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俊
[摘 要]層遞式教學法是一種高價值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是將寫作知識依照難易程度,分層傳遞給學生。基于語文學科的綜合性,教師在應用層遞式教學法時,應當將習作訓練內容分散到課內外閱讀教學與實踐活動中,以積累字詞、豐富語言風格、開展實踐訓練的順序對學生進行層遞式的習作教學。這樣的層遞式教學以素材、理論、生活經驗為起點,以寫作技巧訓練與學生個人風格為過程,最終達到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層遞式教學法;讀寫結合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16-0084-02
作文是一項綜合性的文學活動,對創作者的字詞理解、實踐經驗、表達理論積累與應用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因此,要提升創作者的寫作能力,就需要對其進行綜合性的教學。而在小學教學中,由于學生學習能力的限制,教師不能一次性將綜合性的內容完全傳授給學生,而是應當采取層遞式的教學方法,將綜合性的寫作教學內容融合在閱讀教學及課外實踐活動中,以此逐步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結合閱讀教學,積累作文素材
(一)結合課文好詞好句,奠定學生寫作基礎
詞匯積累是小學寫作教學最基礎的內容,也是閱讀教學中較容易被教師忽視的內容。在層遞式的寫作教學中,教師首先應當關注學生的詞匯積累情況。對此,教師應當基于閱讀教學,引導學生積累可增強文章色彩的詞匯,為提升寫作質量做好準備。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實際理解、記憶能力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比如,在二年級的《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重點引導學生關注碧綠與雪白這兩個詞匯。教師可以從造句、解釋詞語這兩個方向加深學生對這兩個詞匯的理解。首先,教師可以先詢問學生什么是“雪白”,學生的解釋基本為像雪一樣白。然后教師再提問學生生活中還有什么是“雪白”的,并且提示學生觀察教室和同學。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從不同的角度得到了答案,如同桌的牙齒雪白雪白的,教室的墻壁也是雪白的。通過這樣的引導,教師能夠從低年級開始,以契合學生能力的方式讓學生積累詞匯,并且懂得在表達中應用詞匯。
(二)結合教材語言風格,豐富學生寫作思路
語言風格的積累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以及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在積累豐富的語言風格之后,學生在寫作時便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而不是只能以直白的語言將自己的滿腔深情以扭捏造作的方式表達出來。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當采取合適的方式讓學生明晰語言風格對情感表達的影響,以此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
以《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課為例,這是一篇情感歡快的文章,語言優美,且通俗易懂。在閱讀教學時,教師應當適當引導學生感知課文語句中的情感,并引導學生將語句中的詞匯應用與情感以及語句風格聯系在一起。比如,在第二至第九自然段的分析教學中,教師可以設問的方式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啟發與引導。比如,教師先提問學生,這些自然段中的情感是快樂還是傷心呢?學生能夠依據自己的實際感知得出快樂的結論。然后,教師再提問,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來快樂呢?此時,學生們的回答便具有差異性,有的認為閃閃發光等詞匯表現了快樂的情緒,有的認為像彩色的地毯等描述表現了快樂。如此,學生對語言的情感表達便有了初步的了解。最后,教師再肯定學生的思考結果,并引入課文例子:快樂者和悲觀者對同一景色的不同描述。通過這樣的引導教學,教師能夠增強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并能夠提升學生借助語句、詞匯表達情感的能力。
二、基于學生能力發展,設計層遞寫作任務
(一)結合閱讀教學內容,設計技巧訓練任務
在層遞式習作教學中,微寫作是循序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且有效方式。由于學生在能力方面的差異性,教師在設計微寫作任務時,也應當應用分層理念。具體而言,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仿寫、續寫等多種類型的微寫作方向,并且在不同的方向設置不同的寫作標準。在設置任務后,教師可以指名或者讓學生自主選擇寫作的任務。
