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蓓 楊丹元
【摘要】自我導向學習(Self-directed Learning)是一種指導和調節學習的能力,它與學習者的終身學習密切相關,而他們如何管理時間是SDL過程中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國內,有關非英語專業研究生時間管理的相關數據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因此,筆者以亞力克·麥肯錫的時間管理理論為基礎,探討非英語專業研究生的時間管理經驗,這將有助于理解時間管理策略在以自我為導向的學習模式中所具有的重要性。本文將探討自我導向學習模式下非英語專業研究生在管理時間時可以使用什么策略達到預期的學習結果,以此使他們成為合格的終身學習者。
【關鍵詞】自我導向學習;時間管理;計劃行為理論
【作者簡介】杜蓓(1979-),女, 云南大理人,云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楊丹元,云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一、引言
在當今的教育體系中,自我導向學習(SDL)是一種基本的教育理念。目前,它被視為成人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并越來越多地應用于高等教育。在培養非英語專業研究生外語能力的同時,還應該幫助他們在學術上具備批判性思考能力,自我導向學習模式就是實現這些目標的途徑之一。
針對可能影響自我導向學習過程(特別是在計劃、組織、指導和控制階段)的因素,不少學者已經進行了相關的研究,例如:問題導向學習、教師經驗的質量、動機的關注、時間管理。在所提到的幾個因素中,時間管理是影響學生自我導向學習的關鍵因素之一(Balapumi & Aitken, 2012) 。然而,一些研究表明,學生經常低估自己的能力,有時也會因為時間管理不當和效率低下而失敗。傳授學生時間管理技能可以提高他們有效且成功地處理任務的技能。
1994年,著名時間管理專家亞力克·麥肯錫提出了一個時間管理的理論模型,并成為有效處理時間管理的標準。他認為,獲得技能并隨后付諸行動,可以使人實現對時間更大的掌控。麥肯錫的模型在其研究時間管理的方法中具有廣泛的實用性,其中涉及計劃行為理論(TPB)。而且,他的理論還率先通過調查該理論基礎和對時間的控制感之間的聯系,來仔細研究時間管理行為和計劃行為理論之間的關系。
在我國,一些研究表明,絕大多數學生無法在自我導向學習模式中以最好的方式管理和利用時間。此外,還缺乏定性研究以闡述影響他們有效管理時間的策略。因此,基于麥肯錫的理論和實驗參與者的體驗,筆者期望該理論有助于指導目前的研究,并將新的學習策略添加到現有的非英語專業研究生的外語學習中。
二、研究方法
1.研究目的。自我導向學習(Self-directed Learning)是一種指導和調節學習的能力,它與學習者的終身學習密切相關,而他們如何管理時間是SDL過程中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國內,有關非英語專業研究生時間管理的相關數據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因此,筆者以亞力克·麥肯錫的時間管理理論為基礎,探討非英語專業研究生的時間管理經驗,這將有助于理解時間管理策略在以自我為導向的學習模式中所具有的重要性。本文將探討自我導向學習模式下非英語專業研究生在管理時間時可以使用什么策略達到預期的學習結果,以此使他們成為合格的終身學習者。
2.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為云南師范大學25名非英語專業研究生,他們的專業涉及教育學、歷史、經濟和體育,對研究對象沒有年齡和性別的限制。
3.研究理論。時間對人類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時間是每個人在同等數量上可獲得的唯一最稀缺的資源。管理時間就是將任務按照優先級的順序進行分配,并且努力實現計劃。阿蘭·拉金提出,時間管理是由原則、實踐、技能、工具組合起來的統一系統,它們共同作用,從而幫助學生從時間中獲得更多價值,目的是提高學習質量。時間管理要求學生熟悉時間管理策略,比如優先處理重要的事情,關注對成功至關重要的關鍵問題。不恰當的時間管理技巧,如時間分配不當或考試前最后一分鐘的準備,都可能導致學習成績不佳。因此,時間管理技能在學生的學業表現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這意味著優先排序、提前計劃和避免拖延等策略,對于幫助學生獲得最好的學習結果是至關重要的。
優先排序是把需要做的事情先列出來,也就是把最緊急、最重要的事情按順序排好。對日常學習進行優先排序對學生來說是成功進行時間管理的關鍵。當你確定好優先順序以后,你要確保先完成最重要的任務。學生在優先排序方面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行動晚,最重要的事情不應該受最無關緊要的事情的支配。
此外,計劃是一種必要的時間管理技能,因為它允許學生在特定的時間來完成一項任務。精心計劃可以節省大量時間。成功的時間管理的關鍵是計劃并保護計劃好的時間。那些說自己沒有時間的人,不是沒有計劃,就是沒有計劃好時間。如果你計劃好做什么,什么時候做,然后堅持下去,那么你就會有時間。雪倫·?梅里安指出,自主學習的過程包括制訂學習計劃、設置學習目標、選擇學習策略、學習方式等,在整個過程中要做到自我監控和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評價,這樣做可以直接影響個體自主學習的質量。
4.研究資料。研究資料由25份訪談組成,包括一個用于啟動對話的半結構式訪談。以下是訪談中的問題示例:(1)你在學習和私人生活中如何管理時間?(2) 你覺得你在控制你的時間嗎?(3) 你是否在最佳時期內實現了英語學習目標?這些問題可以使對話圍繞主題展開。通過設計此類訪談,揭示了非英語專業研究生如何管理時間,以及他們是否認為他們控制了自己的時間來實現自我導向的英語學習目標。
整個過程利用內容分析法,分析了豐富的文本描述,以期獲得參與者的體驗。數據分析包括閱讀和分析參與者對問題的回答。所有被認為對研究主題至關重要的陳述或短語都被提取出來以表達豐富的含義。
三、研究結果
訪談產生的主題可以和“管理過程”聯系起來。參與者基于SDL實現他們期望的英語學習成果,在這個過程中這些步驟逐一得到反映。這個過程有四個步驟:計劃、組織、指導和控制。
