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世茂小學 錢冠洲
小學生缺乏一定的數學學習經驗,遇到實際的數學問題時不知道怎樣去解答。數學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很多知識點都建立在生活的基礎之上。如果學生缺乏學習的自信心,就難以應對每日的挑戰,只有建立“信息化和多元化”的數學課堂模式,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才能擴展學生的學習空間,促進他們思維能力的提升。
在數學課堂中加入“動手操作”指導,對每個小學生都有實質性的指導作用。數學知識是可以相互遷移的,在動手實踐的同時,學生能感受到數學的奇妙和多變,自覺、自主地接收各類數學知識,提升自己的數學學習能力。在一些基礎的數學教學中,我們可以運用“火柴棒”,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在活動開始之前,教師要為學生設置好活動主題,如“加減法”知識的運用。活動的形式和活動的內容則由學生自己設定,極大地優化了課堂資源,讓學生樹立起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在課桌上擺上不同數量的火柴棒,然后教師提出問題:“左右兩邊一共擺出了幾根火柴棒?”“如果左側有2根,右側有6根,該怎樣列出加法計算式?”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課堂中,便能聯系基礎理論知識,列出算式:2+6=8。教師要不斷創新數學例題,引導學生列出“3+4=7”“5+2=7”等算式,使動手操作與實際的數學計算相結合,讓操作成為學生的一種行為意識。
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學習方式,面對同一個數學問題,也會產生不同的思維觀點。我們可以結合“觀察物體”這一節課,讓學生大膽操作,培養他們的數學空間觀念,真正將實踐與數學結合起來。比如在數學活動課上,可以組織學生做手工,培養他們善于操作的良好數學習慣,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
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實踐操作小組,讓他們自行創作,先畫出圖形,再指導學生觀察和分析,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如上圖,雖然是一幅簡單的房屋花園,但是卻能激發學生靈活的思維,遇到問題時學會及時和老師溝通解決。圖中的“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都有各自的特點,需要學生自己去發現、去整理,將學習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教師要為學生指明學習方向,并適當創新教學模式,從本質上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體驗感。
在教學《平面圖形》這章節的知識點時,可以引入各種“長方形、正方形”,或者是用紙剪成的平面圖形,為學生創設現實的學習情境。組織學生動手操作,把圖形涂上不同的顏色,讓數學課堂更加豐富多彩。當學生盯著這些五顏六色的教具時,教師就可以思考下一階段的教學任務,并制訂出詳細的教學計劃,訓練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有的學生數學基礎較為薄弱,我們還可以通過一些課堂導學問題,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全面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比如“這個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區別是什么?”“什么平面圖形是最穩定的?”都是適合低年級階段小學生思考的數學問題。通過這種實際的課堂導學,不但能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記憶,還能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圖形的理解,教師也能在這個過程中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通過實際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總而言之,數學有很多抽象的知識理論,需要教師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將學生為主體地位體現出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小學階段的學生想象力活躍,只有讓他們學會動手學習知識,發揮自身的實踐能力,才能強化動手操作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