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亞


[摘 要]單元導讀能更好地發揮專題單元的整合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教材的語文要素落實的功能。教師通過研讀單元的教材解讀,設計把握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學習指向、初知內容引導學生理解大意、圖文并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觀察實踐活動調動學生習作欲望等教學策略,使單元導讀的語文要素得到落實,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關鍵詞]語文要素;單元解讀;導讀課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16-0086-02
通過單元導讀課,了解本單元的學習主題,激發學生的學習求知欲望。指導學生收集本單元相關學習資料,能為本單元學習做充分的準備,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使單元導讀的語文要素得到落實,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下面就以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為例,對導讀課的價值與實施策略進行探析。
一、單元導讀課價值探尋
為了能更好地優化單元導讀課,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教師應從單元教材解讀入手。
1.認識單元性質屬性
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是一個特殊單元,特殊表現在這是一個習作單元。從三年級開始每一冊當中都有一個習作單元,習作單元出現改變以前完全以閱讀為中心的編排,在重視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的同時,引導語文教學更加要關注表達,強化寫作能力的培養,改變了多年來語文教學重閱讀輕寫作的狀況。這個單元的兩篇課文第15課《塔船的鳥》、第16課《金色的草地》和兩篇寫作范文《我愛家鄉的楊梅》《我家的小狗》,都是以觀察為關鍵能力的。
2.勾連單元內在聯系
教師發現習作單元具有內在聯系,那就是從閱讀中學習表達方法,通過交流平臺歸納梳理提煉學習方法,在初試身手當中初步嘗試運用,而寫作例文是進一步感知方法,寫作就是幫助學生形成單元學習成果,也就是在這個單元學習中閱讀鋪路,讀中學習,整體推進,逐步提升。(見圖1)
3.聚焦單元整體目標
課程標準指出: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愿意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這個單元的核心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留心觀察,細致觀察的意識和興趣,把所觀察的寫下來。因此這個單元所有的任務都應當服務于這個核心目標,第五單元整組單元目標設計(表1),讓我們一目了然。
二、單元導讀課實施策略
在單元導讀課教學中,教師的實施策略主要是以從整體到局部著手的設計思路,來培養學生學習單元的興趣,激發學生對單元內容閱讀和習作學習產生欲望。
1.把握目標 , 幫助學生學習指向
語文教材從三年級開始有一個新特點,在每個單元的篇章頁里都把雙線主題隱藏在字里行間。這雙線主題對于教師教材解讀及教學的重難點把握和如何解決難點都是重中之重。
例如三年級上冊的第五單元篇章頁,是一個寧靜的夜空掛著一輪彎彎的月亮,下面有位小女孩在仰望天空,圖片上配著雙線主題的優美的文字。教師讓學生自由讀讀這些簡短的語言,問學生重點詞句是什么,再讓學生把認為重點的詞句劃出來,再把劃出來的詞句多讀幾次,教師總結劃出詞句:留心觀察,把仔細觀察的所得寫下來,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請學生在后者前面寫上人文主題,再在前者前面寫上語文要素,最后教師小結出觀察兩個字,把它寫在圖上小女孩的旁邊,再讓學生說說本單元的雙線主題是什么?這時候學生會明白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發現生活中的美,單元語文要素是指向閱讀的是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指向習作的是仔細觀察,把觀察所得寫下來。
教師利用快速瀏覽滲透本單元的語文要素,來讓學生初步理解單元主題,為整個單元學習指明方向。
2.初知內容,引導學生理解大意
學生要對整個單元課文內容有初步整體的認知,這對學生學習本單元有幫助。
首先從題目瀏覽,讓學生翻到語文書的目錄來讀一讀三上第五單元這個單元課文的題目。教師問從題目你們發現了什么?學生答:第15課寫動物,第16課寫植物,后面的兩篇例文也是先寫動物和植物的。教師接著引導:作者都是怎么寫出來的呢?原來作者是通過仔細觀察才寫出這么優美的文章來的,是的孩子們,這個單元是習作單元,是要通過觀察把所觀察到的寫下。只要你們仔細觀察也會寫出好得文章。最后教師安排了十分鐘的導讀課讓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并留足充裕的時間給學生思考,讓學生對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進行交流,讓學生找出這個單元主題是什么。
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初步學習本單元的內容,引導學生大概了解課文的大意,也就是讓學生知道學什么。
3.圖文并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最好的老師是興趣。在課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可以通過欣賞圖片的形式來展開。
例如三上第五單元的主題是觀察,本單元篇章頁是一個小女孩在抬頭仰望天空,靜靜地觀察掛著彎彎的月亮和鑲嵌著滿天星星的夜空情景。教師在上導讀課時,可以利用這張圖畫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問學生這幅美麗圖畫主題是什么呢?用一詞語來概括。請你寫在月亮旁邊。學生寫得五花八門,教師先請寫得不是很合理的學生講,并說出理由,學生紛紛舉手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后再請寫得正確的學生發言,并讓其說出理由:“小女孩仰著頭仔細地觀察天上的月亮和星星,所以我把這幅圖的主題定為觀察。”由此,學生發現原來這整組課文的主題就是留心觀察。
此時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而然提高了,從而打開學生學習本單元之窗。
4.觀察活動,調動學生習作欲望
在學生明白本單元的習作是寫觀察周圍事物之后,教師就要在導讀課中提前安排好觀察的實踐活動。要明確可觀察的對象為習作素材,并讓學生做好觀察的記錄,真正地實現觀察的層次性,一步一步地留心觀察,從而做到每一次觀察都會有新的發現,這樣觀察才會落到實處,從而為后面本單元習作做好充分的鋪墊。學生可以從觀察動物的外形和活動,或者是和動物發生的趣事著手。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仔細觀察植物,可以從植物的形狀、顏色、味道等等上指導學生留心觀察。本次習作需要持續多次觀察,而不是只觀察一次,就能把本單元觀察作文寫好的。
【案例1】觀察綠豆的生長就觀察一次行嗎?顯然行不通,觀察綠豆發芽過程需要持續觀察,有可能要好幾天才能長出豆芽,特別是天氣冷更需要長時間的觀察。這個單元的教學一開始我就在教室里用透明的一次性杯子發豆芽,這樣便于學生觀察杯里的綠豆變化,杯子底下放濕的餐巾紙,上面放入一些綠豆,讓學生持續多次的觀察,并把觀察所得記錄下來。我還設計了觀察記錄單,以方便學生進行記錄。
要關注雙線主題,讓孩子由衷地感受到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讓我們孩子去看去聽去感受,由衷感受到原來美就在身邊。
整個單元導讀課如果上好,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都會容易了許多。學生單元導讀課上,學習興趣提高了,到了上正課時,也會學得特別投入。上課時可以直接進入課文內容重點知識的分析,課堂效率大大提高,課堂教學也順暢多了。
導讀課有助于了解本單元的重點內容,找準語文要素,教師要利用好教材和提供的學習資源,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方法和相同的教材相互交叉、相互影響、有機整合中拓展思維,使本單元的雙線主題充分地落實到每一課,為學生以后的語文素養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責編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