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秋靜
(海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海南 海口 570228)
公共管理領域的改革代表著未來社會政治發展的方向,對公共管理熱點的研究歷來是學界關注的重點。如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是我們黨在近幾年的重要會議上關注的重點內容,諸多學者都將這一改革作為公共管理研究的主題。本篇文章主要研究了我國公共管理研究的熱點和趨勢的變化。論文梳理了22年(1998—2020)以公共管理為主題的文獻,在篩選出500篇期刊文獻后,運用CiteSpace可視化分析方法展開分析,旨在描述公共管理領域的研究現狀、熱點趨勢及未來發展方向。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相應的紛繁復雜的社會公共事務管理問題開始浮出水面。諸多學者以公共管理為主題,探索有效解決社會發展中出現的社會公共管理方面的問題。調查發現,公共管理學術研究的熱點往往和當前社會發展的趨勢有密切的關系。如何有效把握專家學者對于國內公共管理研究的大方向,掌握其選取的研究對象在各個歷史時期的不同特點,分析某一歷史時期公共管理的熱點和趨勢,成為公共研究專業的一個課題。分析高質量的公共管理論文的關鍵詞和主題詞的變化,能夠大致推斷出研究主題的發展趨向,以此得出我國公共管理的研究熱點與趨勢。
公共組織如何向社會提供高質量的公共物品是公共管理學要研究的重點問題。[1]目前,學界對公共管理的定義偏向于認為其是未來促進這個社會協調發展而采取的涉及社會全體成員生活質量和整體利益的調控活動。[2]因此,進行公共管理的主體只能是各級各類政府,以及對國家治理有重大影響的執政黨的各個機構。狹義公共管理,不限于指政府工作的廣義公共管理,如公共事業和所有其他非政府部門都不得越過其所管轄的范圍和事項。[3]
本文的研究工具主要是CiteSpace軟件。這是一款能夠將信息以一種可視化的方式有效呈現,并且能夠通過數據挖掘算法和文獻計量等原理形成一種具有可視化圖譜的研究軟件。該軟件的運算過程基于JAVA編程,能夠得到相關主題的研究趨勢和當前的研究熱點。
本文數據來源是CNKI中國知網文獻的數據。在CNKI的高級檢索中,把主題的檢索設置為期刊,檢索的條件為SCI和CSSCI兩個期刊,因為這兩個刊比較權威且說服力較強。檢索主題詞為公共管理,共獲得期刊3503篇,真正包含公共管理的期刊共772篇(2020年7月10日檢索)。根據1998—2020年的時間跨度,按文獻被引頻次及相關度篩選主題為公共管理的期刊共計500篇。將所需目標文獻按CiteSpace要求的參考文獻格式導出,導出之后再轉碼,最終得到本文所需的研究樣本的數據庫。
我國公共管理領域的論文發文數量呈現波動變化的趨勢。如圖1所示,第一篇出現在中國學術網絡的公共管理研究文章,是20世紀90年代末期學者李兆熙[4]在《管理世界》上發表的一篇題為“公共行政管理和公共企業管理,對市場經濟中各國政企關系的研究”的學術論文。隨后,每年相關公共管理的發文數量呈現波動上升的趨勢,到2010年左右呈現出相對穩定的波動趨勢。1998—2002年,發文量呈現緩慢上升的趨勢;2003年,發文數量呈現下降的趨勢;2003—2006年,發文量又呈現出上升的趨勢;2007年下降;2007-2009年增加;2009年達到頂峰,公共管理的研究受到學者廣泛關注。2011年與2015年有所增加,但是起伏不大。說明這一時期我國學術界對公共管理領域的研究總量在逐漸下降。(如圖1所示)

圖1 發文數量統計
論文高產的機構及主要的作者群見表1。通過運行CiteSpace軟件,將2000—2020年共20年的時間以1年為一個間隔單位,把機構設置為節點類型,TOPN=50,其他參數為默認設置。得到22個節點,3條連線,密度是0.013,綜合生成一個機構共現網絡的知識圖譜,通過圖譜分析可以發現,發文數量較多的有四所機構,分別是北京大學的政府管理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的公共管理學院、華中科技大學的公共管理學院及中山大學行政管理研究中心,發文數量分別是16篇、14篇、13篇和12篇。(見表1)這說明這四所研究機構是我國公共管理研究中發文數量較多,研究能力較強的。同時,也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除榜單上的學校以外的高校研究能力尚且不足,或者關注度不足,還存在較大的潛力。