在教學不同文章時,仿寫、續寫等寫作任務的難度也不相同。以四年級下冊的第五單元為例,這一單元的習作主題是寫游記,該單元的兩篇文章描寫的角度并不相同。《海上日出》這一篇文章主要描寫的是一個地點的靜態景象以及動態變化景象,而《記金華的雙龍洞》描寫的是不同地點的景象。因此,在教學完這兩篇文章之后,教師應當分別為學生布置仿寫、續寫等不同類型的微寫作任務。比如,在《海上日出》一文教學之后,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播放震撼的“山頂日出”視頻,要求學生在看完視頻之后,仿照課文的某一段落或者寫法進行寫作。并且,在布置任務之后,教師應當提示學生基于自己的能力為自己確立寫作的目標。如平時寫作能力較弱的學生,應當抓住一個瞬間,精心雕琢一段話。而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則應當仿照第三自然段,以自己的語言將自己對視頻中日出時的天空、云層的顏色變化過程形象地記錄下來。
(二)結合學生閱讀感受,發展個性寫作風格
當前階段的小學教育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音樂課、美術課、體育課等課程在小學生的生活中占據較大的分量,而學生們各自最喜好的學科也因為性格、天賦的不同而存在差異性。由于喜好而產生的差異性既是思維的體現,也是發展學生個體寫作風格的基礎。因此,在引導學生完成微寫作任務時,教師應當基于學生的差異,鼓勵學生在仿寫等任務中融入自己的個性化寫作特征,以便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微寫作過程進行觀察,并基于學生的寫作內容給予學生必要的啟發與引導。
比如,在《海上日出》的仿寫訓練中,雖然所有的學生描寫的都是同一段視頻中的景象,但是由于學生個人的選擇不同,可供描寫的內容也并不相同。比如,一位學生由于寫作能力的限制,選擇的仿寫內容是描繪太陽完全升起的景象,如課文倒數第二段與第三段的內容。但是相較于課文中的多變的云彩,教師提供的30秒的快速視頻中只有海面、遠處的高樓以及澄澈的天空。因此,該學生在寫下金黃色太陽、海面灰暗等直接的描述短語后便無從下筆。對此,教師可以先幫助該學生確定相似的情況,如倒數第二段太陽對周圍環境的顏色渲染。然后,教師再引導該學生抓住太陽未出與已出兩個階段海面、高樓、天空顏色的變化。最后,教師讓該學生想一想自己對上述內容的第一印象。在教師的引導與啟發下,該學生由于其喜好美術的個人傾向,將太陽比作迸出的墨汁,以墨汁暈染白紙的比喻形象地描繪出了太陽將金黃色刺眼的光芒潑灑在天空、海面、高樓中的景象。如此,該學生能夠提升結合生活經驗寫作的能力。
三、設置課外實踐活動,突破學生寫作難點
在對學生進行層遞式的習作訓練過程中,教師還應當基于本單元的習作訓練主題,為學生設置課外實踐任務,讓學生能夠在實踐中體驗閱讀學習中對課文的學習成果以及微寫作訓練過程中遇到的描寫難點。如此,教師能夠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表達儲備,使學生做好單元習作主題訓練的準備。在設計實踐活動中,教師應當基于習作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距離”,為學生設計體驗或者觀察實踐活動。
比如,在《海上日出》這一課的教學之后,學生通過課文理解到日出是一種壯觀的景象,而在課堂上的微寫作訓練中,學生借助簡短的視頻片段、自己的想象力對日出的壯觀景象有了一定的理解。那么,學生還欠缺的便是對日出或者是日落的親身體驗了。對此,教師應當結合每日的日記作業,為學生布置觀看完整日出或者日落的體驗任務,并要求學生仿照微寫作經驗,再次進行較為完整的寫作。在為學生布置完實踐任務后,教師需要對學生做出提醒,如準備好墨鏡、手表、制定好計劃等。為最大程度提升實踐活動對學生寫作能力發展的效果,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設計實踐單,在實踐單中設置好起床時間、太陽出現時間、太陽完全升起時間、周圍景物色彩與形態變化等空格,以便學生在觀察時有條理地記錄自己的瞬間感受。通過體驗、填實踐單、寫日記,教師既能夠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又能夠在這個過程中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此外,教師還應當在實踐后收集學生的實踐單以及日記,并將這些內容與學生在課堂上的微寫作作品進行比較,以此了解學生是否有進步,或者發現學生依舊存在的寫作問題。如此,教師在設計單元習作教學內容時,便更有針對性。
綜上所述,寫作是對小學生綜合素質的考量,而寫作教學也是對小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應當應用層遞式教學法,仿照教材對閱讀教學內容的安排,將單元性的習作內容合理分解到本單元的閱讀以及其他教學內容中,以讀寫結合等方式從多個角度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鍛煉、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如此,教師既能夠避免出現習作教學內容過于繁雜,學生難以有效吸收理解的情況,又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發展,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 參 考 文 獻 ]
[1] 韋嘉敏.淺談層遞式教學在作文教學中的價值[J].中學語文,2019(21).
[2] 鐘志杰.芻議層遞式教學法于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相關運用[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03).
[3] 馬克林,蘇國泉.談小學作文教學中層遞式教學模式[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9(14).
(責編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