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曉明 吳紅 賀海生 王小龍 李洪林
摘要:水稻“三江6號”具有優質、抗倒、抗病、香粳等特點,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數136天左右,需≥10℃活動積溫2500℃左右。2014年生產試驗平均公頃產量10130.1公斤,較對照品種龍粳21增產9.2%。針對該品種穗長、抗倒、抗病、喜肥等特性創建并推廣配套栽培技術,對水稻優質高產品種安全推廣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水稻;“三江6號”;特征特性;栽培
黑龍江省農業在供求關系的影響下,農業種植結構有了很大調整,水稻面積不斷擴大,2019 年種植面積達到371.5萬公頃, 良種供應率達到98%以上,占全國的12%以上。近幾年,國家粳稻最低收購價格2.60元/公斤,在此政策下,水稻生產一直保持穩中有進、持續發展。黑龍江省是我國最大的優質稻米生產基地,第二積溫帶種植面積大,約占全省總面積的32.8%,是我國重要的優質稻米主產區。
1? 特征特性
1.1? 品種來源
“三江6號”是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建三江農業科學研究所和北大荒墾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以龍粳17為母本,中作香粳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經系譜法選育而成。2009年進行鑒定試驗,其代號建09-19。2015年通過黑龍江省墾區審定推廣,審定編號:黑墾審稻2015001,并申請植物新品種權,品種權:CNA20151529.9。
1.2? 品種特點
主莖12片葉,株高93厘米左右,穗長19.5厘米左右,每穗粒數109.6粒左右,千粒重24.7克左右,每穴平均分蘗25株左右。品質分析結果(兩年之間的幅度):整精米率64.8%~71.6%,出糙率81.3%~81.6%,堊白度0.4%~1.0%,堊白粒米率4.0%~9.5%,膠稠度67.5~69.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干基)19.28%~19.28%,食味品質78~80分,香粳稻穩產品種。該品種自推廣以來,品種抗倒性十分突出,基本無倒伏情況發生,適宜高產栽培和機械化收獲。
1.3? 豐產性及適應性
2013和2014兩年區域試驗產量9496.6公斤/公頃;2014年生產試驗產量10140.2公斤/公頃,分別比對照品種龍粳21增產8.7%、增產9.3%。“三江6號”作為第二積溫帶品種,在黑龍江省第三積溫帶甚至第四溫帶、吉林、內蒙古等部分地區均有種植,表現出廣闊的生態適應性。
2? 栽培技術要點
2.1? 培育壯苗
適時早播,集中播種,縮短播期,當氣溫穩定通過5℃,大棚內日均溫度超過12℃時開始播種。適宜播種期為4月5~15日。秧田管理主要是溫度管理、水分管理、病蟲害防治。
2.2? 插秧密度
一般5月10日左右開始插秧,5月25日結束,插秧時日平均溫度穩定通過12~13℃,土溫達到15℃。做到早插快發, 根據品種特性,采取30.0厘米×(12~14)厘米的行株距,每穴5~7株。插秧做到秧苗直立、不窩根、不傷苗、到邊到角, 插秧深度不超2厘米。
2.3? 肥料施用
全生育期施肥總量為,中等肥力地塊施用尿素210~260公斤/公頃,二銨110~120公斤/公頃,硫酸鉀110~160公斤/公頃。氮、磷、鉀比例為2∶1∶1,高產攻關地塊鉀比例適當增加到1.5,增施硅肥。
2.4? 收獲
完熟達90%即可收獲。用水稻收割機作業,做到單品種收獲、單品種拉運、單品種保管和單品種銷售,使產品方便銷售,增加收益。
作者簡介:段曉明(1980-),男,高級農藝師。從事水稻育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