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冬爽
摘 ?要: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都讓人們越加重視對自身素養的提高,核心素養的提出引起了國內外眾多研究者的關注。對于核心素養的提出,很大程度上表明了“中國的教育最終能夠培養出怎樣的人才”這一問題的思考。生物學在高中屬于一門必修課,也是重點培養學生實驗和創新思維的一門課程,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為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討及社會責任,這些核心素養也是學生在學習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及素養。基于核心素養培養加強生物實驗教學,有助于提高生物教學質量,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類比推理、空間認知、形象思維等能力,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本文就生物實驗教學和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在核心素養下存在的不足進行探討,并根據現狀提出針對性的建議,旨在為學生生物實驗教學及創新能力培養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高中生物;實驗教學;創新;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5-0047-02
【Abstract】With the progress of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own quality. The core quality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many researchers at home and abroad. To a large extent,the proposal of core literacy shows the thinking of "what kind of talents can China's education eventually cultivate". Biology is a compulsory course in senior high school,and it is also a course that focuse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experimental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The core qualities of biology are life concept,scientific thinking,scientific discussion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which are also indispensable abilities and qualities for students in their study and life. Strengthening biological experiment teaching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re literacy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iological teaching,promote students to form correct values,cultivate students' logical thinking,analogical reasoning,spatial cognition,image thinking and other abilities,and then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hortcomings of biological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training under the core literacy,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tudents' biological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innovative ability training.
【Keywords】High school biology;Experimental teaching;Innovation;Core literacy
2017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實驗)》中明確提出,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通過模型構建等實驗探討闡釋生命現象及發展規律,逐漸形成學生完整的科學思維及正確的生命觀念。而學科的核心素養是育人價值觀的集中表現,通過學生對學科的學習逐漸積累形成的一種正確的價值觀念。在新課改中提倡從教學實踐中要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利用問題提高教學質量。對于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是學生當前必須具備的品質之一。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是一門具有操作性的課程,能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思維的課程之一。將學生的核心素養與生物教學課程進行有機結合,極大程度上可以促進學生的人文素養的提升,并且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創新學生能力。
1.發展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意義
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具備的能夠與社會發展相適應、學習生活相協調一系列品格與能力。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個人修養、個人技能、家國情懷等。總的來說,核心素養是包括技能、認知以及情感態度在內的多種素質能力。而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為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討及社會責任。
(1)強化學生科學思維,形成正確生命觀念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養成的過程中,需要以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通過課堂上的相關內容與實際進行有機融合,并配合恰當的教學方法對其進行引導和訓練,這樣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具有重要作用。生物的學科特點主要是實踐性和思維性,存在著實驗設計、實驗操作、實驗結果分析等綜合性問題。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生物學習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讓學生探索實驗數據背后的規律,把握整體知識框架,逐漸培養類比推理、空間認知、形象思維等能力,有助于形成科學思維,同時也幫助學生通過探索生命活動的規律,逐漸形成系統正確的生命觀念,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
傳統的生物教學方式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大,缺乏新意,理論知識深奧,很難對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調動的作用,長此以往就會造成學生的學習效率下降并且影響日常的教學目標。在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過程中,能夠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思維能力,并且在此基礎上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學習可以通過各式各樣的實驗探究,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基礎上。比如,學生在進行對生物組織中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監測的學習中時,如果只是告知學生糖類物質通過斐林試劑檢測呈磚紅色,脂肪通過蘇丹Ⅲ染液檢測呈橘黃色,蛋白質通過雙縮脲試劑檢測呈藍色,不僅無法讓學生理解知識點,還容易造成學生死記硬背的刻板印象。因此,在老師進行教授這篇生物內容時,帶領學生通過實驗進行學習,不僅能加深學生的知識記憶,還能通過實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實驗中,自主進行科學探索,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生命現象及規律,形成正確系統的生命觀念,同時可以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于生活問題,進而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
