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晴
摘? ?要: 隨著大數據成為信息時代教育發展的潮流,利用大數據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引領作用、掌握學生思想動態、提高教學質量。但是由于教育理念滯后、教師數據應用能力不強、大數據應用效果差和數據相關建設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導致大數據嵌入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理想。因此,建立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數據應用能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機制完善已經成為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 大數據?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創新
現代教育強調個性化教育,重視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大數據不僅能夠精準定位學生主體的學習需求,制訂個性化學習目標和計劃,還能夠通過數據收集分析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對不同學生進行數據分析,獲取相應準確客觀的數據對學生進行個體評估[1](47)。大數據還能夠深入分析高校群體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情況。通過對不同目標學生群體的數據分析,促進學生群體分類精細化,清晰把握不同目標群體特征,有效進行科學化教育和管理。因此,如何將大數據有效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和嘗試的。
一、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重要意義
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緊緊跟隨時代發展步伐,不斷增強時代屬性和時代內涵,加強思想的引領性,在內容和方法上實現創新,真正落實大學立德樹人的使命和任務。思想政治教育創新不僅對本學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學生成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利用大數據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的思想引領作用。高校作為意識形態的前沿陣地,既有多元文化和思潮的匯集,又承載著外來文化和價值觀對學生的思想沖擊。高校必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對師生理想信念的正向引導,培養學生健康的社會主義價值觀,不斷促進校園和社會穩定。利用大數據創新高效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將時代先進成果運用到教育的創新之舉,又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話語和表達的重要途徑,以高校學生能夠接受的話語引領學生思想道德的良性發展。
其次,大數據時代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準確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2](49)。大數據時代,信息技術帶來溝通便利性,同時學生使用網絡產生的數據構成龐大的信息資源,將大數據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教師可以根據數據信息進行整合分析,對學生群體進行多角度分析,及時了解大學生思想狀況,不僅可以掌握特定時期學生的思想動態,而且可以對某一領域、某一事件、新鮮事物對學生群體的影響形成直觀的把握,從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最后,通過大數據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提升教學質量。大數據不僅是一種工具,更是一種學習和教育的平臺,運用學生廣泛使用的網絡空間進行教學,能夠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之間的親切感,通過有效溝通和互動改變傳統說教式教學模式和固定的授課方式,通過大數據豐富思想政治教學內容,讓學生真切感受到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及黨和國家的偉大。通過大數據創新,凝聚學生的認知和思想,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
二、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問題
(一)以往教育理念束縛
以往教育模式中,教師往往是單向度教學活動,教育主要方式為講授和灌輸。大數據時代,許多高校教師仍然沒有改變傳統教育理念,不僅與現代師生主客體解構的現實情況相矛盾[3](152),還沒有準確迎合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新模式。一些教師對于大數據和網絡沒有形成清晰的認識,過于放大大數據信息對學生的負面影響,沒有看到大數據為學生發展和思政教育帶來的積極作用,滯后的教育觀念影響教育創新,影響教育教學質量。
(二)大數據工具與資源利用不佳
大數據時代教育資源和內容分散缺乏整合。大數據背景下教育資源和內容急劇增加,但是教育資源呈現出分散化、碎片化特征,沒有相應的資源整合平臺為教師提供教學資源和內容的整合和復制,難以有效利用大數據資源。教學資源供給主體單一化造成大數據資源效度的降低,網絡教育資源多由高校教師自我開發,受技術限制在資源的內容、形式等方面呈現低水平,難以滿足現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需求。此外,信息技術大眾化,信息平臺數據獲取渠道多元化,學生和教師的信息獲取途徑和能力處于同一水平,學生通過網絡能夠獲得的數據信息往往超過教師,教師大數據工具和資源使用不佳極大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權威性和影響力。而且學生通過網絡獲取的多元化數據和信息,對于脫離數據信息,以單一課堂教育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沒有體現出現代信息化教育的優越性,而且不利于師生的良性互動,不能有效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難以滿足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三)思想政治教師綜合素養有待提升
大數據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大數據的發展與應用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隨著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年齡結構優化,越來越多的教師基本掌握大數據平臺的使用技術,但是數據篩選、收集、分析、整合及應用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大數據應用層面多是理科技能,思想政治教師多是文科教育背景,專業和認知限制導致教師對于大數據的應用存在一些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師疲于準備教學內容,以及參加各項教學比賽,難以保證有足夠的時間自我學習大數據的分析和處理技能。此外,高校教師還存在數據不敏感的問題,盡管能夠運用大數據提供的信息,但是對于數據處理和分析的認知還處于淺層次,沒有認識到數據分析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只能夠簡單使用大數據信息,難以深入挖掘豐富的數據資源。
