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雙賓結構及其格轉化結構在英語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不僅是重要的論元結構之一,還是學習句法語義的敲門磚,若中國學生習得雙賓結構及其轉化結構,將有效提升英語語言能力,更好地發展英語素養。
【關鍵詞】中國學生;英語雙賓結構;格轉化結構
【作者簡介】姚博陽,河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2019級英語教育專業。
引言
雙賓結構形成于雙及物動詞、間接賓語以及直接賓語的組合,代表人事物之間的關系。從語義層面來看,雙賓結構中的雙及物動詞會導致一個特定的對象來完成一個結果。另外,如果某種語言存在雙賓結構,那么必然存在格轉化結構,二者有著形影不離的關系。為了進一步了解中國學生習得雙賓結構及其格轉化結構,文章以搜集到的資料為參考進行探究。
一、研究回顧與評論
通過查閱有關學術平臺可得出如下內容:
Inagaki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最先研究中國學生習得英語雙賓結構及其格式轉化。研究過程中,Inagaki借鑒了Pinker的方式,對英語動詞進行分類,包括throw類,push類,tell類和whisper類,雖然四類詞語適用于格轉化結構,但只有tell類和whisper類可以用于雙賓語結構。而Huang則認為,throw類,push類,tell類和whisper類中,僅tell類可用于雙賓結構,并且不具有格轉化結構。
李燁霖研究中國學生習得雙賓結構及其格轉化結構時,使用的測試工具為語法判斷測試。研究期間,研究者首先從理論層面對英漢語雙及物動詞進行分析,得出不論是漢語雙及物動詞,還是英語雙及物動詞,都不是唯一不變的,均具有或不具有與格化的雙及物動詞,并且存在只能在一種語言中具有格轉化的雙及物動詞。若從語法的角度進行解讀,英漢語的雙及物動詞在與格轉化上存在著共性和差異性,但英語的核心雙及物動詞較多。根據中國學生發展特征可知,學習英語雙賓結構和與格轉化結構時,語義是極為重要的,他們能夠從母語為切入點進行相關的學習。
何婷運用構式語法框架對英漢語雙及物動詞進行了分類與比較,測試工具為橫斷面抽樣研究法和語法判斷任務,考察了不同水平的中國學生習得英語雙賓結構的情況。相關結論證實,與邊緣雙賓結構相比,學生更易掌握核心雙賓結構,進而得出結論:在母語的作用下,成績優異,學習能力強的中國學生能夠熟練掌握英語雙賓語結構;不論何種水平的學生,都較容易習得核心雙賓結構;邊緣雙賓結構的習得對于水平較低的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困難。
通過分析研究發現,該研究存在一定問題:(1)本研究方法為構式語法框架,這種方法較為片面,僅根據賓語結構和介詞與格結構之間的關系就判定中國學生的習得情況,沒有說服力;(2)根據研究發現,關于雙賓結構的理論研究和習得研究模糊,思路混亂,結構之間的對比較為簡單,沒有進行深層次分析;(3)該研究并未對前人的研究成果進行綜述和對比。
谷麗霞通過構式語法將英語雙及物動詞分成多個類別,同時用核心與眾多非核心意義表述雙賓語結構意義。此外,比較CLEC和Brown詞語庫發現,區別于外國學生,中國學生受母語影響,習慣使用雙賓結構,對雙及物動詞類型的了解浮于表面,即便運用雙賓結構,也無法熟練掌握,口語化明顯。對于學習成績優秀,能力較強的中國學生,運用雙賓結構時,可掌握并靈活運用核心意義與非核心意義,而水平較低的中國學生,只能止步于雙賓結構的核心意義。另外,如果英語雙賓結構的漢、英相似,多數中國學生可習得,反之將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二、英漢語雙賓結構對比
第一類:英語和漢語對應詞都可以用于雙賓語結構的雙及物動詞,并且存在使用介詞“to”的與格轉換結構,包括give、offer、send、tell等。
1. a. He gave me a pen. (他給我一支筆。)
a'. He gave a pen to me. (他給我一支筆。)
b. He offered me an opportunity. (他給了我一個機會。)
