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杰
摘? ?要: 近年來,在高等教育逐步大眾化的時代背景下,人們越來越重視教育的質量和內涵式發展,輔導員名師工作室已成為推進輔導員隊伍發展的新型工作模式。明晰高校輔導員名師工作室的意義和培育策略可以有效提高輔導員的專業水平和專業技能,不斷促進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發展。
關鍵詞: 名師工作室? ?現實意義? ?培育策略
一、高校輔導員名師工作室的內涵
(一)名師輔導員的內涵。
名師輔導員是名師工作室的負責人、主持人和帶頭人,更是工作室的核心、主體和靈魂,形成輔導員名師工作室的首要前提是有優秀出色的名師輔導員。首先,名師輔導員應該是眾多優秀輔導員中的佼佼者,有著突出的工作理論成效及豐富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經驗。成為名師輔導員的基礎首先要是一名優秀的輔導員,能夠對工作中遇到的種種問題經常性地進行自我反思和總結。其次,名師輔導員應當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總結者。認真學習和把握當代大學生的個性特征和成長成才的規律,這就要求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加強對政治理論的學習和強化,時刻關注國家新聞和國際形勢,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并運用在育人實踐中。最后,名師輔導員應當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時刻注重從生活點滴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善于疏導學生的心理和情緒,指導學生就業創業,不能只拘泥于具體繁雜的工作,應成為大學生的理解者和解讀者。
(二)名師工作室的內涵。
當前對于輔導員名師工作室的內涵沒有很明晰的界定,是目前一種較新的學習共同體的工作形式,教育部和教育廳不干預名師工作室的活動和組織,一切事務都由其負責。目前國內高校名師輔導員工作室主要有以下兩種類型:一種是以輔導員名字命名的省級研究所,另一種是高校自己成立的輔導員名師工作室。輔導員名師工作室雖然名稱和研究方向不盡相同,卻有著相同的屬性,都以“名師輔導員”為核心和領頭人,通過交流分享、經驗探討、學術研究等豐富多彩的形式促進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發展,發揮名師輔導員的模范作用,挖掘輔導員的潛能,對內有凝聚和帶動的作用,對外有示范和引領的重要意義。名師工作室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目標性。高校輔導員名師工作室這一平臺要能為普通輔導員的工作發展提供示范和引領作用,基于共同的目標和愿景,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成為輔導員發展的示范和榜樣。二是團隊性。高校輔導員名師工作室是由優秀的輔導員組成的輔導員團隊,工作室的發展需要以名師輔導員為中心的每一位成員的團結協作,是整體的、團隊性的共同發展。三是實踐性。“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名師工作室不僅要有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研究能力,主動探尋學生工作的突出問題和規律性的特征,總結成相應的工作理論,還要付諸行動,用實踐驗證理論,解決在實際學習生活中學生遇到的現實問題和內心困惑。
二、高校輔導員隊伍中引入“輔導員名師工作室”的重要性
輔導員名師工作室是由在該領域有豐富經驗的老師擔任主持人,把學校里有著相同目標和研究方向的輔導員聚集到一起,在專業化的視角下,以談心沙龍、專家講座、討論探究、交流反思等多種形式開展活動的學習型、研究型輔導員隊伍。名師工作室這一平臺的搭建可以為輔導員們提供良好的理論指導、經驗的分享交流和優質的培訓服務等,理論結合實踐,探索出高校創新的育人模式機制。
(一)有助于輔導員自我定位,科學規劃職業。
輔導員名師工作室的成立不僅能讓輔導員對自身有更明確清晰的認識,還對自己的研究方向在一次次的交流探討中不斷深化,能夠進一步認識到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從而更好地進行職業規劃,實現職業目標。
(二)有助于輔導員優化知識結構,提高職業技能。
高校輔導員名師工作室通過專家講座、分享交流、專題研討等多種方式開展學習活動,這種信息共享的方式打破了原來松散的輔導員關系的格局,把各個輔導員在專業背景、學術研究、個人特長等方面的優勢最大限度地整合,形成工作室各成員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優良協作關系。輔導員的知識結構和職業技能在這種資源共享、團結協作的學術氛圍中不斷得到提升,實現工作室全體成員的共同發展和共同進步。
(三)有助于輔導員開展專題研究,緩解職業倦怠。
長期煩瑣的工作會令人產生一定的職業倦怠感。輔導員名師工作室為大家搭建了一個可以交流、分享、學習的平臺,在提高輔導員的自我認同感的同時,緩解這種職業倦怠感。在這個平臺上,輔導員可以以在學生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為切入點,形成專題研究,深入分析探討,尋求最佳的解決此類問題的方式方法,并及時轉化為科研成果。理論結合實踐,將成果付諸實踐中,不僅體現了輔導員的學術研究價值,還增強了輔導員的自我認同感和職業成就感,有利于緩解職業倦怠。
(四)有助于輔導員加快專業化進程,拓展發展空間。
高校輔導員名師工作室的成立改變了以往“單槍匹馬”的工作模式,在全校范圍內,將有著相同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標的輔導員聚集起來,在工作室主持人的引領之下,交流分享、取長補短、共同探討、團結協作,形成個體的認知和情感的提升。在這個學習共同體中逐漸有了歸屬感和認同感。在實踐基礎上,逐漸形成成體系的育人模式和工作方法,最終讓輔導員的專業水平和專業素養得到有效提高,不斷拓展發展空間。
(五)有助于輔導員“老帶新,傳幫帶”可持續成長發展。
輔導員往往是剛剛畢業的高校學生干部,雖然具有一定的學生管理經驗,但是作為老師的工作階段的學生管理和學生時期的學生管理依然存在角度、定位等的差異性,新的學校的管理特點會造成新進輔導員的不適應性和經驗欠缺性。這就需要輔導員名師工作室里面優秀的、有經驗的輔導員進行相應的導師傳幫帶,幫助他們迅速成長,形成一個良好的育人成長可持續環節,形成良好的管理梯隊。
