。比如,在音、美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集體主義思想。另外,為了拓展德育的思路,學校還可加大校本課程開發的力度,將本地特色資源與德育有力地結合在一起,創設良好的德育資源。因此,小學德育不能只依靠單一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來進行,要立足德育的目標,將學科教學與德育相結合,做好學科融合,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受到品德熏陶,從而提高德育的效力。
三、在實踐活動中進行德育滲透
陶行知先生著名的理論之一就是生活即學習,他說過:做和學是不可分離的,做是學的重點,做也要通過教來完成的。也就是說,德育重在“知行合一”,要通過實踐活動來滲透德育,通過學生自身的行動來體味道德與法治的內涵。因此,在小學德育中,要通過實踐活動來提升學生的品德素養。
比如,可通過組織學生積極參與一些社區活動,與社會進行親密接觸,收集調查數據,豐富學生的內心體驗,觀察社會發生的巨大變化,進而提升思想認知,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樹立良好的道德風尚。道德認知能力是通過實踐來獲取的,學生通過人際交往,自立感悟,能增強思想認識。
總之,在小學教育中一定要重視德育,要把德育與學生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從而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姝.小學德育精細化管理實現途徑探索[J].教書育人,2019,9(26):36.
[2]任曉鳳.小學德育管理激勵對策創新實踐[J].華夏教師,2019,7(21):94.
[3]夏翠蓮.小學德育管理中的個性化教育探討[J].名師在線,2018,12(34):74.
[4]劉玉芝.時光不語 靜待花開:探究德育工作途徑之“實踐育人”[J].名師在線,2019,9(25):44.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外來務工隨遷子女小學德育課堂生活化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055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