b'. He offered an opportunity to me. (他提供了一個機會給我。)
第二類:英語雙及物動詞可以用于雙賓語結構和使用介詞“to”的與格轉換結構,包括reward、bring、hand、lend、pass、show等,但其漢語對應詞并非雙及物動詞,不能用于雙賓句,可與格轉換結構與英語相同。
2. a. My mother rewarded me with a pair of basketball shoes. (媽媽獎勵我一雙籃球鞋。)
a'. My mother rewarded a pair of basketball shoes to me. (媽媽獎勵一雙籃球鞋給我。)
b. She showed me her pictures.? (她把她的照片拿給我看。)
b'. She showed her pictures to me.? ?(她把她的照片給我看。)
第三類:英語雙及物動詞可以用于雙賓語結構和使用介詞“for”的施惠格轉化結構,如book、buy、choose、cook、draw、find、get等,其漢語對應詞并非雙及物動詞,不能用與雙賓結構,但可以用于與英語施惠格結構相同的與格結構或與英語施惠格結構同義的施惠格結構,但語序不同。
3. a. She drew me a picture. (她給我畫了一幅畫。)
a'. She drew a picture for me. (她為我畫了一幅畫。)
b.? He cooked me a delicious meal.? ?(他給我做了美味的飯。)
b'. He cooked a delicious meal for me.? (他做了美味的飯給我)。
三、總體評論
首先,通過英漢語雙賓結構對比發現,中國學生對英漢雙賓結構及其格轉換結構的習得是母語和目標語共同作用的結果。也就是說,英語和漢語最開始容易受母語的營銷,但隨著熟練程度的加深以及目標語潛移默化的影響,可以逐漸習得英漢雙賓結構及其格轉換結構。
其次,分析學術平臺搜集的資料可知,多數研究者使用構式語法進行研究,過于注重分析英語雙及物動詞和雙賓語結構意義,同時以若干小類表示英語雙賓結構意義從核心到非核心。例如,雙賓結構表示核心,格轉化結構表示非核心,事實上應是將雙賓結構本身分為核心意義和非核心意義兩大類。
再次,從研究內容來看,多數研究者過于重視中國學生使用的英語雙及物動詞類型以及核心和非核心意義的雙賓語結構,但卻忽略了雙及物動詞的施惠格轉化,即使用“V+DO+for+IO”結構。
最后,雖然語料庫蘊含豐富的語料資源,滿足師生的多樣化需要,但就語料庫本身來說,有著較大的缺陷。(1)語料庫中關于雙及物動詞和雙賓語結構方面的知識較少,難以為“中國學生習得英語雙賓結構及其格轉化結構研究”提供有效數據支持,致使研究結果存在詬病;(2)語料庫作為儲存英語知識的倉庫,理當存儲各種各樣的語言以及理解方式,可從實際來看,語料庫大多記錄語言產出,當中國學生學習時,由于語言產出和語言理解失衡,導致學習效果不佳,對英語雙賓結構及其格轉化結構的習得缺失。
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學生要想熟練掌握雙賓結構及其格轉化結構,并對其進行靈活運用,就要在理解句法和詞義的基礎上掌握相關詞匯。面對中國學生習得英語雙賓結構及其格轉化結構現狀,我們需要繼續深入研究,在一步步的探索與實踐中找出適合中國學生學習英語雙賓結構及其格轉化結構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馬炳軍,常輝,趙婉莉.中國學生習得英語雙賓結構及其格轉化結構的實證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6(1):113-120.
[2]千紅.中國學生習得英語雙賓結構及其格轉化結構的研究述評[J].祖國,2017(14):181.
[3]王婷婷.中國學生習得英語雙賓結構及其格轉化結構的研究述評[J].考試周刊,2017(37):71.
[4]馬炳軍,常輝.回顧與瞻望:中國學習者習得英語雙賓結構及其格轉化結構的研究[J].哈爾濱學院學報,2020(6):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