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芳婕
摘 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教師可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入合作學習教學模式。這種新型教學模式為語文課堂注入了活力,不僅可以激活學生的語文閱讀動機,還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文章探究合作學習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合作學習;閱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7-0126-02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而為提高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教師可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入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不僅符合新課標的教學指導思想,還符合新時期學生多樣化的發展需求,為語文課堂注入了活力,是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發展學生個性品質、培育學生合作意識的有效途徑。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探究合作學習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合理分組,制訂科學的合作學習計劃
合作學習開展的前提條件是合理分組,分組的合理性決定著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效果。因此,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入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時,進行的第一步操作就是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為學生制訂科學的合作學習計劃。第一,確定合作學習小組的人數。每組成員以4至5人為宜。第二,根據學生的語文基礎和學習能力科學分配小組成員。閱讀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和語文學困生要合理分配到每個小組中,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發揮其能力優勢和表率作用,帶動語文學困生的閱讀積極性,以此促進全體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小松鼠找花生》時,教師根據學生的語文基礎和語文學習能力,以6人為一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排演童話課本劇。各小組學生為完美演繹劇情,深入研究課文內容,生動還原了小松鼠的神態、肢體動作、語氣,并在表演過程中互相糾正不足之處。在這個過程中,各小組學生不僅自主認識了課文中的12個生字,感知了漢字的形體美,還在合作表演中討論了“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嗎”等問題,進而了解了花生的果實是埋在地里的這一科學知識。教師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既達成了本課的閱讀教學目標,也培養了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態度,還能讓學生收獲優質的合作學習體驗,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二、創設多媒體教學情境,營造和諧的合作學習氛圍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工具廣泛應用于教學領域,并成為開展合作學習的好幫手。基于此,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時,可根據具體的課文內容積極創設多媒體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生動的合作學習氛圍,激活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合作學習,進而大幅度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合作學習能力,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教學《菜園里》時,教師在導入環節利用多媒體工具為學生展示有關菜園風光的視頻課件,以生動直觀的多媒體情境,活躍課堂氛圍,并為接下來的合作學習做好鋪墊。在深度學習環節,教師鼓勵學生根據課文內容以小組形式開展合作討論,讓學生通過探討深刻認知各種蔬菜的外形特點。這種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教學優越性,既能實現本課的知識目標,也能加深學生對大自然的感知,還強化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三、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合作思考動機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教師要想在語文閱讀課堂順利開展合作學習,就必須激發學生的合作思考興趣。創設問題情境是一種新型閱讀教學手段,也是拓展學生閱讀思維的主要方式。鑒于此,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時,可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根據具體的課文內容創設問題情境,以問題驅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合作思考興趣。
例如,在教學《平平搭積木》時,教師可以先在黑板上寫下課文標題,然后圍繞標題創設問題情境:同學們,看到課文題目你產生的第一個念頭是什么?平平為什么要搭積木?平平打算用積木搭出什么?富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不僅成功導入新課,也有效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激發學生對課文的閱讀興趣。在接下來的深度教學環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問題情境,以小組形式思考和探討課文的中心思想,并鼓勵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自主認識生字、生詞,領會課文的中心思想,學會像平平一樣關愛他人。這樣,既達成了本課的知識目標,也實現了合作學習模式的合理運用,還完善了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充分體現出語文閱讀教學對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推動作用。
四、設置探究任務,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合作學習能力是一項重要的核心素養,也是每個學生應具備的學習品質。教師可通過設置探究任務,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設置探究任務要遵循以下三個原則。第一,關聯原則。所謂關聯原則,是指探究任務的內容必須與課文密切相關,既能突出教學重點,又能夠深化學生對課文主旨的理解,以此充分體現合作學習開展的實效性。第二,適度原則。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還處于形成和發展階段,因此,教師在設計探究任務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學情,要設計難度適中、內容在學生理解范圍之內的探究任務,最大程度降低學生的探究壓力,以此提升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積極性。第三,趣味原則。學生容易被新鮮有趣的問題和事物吸引,教師在設計探究任務時可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適當增加趣味性元素,以此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進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合作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學《窗前的氣球》時,教師可和學生一起剖析課文的中心思想,促使學生真切體會同學間的珍貴情誼,透徹領悟課文的中心主旨。為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情感視域,鍛煉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一個自主探究任務:假如科利亞就是你身邊的同學,是你最好的伙伴,你打算用何種方式表達對他的關懷和祝福呢?教師指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開展合作探討。完成探究任務的過程既能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同時深化了學生對課文主旨的體悟,培養了學生關愛他人的高尚品德,以此實現學生語文核心素養與品質情操同步提高的教學目標。
五、開展合作閱讀,擴充學生的文學知識儲備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延伸,想要讓學生寫出高質量的作文,擴充學生的文學知識和詞匯量非常有必要。因此,教師可在課內閱讀的基礎上引入課外閱讀,同時結合合作學習模式,倡導學生開展合作閱讀。這樣既能降低學生的閱讀難度,也能顯著擴充學生的文學知識儲備,還能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從而使學生在作文寫作中擁有充足的詞匯和豐富的文學知識支撐。
例如,《名人傳》是一部非常經典的名著,具有極高的閱讀價值,但其篇幅較長、生字較多,學生單獨閱讀的難度很大。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分成三個小組開展合作閱讀,分別閱讀《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各小組學生可以通過合作查找工具書、合作討論等方式,為傳記中的生字標注讀音,交流閱讀體會。第一階段的閱讀結束后,各小組可以交換書籍,這樣學生就無需額外花時間查找生字讀音,既能讓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產生質的飛越,也有效擴充了學生的詞匯儲備,還讓學生領悟了書籍中傳遞的人生道理,以此體現合作閱讀對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作用。
六、總結
新課標主張教師構建自主、探究、合作型的語文課堂,這一指導思想也為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指明了方向。因此,教師可積極拓展教學思路,將語文閱讀教學與合作學習模式充分整合,為學生帶來全新的閱讀體驗,實現學生語文素養與綜合能力的同步提升。
參考文獻:
[1]嚴旭忠.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試題與研究,2019(33).
[2]宋劉成.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嘗試[J].山西教育,2019(06).
[3]王彥路,朱雯,王守華.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J].天津教育,2019(28).
[4]周萍.淺析合作學習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內蒙古教育,2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