第一個主題是“如何計劃有截止日期的任務清單”。參與者在自我導向學習模式下,實現他們在公共英語課程中的學習結果。參與者講述了他們的最佳實踐活動,通過分析他們的陳述,產生了三個分支主題,即提前計劃、設定時間框架和確定可測量、可實現的活動計劃。所有的研究對象都認為計劃是處理任何課程的最基本的組成部分之一,它包括提前計劃學習任務。其中一位參與者分享了她關于設置時間框架的經驗:通常如果我集中注意力,而且有一個精心準備的計劃,大多時候我都在最佳時間實現了我的目標。我通常設定截止日期給自己動力。由此看出,提前計劃和設定時間框架是參與者實踐應用的兩個值得注意的策略。然而,另一位參與者在他的敘述中提到了制訂一個可衡量的、可實現的計劃的重要性:“有些目標的實現需要的時間比我預期的要長。娛樂活動或沉迷于社交媒體是使我分心的主要原因。而且,在學習日或周末,社交活動要占用很多時間。因此,我要確保做我可以衡量和能完成的學習任務。”因此,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第一個主題強調了計劃英語學習任務對于非英語專業研究生的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三個分支主題闡明了參與者為了跟上他們期望的學習結果而采用的最常見的策略。這被稱為“戰略規劃”,它被描述為設置單一或集體目標,設計干預措施以便實現目標,最后收集資源以實現最終目標(Mintzberg & Quinn,1996)。
第二個主題是“組織學習任務”。參與者為了達到他們期望的學習結果,組織和指導有關策略。首先,他們對學習量和作業進行分配。所有參與者都認為組織有助于完成分配給他們的所有任務。一位參與者提及:我總是試圖將一周的學習任務列出來,任務是根據優先次序來安排的。我的時間得到分配,進而把私人生活和學習任務分開來。參與者明白分配任務是組織和指導的一個重要方面。這個過程能夠顯示出每個人在普遍的社會模式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責任、關系和執行標準。其次,他們相信團隊合作可以組織和引導人們朝著共同目標前進,可以利用好時間、精力和資源。但是,他們認為在團隊里學習需要有效的領導能力、時間管理技能和團隊合作精神,以完成預期的目標。最后,參與者主動從可以幫助他們實現目標的人那里尋求指導,即獲取專家的建議和意見。他們都認為一個優秀的顧問會提供建設性的批評,而不是發表破壞性的評論,因為這樣會冒犯個人或整個團體。第二個主題代表了參與者為了達到英語課程預期學習成果時所使用的各種策略。
第三個主題是“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從參與者的敘述中,筆者觀察到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對還是錯。所有參與者都意識到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之間的差異以及對自己的影響。對他們來說,自我評價就是回顧自己經歷過的所有步驟,比如重新審視學習過程,看到時間管理在其中是如何進行的。而自我反省是一種能力,是對整個時間管理的反思,看看它是如何影響自己的學習英語過程以及目標的。這種認識幫助他們設定自己的優先事項,高效地管理自己的時間。其中一位參與者強調了自我反思在時間管理中的重要性:“我喜歡在一周開始時仔細計劃時間,但要有點靈活性。知道了我想參加這周什么樣的社交活動,我需要計劃我的時間,把學習放在優先地位。”當然,在自我評估和反思之后,參與者發現了他們之前忽略掉的另外一個方面——恢復他們學習動力的一個方法就是和家人或者朋友一起放松一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和方法來應對疲憊的學習。
四、結語
本研究確定了非英語專業研究生在學習英語方面使用的幾種策略,它們都與有效的時間管理有關。這些策略基于麥肯錫的時間管理理論,同時滿足了預期的學習成果。計劃在管理任何類型的課程中都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學生必須提前計劃好自己的一天,以便最好地利用時間。此外,規劃可以提供方向感,激勵自己按時完成任務。所有的研究對象都認為,對給定的學習任務進行適當的組織有助于他們完成分配給他們的所有任務,并且任務分配是組織和指導他們時間的一個重要方面,他們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時間。
在管理過程中,計劃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它將所有的責任和任務合并、協調和組織起來,以實現特定的目標。而引導則是根據領導力和原則以及管理過程中的專業知識,引導自己和一群人朝著實現目標的方向前進。在時間管理的過程中,特別是在SDL方面,教師不僅組織和引導學生,還要優化資源利用(書籍、電子期刊、課件等),激勵學生的專業成長和發展,并獲得專業能力。
綜上所述,時間管理被認為是自我導向學習模式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本研究的結論是,如果按照亞力克·麥肯錫的時間管理理論去實施時間管理策略,可能會產生積極的結果。挑戰和缺陷通常是在時間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可以通過采用積極的管理過程有效地緩解和解決。
參考文獻:
[1]阿蘭·拉金.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和生活[M].北京:金城出版社, 2007.
[2]李志洪.麥肯錫時間分配法[M].海南:南海出版社,2017.
[3]雪倫·梅里安.成人學習理論的新進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4]Balapumi R, Aitken A. Concepts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independent learning in IS higher education[J].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2012(6).
[5]Mintzberg H, Quinn J. The Strategy Process: Concepts, Contexts, Cases[M]. London: Prentice Hall,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