2.核心素養的基礎下,生物教學和創新思維培養遇到的阻礙
雖然核心素養的發展被教育部門大力提倡,但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尤其是處于比較偏遠的農村鄉村學校,施行的教育方式還是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將學生的成績作為主要參考依據,忽視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
(1)教學模式單一
對于經濟稍微落后的偏遠地區或農村學校,在進行生物學科教授時,學校自身資源條件不足,無法開展生物實驗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動手實踐,極大的阻礙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老師為了節約資源,也就直接放棄自己進行實驗的機會,直接按照課本對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壓力本身就非常巨大,這種學習模式不僅使生物學的學習變得枯燥乏味,也會導致學生出現刻板印象,不利于思維的發展和創新,不僅教學質量低下,對學生未來的發展也起到禁錮效果。
(2)不注重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
高中的學習時間相對其他的學習階段,較為緊迫。而且生物學科在高中考試中占的分數比例不同于其他學科,相對較低。因此,生物學科的課程與其他學科比較而言,課程數要少一節到兩節。這就導致生物老師在進行講課時,完全按照高考的考試大綱進行講授,將課本的必要知識講解之后,對于補充、思考、討論的問題一概不管,甚至學術舉手提問,老師也以高考不考,沒有必要了解的理由駁回,嚴重打擊了學術對生物積極探討的興趣,阻礙了學術創新思維的發展。
3.實驗能力和創新思維培養的措施
(1)重視對生物學科的學習
對于學生的生物學科素養的發展,首先就要對生物實驗教學進行重視。對于存在實驗的生物內容,不能由生物老師按照課本照本宣科的講解,而應該讓學生自己主動先進行探索、鉆研,形成對實驗問題能進行思考的好習慣。如關于生態系統與穩定性的學習中,讓學生自己先思考怎樣的一個循環鏈才算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然后對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學習,要求學生按照自己思考的生態循環鏈設計出一個具有穩定性的生態缸,并與同學進行對比、討論,找出自己實驗中存在的錯誤或者不足,讓學生明白生態系統穩定需要由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完成。最后再由老師對學生進行講解生態系統的穩定是靠生態系統內生物進行自我調節和反饋調節達到的。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了適應全國各地的核心素養的培養方針,包括高中生物教育在內的所有教育更應該以激發學生們的興趣為出發點,有效地轉變教學的方式方法,在這基礎上還要保證課堂教學任務的有效完成率。所以,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理念上需要做出一些轉變,在課堂上把學生當作為中心,充分發揮老師們的引導作用和學生們自身的帶動作用,將原本枯燥無味的課堂活躍起來,通過實驗操作等方式,讓學生對生物的學習更具積極性和探索性,不僅激發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進一步還能有效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3)課程優化為必要條件
生物課程的優化對于核心素養以及學生的創新思維都具有重要意義。對于高中課堂而言,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學習環境,但對于生物教學來說卻是極為開放的過程,教學內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生物教學過程中,需要通過課程優化提升生物實驗課的教學和學習效率,有效引導學生進行更加自主的學習與思考,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有效的課程優化,可以讓學生更加自主的探索課堂中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對生物知識以及應用進行更加深度的學習。
(4)聯系實際生活
高中生物課程對于實驗教學而言,必須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聯系,將生物知識能夠進行完美運用才是老師教學的最終目標。因此,在核心素養的基礎上,將高中生物實驗教學課程進行優化,把生物實驗與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通過學習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而且在高中生物實驗的教學內容許多都是來源于實際生活,與生活之間存在緊密聯系。所以生物實驗教學要把二者緊密結合,使學生能夠將在生物實驗課堂上學到的生物知識運用到社會生活中,并不斷優化,讓學生明白生物學與社會之間存在的聯系,使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得到進一步提升。
隨著社會經濟與科技的發展,教育行業受到全球的關注,各地區、國家均在實行教育改革。在我國當前科學教育實踐中,正在逐漸推廣新課改,生物實驗教學和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培養,都是使學生能成為全方面發展的人才。但總體而言,仍存在諸多問題,如何將科學精神及方法有效傳授,如何有機結合生物實驗及創新能力培養,如何培養及指導學生獨立、辯證思考問題,成為符合國家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如何形成學生正確的生命觀念及社會責任等。因此教育核心素養的提出,明確了學生生物課程學習的基本目標,需要整合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思維發散,加強學生實驗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操作,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能力,成為符合國家社會需求的全面型人才,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并完成生物學科教學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吳孝友,鄭小斌.高中生物學實驗改進和創新的幾點嘗試[J].中學生物學,2019(2):44-45
[2]郭艷紅.新課標下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策略分析[J].讀與寫,2019(19):180
[3]林筱.農村中學生物實驗資源開發與實踐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33
[4]張艷芳.高中生物創新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0(5):39
[5]陳雪容.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方法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9(36):61-62
[6]周春華.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幾種教學模式的對比分析探討[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61
[7]肖三.淺談高中生物必修一有關實驗的改進和創新[J].科技資訊,2019(17):84,87
[8]黃詩先.淺析高中生物部分實驗的創新與拓展[J].讀與寫,2020(1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