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
摘 要: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是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可積極優化化學教學模式,開展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重視教學內容的結構化設計,以此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構建高效化學課堂。
關鍵詞:創新實驗;高中化學;教學模式;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7-0134-02
科學探究是進行科學解釋和發現、創造和應用的科學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是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教師可通過開展創新實驗,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探究創新實驗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意義及應用策略。
一、創新實驗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1.可以改變傳統的化學實驗教學模式
受“應試教育”影響,部分教師在化學實驗教學中以理論知識講解為主,很少進行實驗操作,或代替學生進行實驗操作,課堂教學模式比較單一。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不利于學生學習、理解化學知識。而教師通過轉變教學理念,創新化學實驗教學模式,可培養學生勤于實踐、善于合作、敢于質疑、勇于創新的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
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
教師在化學實驗教學中通過合理創新教學模式,可以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激勵學生在理論知識的支撐下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習自信心,拓展學生的思考方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能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能從問題和假設出發,依據探究目的設計探究方案,能運用化學實驗、調查等方法進行實驗探究,多角度、動態地分析化學變化,并運用化學反應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創新化學實驗的教學模式也有利于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有針對性地制訂下一步教學計劃,繼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
二、創新實驗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積極營造創新氛圍
高中化學課程的知識點比較多,難度比較大,因此,教師可積極創新實驗教學模式,營造優質的創新氛圍,讓學生多角度開展化學思考,不斷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積極整合課堂各教學環節,形成良性互動,潛移默化地帶動學生探究新知識;優化教學流程,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訂教學計劃,調整教學節奏,以此緩解學生的壓力,挖掘學生的潛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見的水果進行相關實驗內容的啟發,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相關實驗過程,再通過任務驅動法讓學生在實驗中尋找問題答案,總結出維生素的常見類型,了解維生素C的結構和在人體中的主要功能,掌握其物理性質中的溶解性和化學性質中的還原性,逐步強化對本節教學重點的理解。
2.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為化學實驗提供了極大的實施空間,有助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形成化學思維體系。同時,學生在化學實驗的操作中,從實驗器材的準備到實驗過程的實施,再到觀察不同化學物質出現的化學反應,可以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并將化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有效整合在一起,進而不斷提升學習能力。例如,在進行煤的干餾實驗時,學生從得出的物質中發現煤炭資源的重要性,其產生的焦炭中的瀝青可用于道路建設,碳可用于冶金。這就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合理利用資源的重要意義,只有進一步研發出替代資源,才能保證人類生活的有序進行。同時,也能讓學生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意識,并從自身做起,采取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3.更新教學理念,重視實驗教學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認真分析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不斷提高自己對化學實驗的重視程度,以此創新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率。部分教師對化學實驗有這樣的誤解,認為化學實驗會占用較多的課堂時間,影響理論知識的講授,于是把應開展的實驗以講解的方式教學,或以自己的操作代替學生的操作。很顯然,這種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深入理解化學知識。教師要結合學生現階段的學習水平,分析教材內容,本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開展適當的化學實驗,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構建高效化學課堂。例如,在教學“基本營養物質”時,為探究食物中糖類和蛋白質的特征反應,教師可以讓學生用身邊的事物作為實驗材料,如土豆、面包,將碘酒滴到上面觀察實驗現象,然后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開展相關知識的學習。
4.尊重學生差異,實施分層教學
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逐漸提高,但差異性也客觀存在,有的學生對于課堂教學內容吸收得很快,而有的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較慢,并存在一定的畏難情緒。對此,教師要及時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可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進行分層教學,在了解學生基礎的前提下,引導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化學內容,以此幫助學生樹立化學學習自信心,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適應學生未來發展。對于化學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其擔任實驗小組的組長,帶領學生開展相關實驗,對于基礎較弱的學生,可以讓其記錄、總結實驗流程,從而加深對實驗過程的理解。同時,鼓勵學生進行積極互動,讓學生通過交流溝通發現化學學習規律,提高化學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學“有機化合物”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分層進行甲烷與氧氣的反應實驗。各小組長按照教師講解的實驗流程合理分配組員的實驗任務,分解實驗步驟,從而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并有所收獲。
5.理論結合實際,加強知識理解
有的學生對抽象性強的化學知識理解得不透徹,并產生畏難情緒。因此,教師可鼓勵學生觀察身邊的化學現象,并用化學實驗加以解釋,從而加深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并拉近學生與化學知識之間的距離,不斷提高化學學習水平。例如,在教學“金屬的化學性質”時,教師取一小塊金屬鎂讓學生觀察其表面的光澤和顏色,然后切開,讓學生觀察其在空氣中的反應,再將這一小塊金屬鎂點燃。學生可以看到其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熱能,燃燒后出現了白色的固體,并有白煙冒出。據此,學生總結出鎂作為一種輕質堿土金屬的化學性質是極為活潑的。為提高學生的理解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煙花的化學原理。煙花在空中發出色彩絢麗的光,離不開鎂、鋁等的作用,這也是其在燃燒過程中能量轉換為光能的反應。以生活中的實例開展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的探究意識,從而讓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其他金屬知識的學習中。
三、 結語
教師在不斷總結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教材知識框架將創新實驗引入課堂,可以增加化學課堂的趣味性和生動性,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更新教學理念,營造創新氛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根據學生的差異,實施分層教學,并以理論結合實際的方式加強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從而讓學生在多元化的教學啟發中不斷提高化學思考能力。
參考文獻:
[1]姚梅花.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9(24).
[2]孫艷,陸國志,劉爽.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探討[J].高考,2019(36).
[3]魏玲.高中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改革初探[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9(36).
[4]翟少林.基于學習進階的高中化學教學現狀分析[J].成才之路,2019(35).
[5]李逢龍.立足核心素養,開展化學實驗課外活動[J].高中數理化,2019(24).
[6]沈琦.試論學科核心素養下的高中化學教學方法[J].中學教學參考,2019(35).
[7]陳磊,王向軍.基于高中化學新教材的實驗教學探討[J].廣西教育,20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