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漾
摘 要:美術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可充分發揮美術的情感教育功能,讓幼兒得到美的熏陶和培養,并發展藝術潛能。在幼兒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合作性美術教育活動,讓幼兒通過共同合作,完成某個主題的美術創作,以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幼兒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
關鍵詞:幼兒美術;合作;教育功能;美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3.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7-0096-0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于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在此基礎上,根據幼兒的發展狀況和需要,對表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因此,在幼兒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合作性美術教育活動,讓幼兒通過共同合作,完成某個主題的美術作品,從而不斷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合作性美術教育活動是讓幼兒運用已經掌握或可能掌握的美術表現形式、手段,以合作的形式表現“自我”。一個合適的美術活動主題與表現形式有利于幼兒進行分工、合作,也有利于形成“我們”的合作成果,是合作性美術教育活動開展的基礎。合作性美術教育活動強調有效的情感交流,凸顯幼兒的課堂主體地位,因而,如何營造活動氛圍,如何引導幼兒進行有效的合作活動,從而讓幼兒在合作活動中實現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是需要教師重點探究的課題。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探究合作性幼兒美術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踐策略。
一、形成適合幼兒特點的合作性幼兒美術教育活動組織程序
形成適合幼兒特點的組織程序是開展合作性幼兒美術教育活動的重要保障。幼兒的認知能力有限,要想讓他們領會“為什么這樣做”比較困難。因此,教師可在教學中基于美術學科特點,從引導幼兒“怎樣做”入手,開展合作性美術教育活動。
1.強化幼兒的合作交往意識,提高幼兒的合作交往技能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有意識地觀察記錄班級中幼兒參加集體活動的表現,與他人親近、合作的態度,人際交往的情況等,據此安排美術教育活動,不斷強化幼兒的合作交往意識,提高幼兒的合作交往技能。例如,教師可結合具體的合作性美術教育活動讓幼兒明白合作的重要性,并向幼兒傳授具體的合作技巧,從而讓幼兒體驗合作的樂趣。或通過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讓幼兒認識到“自己”“別人”“我們”的聯系與區別,使幼兒主動地參與合作性美術教育活動,并不斷提高合作交往技能。
2.引領幼兒樹立合作程序意識
合作性幼兒美術教育活動的合作程序因小組內部結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教師可在教學中通過實踐引領幼兒樹立合作程序意識。(1)確定任務,同組分工。教師可在充分尊重幼兒個體意愿的前提下,明確合作主題,給幼兒分配在小組合作中的具體任務。(2)各組分別展開討論,進行合作創作。教師可以組織不同的小組在同一時間就同一個活動主題展開討論,然后讓幼兒根據討論的結果,合作進行美術創作活動。(3)教師、各小組對美術作品及活動狀況進行評議。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教師作為重要的評定者,在活動中應以正面評價為主,評價的指向目標應是小組成員合作互助的共同成果。
二、 確定合作性幼兒美術教育活動的內容、表現方式
體現小組互助合作理念的合作性幼兒美術教育活動對美術活動內容以及表現方式有一定要求。從美術活動內容的角度來說,這種美術活動強調分工、互助、合作,所以活動內容要有利于幼兒進行分工與合作。教師可以將相關活動內容的構成元素分解成多個元素,由一名幼兒承擔其中一個元素的創作,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整體內容的創作。因此,活動內容的選擇與有效分解是合作性美術教育活動開展的關鍵性因素。
合作性美術教育活動的表現方式對于活動的順利開展也有較大的影響。運用什么樣的美術表現方式進行合作性美術教育活動,就是讓幼兒運用已經掌握的美術表現技能進行表達的問題。一般情況下,幼兒已經掌握的美術表現技能都可以運用,但在具體合作活動中,如遇到有多種表現方式可供選擇的話,小組成員間可進行討論,然后讓幼兒選擇自己最擅長的美術表現技能。繪畫活動一般以單一的技能表現為主,手工活動的表現技能較多,幼兒可以有選擇地運用。
三、合作性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的教師引導策略
在合作性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教師承擔著指導者、協助者、評判者等角色,要面向全體幼兒,并針對幼兒的不同特點和需要,對幼兒進行美的熏陶和培養。
1.進行前期的準備工作
教師要確定合作性美術教育活動的教學目標與合作目標,決定合作小組的人數及人員構成,安排幼兒的位置,準備美術活動所需材料,明確小組成員的分工等。
2.確定課程內容,指導幼兒開展具體活動
在每次開展合作性美術教育活動前,教師都需向幼兒解釋活動內容,指導幼兒搜集材料,讓幼兒明確自己在小組合作中的任務。例如,在母親節到來之前,筆者組織班上的幼兒合作開展“送給媽媽的心愿卡”合作性美術教育活動。在活動之前,筆者先對幼兒進行感恩母親的教育:“孩子們,低頭看看你們穿的衣服,是誰洗得這么干凈?”“每天早晨,媽媽會幾點起床給你們做早飯?”在問題的引領下,幼兒體會到媽媽的辛苦,感受到媽媽的愛。“媽媽這么辛苦,在母親節的時候,我們送給媽媽一張賀卡表示感謝,好不好?”幼兒異口同聲地表示同意。在確定活動內容之后,筆者將幼兒分成兩個小組,每組安排專人負責找來做賀卡所需的剪刀、畫筆、油畫棒、卡紙。筆者先做示范,然后讓兩組幼兒分別合作制作心愿卡。在制作完成之后,可將兩組幼兒的作品進行展示,讓幼兒互相欣賞,體會合作創作的快樂。
在開展活動前,教師可明確告訴幼兒,希望看到每個人都認真投入,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積極地互幫互助,學會聽傾別人意見,吸納別人的可用信息,并鼓勵幼兒主動提問、請教。
3.觀察與介入,以提高活動效率
教師在合作性美術教育活動中的觀察與介入,指的是與各合作小組建立面對面的互動關系,這可以有效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幼兒的活動參與情況,發現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解決,以提高合作性美術教育活動的效率。例如,在活動開始后,教師可通過巡視,查看各小組成員是否了解活動內容、活動程序、具體分工,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幼兒予以表揚,對不明白活動內容、活動程序、具體分工的小組、幼兒,要耐心解釋,直到他們了解為止。還可以直接參與各小組就美術表現內容、構思等的討論,針對幼兒在美術創作活動中遇到的合作上的問題,可以給幼兒提供積極的建議,或協助幼兒重新分工,以提高活動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指導時要把握時機,要為各小組及幼兒的美術創作活動營造寬松的氛圍。
4.評估與總結
在這個環節,教師的主要工作是評定各美術活動合作小組的作品完成情況,及時運用合適的方式進行反饋,以調整和改進自己的教學工作,促進幼兒發展。評價以幼兒參與合作活動的狀態及作品是否體現幼兒的經驗水平、認知狀態為主,作品的表現技能次之。
四、結語
在幼兒美術教育中,教師可開展合作性教育活動,讓幼兒通過共同合作,完成某個主題的美術創作,不斷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從而激發幼兒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形成適合幼兒特點的合作性幼兒美術教育活動組織程序,確定合作性幼兒美術教育活動的內容、表現方式,并積極發揮其引導作用,以提高活動效率,促進幼兒在美術方面的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慧軍.基于低碳生活視角下幼兒園美術教育研究初探[J].山西教育,2018(03).
[2]周桃花.涂鴉在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探微[J].成才之路,2019(23).
[3]王荔玲.幼兒園生態式美術活動的指導策略[J].黑河教育,2019(12).
[4]柳琴芳.幼兒創意美術教育的實踐探究[J].天津教育,20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