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明珠小學 任 超
新時期,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實現以及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上,并且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教學方法。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和數學思維,因此,教師要結合其學習特點等基本情況進行改革和創新,提出更多高效的教學策略,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體驗式教學方法是一種結合學生身心特點而提出的教學手段,是引導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體驗中反思的高效教學手段。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采取體驗式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知識與經驗獲取新知,進而促使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學習“圓錐的體積”的相關內容時,小學數學教師一上課便將提前準備好的一些不同大小的圓錐和圓柱體展示出來,問道:“同學們認為這些圓錐中哪個體積最大呢?和最大的圓柱相比,誰的體積比較大呢?”學生立即指出比較大的圓錐,并且對圓錐和圓柱的體積進行了判斷。接著,教師將兩個等底等高的圓錐體放到了圓柱體內部,使學生能夠通過這一動作直觀比較兩者的體積大小。隨后,教師又問:“你們能猜出兩者的體積關系嗎?”有學生結合圖形猜測道:“圓柱的體積是圓錐的二倍!”有學生猜測道:“圓柱的體積是圓錐的三倍!”教師隨之將幾組不同大小的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分發給各個小組,讓學生通過倒水的方式進行驗證猜測。很快,所有學生都得出了“三倍”和“三分之一”的答案,并結合圓柱的體積公式推導出了圓錐的體積公式。體驗式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動手探究能力以及邏輯推理能力進一步提高了。
微課是微時代一種全新的教育教學模式,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師可以借助微課組織教學活動,促使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建立起解題模型,在遇到相似問題的時候能夠快速解答問題,促進學生建模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替換”的相關內容時,小學數學教師一上課就先利用微課視頻展示曹沖稱象的故事,引出“用石頭重量代替大象重量的解題方法”,同時促使學生思考:“720毫升的果汁倒滿六大杯和一小杯時,大杯和小杯的容量是多少?”微課視頻的展示促使學生想到了“使用大杯代替小杯”或者“使用小杯代替大杯”的方法,并且抓住了關鍵條件“小杯是大杯容量的三分之一”。當學生嘗試自主解題后,教師繼續利用微課視頻呈現解題步驟,使學生掌握計算方法。當教師提出“用鋼筆換鉛筆”“用大盒換小盒”“用上衣換褲子”等應用性題目時,學生能夠快速應用之前掌握的解題模型得出答案。在微課的輔助下,數學知識點變得簡單了,學生的建模能力以及應用模型解題的能力都隨之升高了。
情境化教學是一種能夠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方法,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可以借助情境教學,讓學生在情境中鍛煉并提升運算能力。

總而言之,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通過學習理論知識完善自己,還要秉承核心素養理念設計并開展數學教學活動,借此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使學生的能力能夠在學習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