(四)基礎設施和保障機制不健全
在大數據發展推動下,高校都建立了相應的教育專欄及數據網平臺,但是大多數平臺內容相對單一,缺乏多元化,更新時間不穩定造成平臺建設和管理水平相對滯后。而且一些平臺流于形式,對于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內容難以做到有效覆蓋,難以實際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此外,一些高校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相關專業的人才從事設計、開發、管理等工作,只有平臺沒有內容,難以引導教師正確將大數據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最后數據監管相對滯后,對數據內容審核監管不到位,給大數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帶來挑戰。
三、運用大數據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路徑
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必須通過改變傳統教育理念,強化教師數據應用能力及大數據平臺建設,提升監管水平,真正實現大數據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環節。
(一)建立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師要樹立大數據意識,培養對大數據信息的敏感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積極主動應用數據,通過對數據的整理分析對現象進行整合挖掘,準確定位問題癥結,及時就相關問題有針對性地與學生進行教育、交流和溝通[4](193)。教師還應該培養創新意識,面對大學生創新意識的加強,數據資源的變化和多樣性,及時通過大數據的分析應用對學生多樣化需求進行針對性的創新,有效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迎合學生學習興趣。
其次,教師應該依托大數據形成個性化定制教學理念。針對學生個體差異和個性化發展需求,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形成的數據信息進行分析整理歸納,定制符合不同學生學習發展的個性化措施。根據學生的不同行為,對照學生的數據資料制定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應急處置措施,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和思想動態,密切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的關系,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
(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數據應用能力
專業化的大數據思想政治教師是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教師要在不斷加強互聯網思維和大數據意識的基礎上,強化對數據信息的駕馭能力。通過加強專業培訓,培養教師能夠運用海量數據分析問題的能力,將問題從信息數據剝離的能力,通過數據整理對問題進行分析,最大限度地挖掘數據價值。教師要熟練掌握數據應用平臺技術,提高信息的檢索能力和處理過濾能力。通過專題講座、線上結合線下課程學習等方式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將大數據技術與思政教育相結合的能力,運用數據準確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為特征,并制定相應的干預措施。
其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工作者的隊伍建設。通過對外引進和本校培育組建專業人才隊伍,吸收專業人才進入教師隊伍,積極與大數據公司合作,加強對相關人員的培訓,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大數據信息和內容的研發,提高專業數據應用能力,真正強化整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
(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機制完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離不開高校基礎設施的支撐。高校要加大投入完善大數據配套設施,加強數據平臺建設,確保數據平臺運行的穩定性。還要發展更加穩定和便利的校內網絡,加大對網絡技術的投入,以專業的人員進行網絡平臺的管理、維護。此外,高校還要不斷擴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資源,通過購買和共同研發為本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海量教學數據資源,引導教師和學生參與數據庫建設,共同構建滿足師生需求的數據信息平臺。而且高校要積極構建校內一體化數據信息平臺,聯合學院、教務處、圖書館等部門建立綜合數據信息系統,在合法合規的要求下授權教師數據采集等行為。
其次,高校應承擔加強數據信息監管責任,完善監管機制。高校管理部門和教師要樹立監管意識,強化信息保護意識,防止數據涉及的隱私外流造成不良后果,引導學生正確合法使用數據信息。而且高校應該建立明確的責任機制,將大數據使用者的責任落實為規章制度,強化對數據信息的監管,有效管理數據平臺,確保數據信息安全。
互聯網時代,人們對現實組織群體依賴程度出現明顯下降的趨勢,大數據技術的發展與成熟,人們的認知和行為都在網絡被記錄,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利用網絡關系開展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教師通過發現核心個體,發揮核心作用帶動子群發展,并且制定不同對策凝聚子群,在學生中間構建學習共同體,提升教育有效性。還可以利用可視化網絡結構科學呈現院系、班級等不同層級的學生關系,科學開展相關教育和管理活動。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應在大數據時代走得更遠。
參考文獻:
[1]徐永利.大數據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8(12).
[2]李懷杰,夏虎.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模式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05).
[3]季海菊.轉型何以必要: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南京社會科學,2017(09).
[4]張崔英,謝守成.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變”與“不變”[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