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京劇是國粹,有必要把京劇藝術引進美術課堂,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在美術課中通過對京劇人物的描繪、京劇臉譜圖案的制作、京劇元素設計運用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感受和體驗京劇藝術之美,傳承京劇藝術。
關鍵詞:京劇;美術;教學
京劇是我國影響最大的戲劇劇種,是我們國家的國粹,它不僅僅是一種戲劇形式,更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象征。京劇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代表性符號,展示在世界藝術舞臺上。我們有必要把國粹引進課堂,提高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在課程資源與開發方面明確提出,要充分利用自然和社會文化資源,運用民族與民間藝術進行美術教學,而“關注文化與生活”也是《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因此,探究京劇文化在小學美術課程中的應用顯得尤為重要。
一、表現京劇舞臺人物
京劇藝術融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門類于一體,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在美術課中,教師選擇經典的京劇,如《霸王別姬》《鐘馗嫁女》《貴妃醉酒》等,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觀看。舞臺上,人物唱腔高亢,動態傳神,姿態優美;京劇服飾、京劇頭飾更是色彩艷麗,紋樣精美;學生被這個獨樹一幟的藝術形式深深吸引。除了播放京劇劇目,還讓學生欣賞有關的京劇繪畫作品,如中國畫《看戲圖》、水墨京劇畫故事《霸王別姬》等。
接下來,老師要求學生在欣賞人物的同時進行動態模擬,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把握人物形象。最后,在老師的示范下,學生在畫紙上把印象深刻的京劇人物用水墨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在輔導學生繪畫的時候,不需要強調外形畫得很像,而是要抓住人物的神態,用筆上也盡可能發揮水墨畫的特性,做到水色交融、虛實變化,這樣的舞臺京劇人物才能生動傳神。
一節課下來,胡須纏繞、外形粗獷的鐘馗,霸氣拿刀、正義凜然的關羽,長袖翩翩、形象優美的白娘子、楊貴妃等人物形象躍然紙上。華麗的衣服,精美的頭飾,無不具有強烈的裝飾畫的美感。通過京劇舞臺人物的描繪,學生了解了京劇,了解了京劇人物,培養了熱愛傳統藝術的情懷。
二、繪制京劇臉譜圖案
京劇作為中國的傳統藝術形式,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京劇演員的扮相和家喻戶曉的京劇臉譜。京劇臉譜色彩鮮亮、對比強烈,色彩的搭配更是具有中國特色。
它程式化的形式美,要求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涂面化妝。課中,引導學生認識京劇臉譜的譜式,如三塊瓦臉、十字門臉、碎花臉、象形臉等,并且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了解紅、黑、白、黃、綠等顏色的象征意義。例如,紅色代表忠誠有血性,綠色代表魯莽,黃色表示智勇兼備,黑色表示剛正不阿、富有正義感,白色則象征人物奸詐兇惡或愚蠢。色彩對人物性格的定位表達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性格鮮明的色彩與具有古典特色的紋飾之間相互搭配,賦予了京劇臉譜美的情懷。
學生在畫紙上勾畫、點彩、涂抹,繪制臉譜圖案,還有的學生通過拼貼、剪紙、泥塑等手法來表現京劇臉譜,體驗東方文化的神韻。通過繪制臉譜,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對比和描繪勾勒中,識別了人物的忠奸好壞。學生通過不同的形式創造出許多生動形象的臉譜圖案。
三、設計京劇元素作品
設計應用類的課程,在小學美術課中占較大的比例。將京劇元素與平時美術設計作業相結合,用京劇臉譜的色彩和圖案、京劇服飾上的紋樣來點綴美術作品,民族元素在平時的美術課中得以運用、傳承。
紅黑白的搭配,是京劇臉譜臉部的傳統主色調,是京劇臉譜基本的顏色組合之一。在“我設計的服裝”這節課中,用紅與黑進行組合運用,紅色的艷麗,黑色的穩重,搭配在一起具有神秘的東方韻味。用傳統的色彩搭配進行創新設計,用新的方法詮釋歷史的沉淀,京劇臉譜藝術再次展現新的生命力。
通過對京劇服飾上的花紋、京劇臉譜譜式圖案的變化設計,創新造型,對其夸張變形、結構重組、具象與抽象的結合,轉化為美術造型作品中的紋飾,如茶杯上的圖案,扇子上的花紋,鞋子上的裝飾等。這樣的美術作品極具中國文化特征,具有質樸的美感,展現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神氣質。
自從學校實施京劇進校園以來,在美術課中通過對京劇人物的描繪、京劇臉譜圖案的制作、京劇元素設計運用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感受體驗京劇藝術之美,在京劇藝術特色氛圍中了解認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傳承京劇這門古老藝術。同時,使美術課的內容更加充實,形式更加多樣,促進了學生藝術素養的全面提升,推進了學校內涵的科學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莉麗.現代美術設計中的京劇元素的有效運用[J].知識經濟,2015(1):50.
[2]蔣麗麗.京劇元素在動畫造型中的運用[J].商業文化(上半月),2011(9):342.
作者簡介:陳華(1979—),男,漢族,江蘇海安人,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