表1 研究機構發文數量表
研究作者的具體發文數量(見表2),從研究作者發文數量來看,發文最多的是陳慶云,發文共11篇;其次是張康之,發文10篇;再次是王樂夫,發文8篇,曾軍榮發文8篇。這說明這四位作者是我國公共管理研究中發文數量較多、研究能力較強的學者。從表2可以看出,公共管理學方面并沒有特別高產的研究學者,即使是研究發文數量最多的教授,發文總數量也僅僅是11篇。說明管理這個方向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入。

表2 研究作者發文數量表
將文章中出現的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并把這些關鍵詞設置為不同的節點類型,共分為三組節點c,cc,ccv這三組節點分別為1,1,20;1,1,20;3,3,20。除三組節點之外的其他參數設置和機構參數設置,總體保持一致,并選取了LLR算法進行運算,最終得到了一個聚類網絡圖譜,顯示公共管理、憲政主義、網絡輿情、應急管理、治理、公共事務、文獻計量、研究方法8個聚類,反映了我國公共管理領域的研究熱點。通過熱點的發現,可以有效把握今后公共管理學研究的重要方向。
如表3所示,在公共管理的研究熱點中,其中以公共管理為關鍵詞的期刊發文量共457篇,居第一;以公共行政為關鍵詞的期刊發文數量為21篇,居第二;以電子政務為關鍵詞的期刊發文數量為18篇,居第三。以上三個關鍵詞代表公共管理的研究熱點。此外,如公共事務、公共政策及研究方法的研究已經不再是公共管理學研究的重點。通過關鍵詞研究公共管理的熱點,可以讓相關專業的研究學者把握住當前公共管理方向研究的重點內容。

表3 關鍵詞共現網絡聚類表
通過研究公共管理學術刊物之中的突現詞,可以有效把握這一時間段公共研究領域的熱點和趨勢,所謂的突現詞研究,就是指在某一個時間段內研究的關鍵詞被引用的頻率快速增加,那么這類文章就是當前研究的熱點。本文通過運行CiteSpace,參數設置Burstterms得到公共管理學學術文章的關鍵詞突現圖。
其中較為明顯的關鍵詞突現詞分別是2000年至2003年和2012年至2015年,其研究的突現詞分別為“公共行政”和“信息社會”,突現強度分別為3.378和2.2775;2012—2015年間突現詞為“網絡輿情”,突現強度為4.534;2012—2014年間突現詞為“公共服務”,突現強度為3.1646;2013—2015年間突現詞為“電子政務”,突現強度為8.8764;2014—2016年間突現詞為“電子治理”,突現強度為7.0917;2016—2020年間突現詞為“大數據”,突現強度為3.1016;其中,2012—2016年的“電子政務”“電子治理”和2016—2020的“大數據”,為我國公共管理目前研究的主要發展趨勢。
根據分析結果,可把我國公共管理的研究分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個階段來說明。早期研究階段(2000—2011),關鍵詞基本集中于“公共利益”和“公共行政”等。研究顯示了公共行政的幾個主要特質,一是其與政治保持相對分離的狀態,公共行政追求的是高效率,在價值觀上需要保持一定的中立;二是為了始終確保行政效率的提升,必須建立一個權力的主導中心。[5]中期研究階段(2012—2015),關鍵詞基本集中于“網絡輿情”和“公共服務”等[6];晚期研究階段(2016—2020),通過分析發現,相關關鍵的關鍵詞出現頻率較多的是“大數據”“區塊鏈”等[7]。
首先,我國公共管理的研究主題趨于穩定。如公共行政、公共服務、服務型政府、治理、大數據仍然是我國公共管理的研究焦點,這些研究主題從2000年一直持續至今,未來或將一直持續下去。穩定的管理主題反映了歷史上某一階段我國的政治熱點,也從一個方面反映了我國政府在改善自身服務方式時所做出的努力。
其次,我國的公共管理的研究總是與時代熱點不謀而合。學者們把大數據技術和區塊鏈技術及人工智能與公共管理結合起來研究,致力于通過技術上的優勢來解決公共管理領域的疑難雜癥。對于公共管理的研究應該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運用相關的理論知識,或許更有說服力。在未來,隨著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更加廣泛的使用,我國公共管理的研究主題將更加傾向于這一塊領域。
最后,我國公共管理的研究總體上還是處于低產量階段。在2009年之后,公共管理的研究論文產量呈下降的趨勢,它的研究領域開始分散,關鍵詞也比較固定,沒有太大的變化。因此,進行關鍵詞突現和聚類研究是分析我國公共管理研究趨勢和熱點的一種有效的方法。通過關鍵詞可以有效分析出當前我國公共管理研究的熱點,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前我國改革現狀和進程,通過這種關鍵詞的帶入和研究,也可以方便高校相關專業的學生把握住當前研究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