三、高校輔導員名師工作室的培育策略
高校輔導員名師工作室是近年來新興的學習型組織,是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發展的新形式,運行機制和發展規劃還不夠成熟,加強輔導員名師工作室的培育可以給輔導員未來發展提供更多的資源和平臺。
(一)明確發展目標,促進團隊共同成長。
輔導員工作室的建立是以學習共同體這一理論為基礎的,團隊的力量可以達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高校輔導員名師工作室作為輔導員成長共同體來說,需要有明確的發展目標,并據此制訂相應的發展計劃和規章制度。高校輔導員名師工作室作為一個工作團隊,以共同的目標把不同專業背景、知識結構的教師聚集起來,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朝著專業化的方向不斷前進。所以,輔導員個人和工作室團隊應該秉承集體學習、合作探究的思想,把共同的發展愿景作為目標,并產生為此不斷努力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工作室的主要任務是依據不同的學生工作,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學風建設、大學生心理健康等展開專題討論和深入研究,再依據研究成果付諸實踐,通過這種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的過程和模式,不斷促進輔導員的個人成長和職業發展,朝著專業化的方向逐步前進。
高校輔導員名師工作室首先要有一位名師輔導員,科研能力和實踐經驗都是輔導員隊伍中的佼佼者,在工作室中起到核心的引領作用。工作室要定期組織交流分享、經驗探討、學術研究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輔導員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依靠集體智慧,積極進行課題轉化。把在學生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及時轉化為研究課題,深入探討,充分挖掘每位輔導員的內在潛能。
工作室的發展離不開學生助理的付出和勞動,工作室團隊的共同發展體現在學生助理的發展和成長上。今后,輔導員名師工作室還要繼續探索多種活動形式和宣傳方式,充分發揮學生助理的才能和潛力,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
(二)建立健全制度,營造良好的團隊氛圍。
高校輔導員名師工作室要制定相關工作室規章制度和工作方案等保障工作室各項活動和研究開展順利進行。高校要為輔導員名師工作室提供所需的活動場所和經費支持,便于輔導員進行交流、培訓和學習。要做到“引進來和走出去”,引進校外專家學者、教授等開展主題講座,為輔導員開展培訓課程;工作室成員要積極走出去,通過考察調研學習先進的理論知識和工作模式,工作室要多組織相應的培訓和拓展訓練,為學術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全方位提高輔導員的業務能力和科研能力。
赫茨伯格曾經在“雙因素理論”中提出:“影響人們工作動機的因素主要有激勵因素和保健因素。”在工作室這一團隊中,激勵機制是很重要的,它能提高成員的滿意度,使其充滿活力,而且有可能對成員們產生更大的激勵作用。
(三)理論結合實踐,助推工作取得實效。
輔導員日常學生事務工作量大,且煩瑣復雜,可謂“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工作室當中的成員都是高校一線輔導員,難免有的輔導員在時間上保證不了,幾乎沒有完整的時間參與活動,但是充足的實踐才能保證活動的質量,如果缺乏集體學習的時間,團隊化學習的互動和反思就會受到限制。為了更好地處理學生事務,要找到適合的工作方法、探索規律,才能擠出更多的時間策劃和安排工作室的活動。
通過工作室的交流分享會,輔導員將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和案例進行分享,結合團隊的力量共同商討出最佳的解決方式和方法,并將研究成果及時轉化為專項課題,再應用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做到理論結合實踐,將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總結規律、升華思想,最終運用到工作實踐中。工作室是基于學習共同體理論成立的,要堅持一加一大于二的團隊理論,構建專業背景、知識結構、行事風格都不盡相同的輔導員工作室團隊,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根據不同成員做好工作的分工和安排,朝著專業化、職業化的方向發展。
綜上所述,高校名師工作室的建設可以實現輔導員和大學生的共同培育,是加強學生管理工作、優化思想政治教學、促進輔導員專業化的新舉措和有效途徑。工作室的開展既有利于促進輔導員朝著專業化、職業化的方向發展,又有利于對大學生基本素養和綜合能力的培育。筆者認為,輔導員應該充分利用名師工作室這一展現平臺,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結合當前時代形勢和學生特征,采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分析探討學生工作中的共性規律,積極探索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優化方式。
參考文獻:
[1]胡建新.關于高校輔導員專業發展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09(10):106-108.
[2]陳迪英.高校輔導員的角色沖突[J].高等教育研究,1996(1):68-70.
[3]田一灑.學習共同體視角下的高校輔導員名師工作室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19.
[4]明麗娟,榮梅生.高校輔導員工作倦怠的風險及其對策[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8,10(6):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