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清晨醒來,我看見一個家長在凌晨1:59發來的短信,大意是:孩子昨晚臨睡前異常傷心,原因是他聽一個女同學說郭老師不允許同學們跟他玩。孩子感到很孤獨,因而在晚上崩潰到大哭不止,哭了近一個小時……
分辯,讓沖突一觸即發
這個時間、這種狀態下發出的短信,讓我不敢再有半點睡意,可這內容卻讓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我說過這話嗎?什么時候說過這話的呢?完全不可能的事?。∥掖_定是孩子、家長弄錯了對象,可看看短信的稱呼,也沒有弄錯呀!一種莫名的緊張讓我急于擺脫此事,于是便回了條短信,否認有孩子說的這回事。
可是接下來的事情卻讓我更加莫名其妙,母親噼里啪啦地發來一串信息:
“郭老師,您好!我只是把情況復述了一遍?!?/p>
“孩子這樣說的?!?/p>
“具體情況我不知道?!?/p>
“孩子不可能說謊?!?/p>
看到這最后一句,一股憤怒的情緒涌上心頭——孩子不可能說謊,按你這意思,難不成是我在說謊?再說,我壓根也沒有做過這樣的事情。怎么會有這種事情?簡直是莫名其妙,無理取鬧!
即使是心里已經很不耐煩了,但我還是克制著試圖問清楚:“(您的)兒子聽到我說過這樣的話嗎?”母親情緒依然激動,竭力在強調:“孩子是這么說的,孩子不可能撒謊?!薄拔覂鹤釉趯W校受到如此大的委屈,他被孤立!”
我試圖解釋、分辯,說我沒有說過這樣的話,可毫無效果。母親似乎已經確認讓他兒子痛苦到無法控制的“罪魁禍首”就是我,因而也一直處在咄咄逼人的激動情緒中……
這讓我非常憤怒也很后怕——昨晚要是孩子真出點啥事,那我豈不是稀里糊涂就成了壓倒駱駝的那根最后的稻草?!
轉念,讓形勢柳暗花明
要自證清白,現在最為重要的就是找到那個說我不允許同學們跟他玩的女孩子,讓她說清楚這話不是我說的。可轉念一想,今天是周末,難道我要大清早打電話來求證這件事情?這也太丟份了吧?難道自己在學生和家長心中的分量要靠一個孩子來證明?
再者說,即使打了這個電話,就能把這事弄清楚嗎?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出于趨利避害的人性本能,即便問了,她也不太可能承認的。(事實證明我的想法是完全正確的——周一早上,女孩面對男孩的求證,第一反應就是“我沒說”。)那一刻,我覺得無比悲催!
雖然心緒難平,我還是選擇了暫時中斷短信對話,因為我察覺到自己的情緒也已經被帶起來了,這種狀態下說話很可能起不到好的作用,我需要讓自己冷靜一下。
我問自己,此刻最重要的人是誰?當然是孩子!是受到莫大委屈的孩子!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當然是消除孩子的痛苦!
正是因為孩子的痛苦激發了母親的情緒,才會有今天早上的不愉快;而孩子的痛苦目前看來與“我的那句話”有關——甭管我有沒有講,反正孩子是當真了。
如此說來,我是可以消除孩子痛苦的主要人物,而當下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親口告訴他,我從來沒有說過不允許同學們跟他玩。
理清了思路之后,我的怒氣似乎也消了不少。我立刻給孩子的母親打去電話,讓她等孩子醒了之后,立即轉告——郭老師說了,她從來沒有說過這樣的話,也永遠不會說這樣的話!其他事情,我們周一到學校了解情況后再說。
母親態度平和地接受了。
溝通,讓氣氛祥和愉悅
雖然暫時沒有了危機,但我還是擔心夜長夢多——萬一母親與孩子在交流中再出現點插曲,那么誰知道又會出點啥事呢?于是,我試著邀請母子當面溝通,母親雖很吃驚,但立刻愉快地答應了。之后,我們三個一起來到了學校。
經過了解,事情是這樣的:
最近一段時間,孩子的某科作業做得不太好,總是不能按要求完成,下課又比較貪玩。相關學科的老師為了讓他有個安靜的補作業環境,就提醒同學們不要“勾起”他的玩心。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孩子的狀態已經有所好轉,最近老師已經取消了“禁令”。但有些同學還不清楚,他下課興沖沖地找同學去玩的時候,仍舊被人拒絕。他感覺很委屈,就纏著一個小女孩,反復央求人家:“帶我玩吧,帶我玩吧,某老師已經同意我跟你們玩了……”
小姑娘急于擺脫他的“糾纏”,在甩也甩不掉的情況下,一時情急,想到了用威望較高的我來嚇退他,于是便脫口而出:“那郭老師還沒有同意呢!”
小男孩并不知道女孩的心思,滿腔的希望一下子被這句話給澆滅。剛遭“解禁”又被“打擊”,他情緒上一時難以接受,滿腔的委屈、哀怨、憤懣都集中到了郭老師身上,于是,便出現了文章開頭那一幕……
聽完孩子的敘述,我莫名地有些感動。我輕輕拉起坐著的他并把他攬在懷里:“同學說的郭老師的一句話,都能讓你這樣難受,可見你對郭老師有多么的信賴。郭老師真的好感動啊!正是這份信賴才會讓你覺得無比失望——怎么連郭老師也會這樣說?對嗎?”被說中了心思的小男孩無比委屈地哭出聲來,溫順地趴在我肩上點點頭。
挖掘出孩子情緒背后的積極因素為接下來的溝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松開他之后,我看著孩子的眼睛說:“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別人說的這句話是否一定是真的呢?”
他立刻恢復了元氣,振振有詞地說:“她就是這么說的呀!”
“別人說的就一定正確嗎?你自己有對這話的思考嗎?你自己去求證過嗎?”
看他默不作聲,停了一下我繼續說:“如果能夠回到當時,你會有什么新的想法和做法?”無論在何種情境下,引導孩子學會冷靜思考并正確處理問題,都是教師的職責。
“我可以直接來問郭老師的?!彼K于小心翼翼地說出這句話。
“太對啦!”我稱贊道,“如果暫時沒有找到我當面求證,你還可以根據我一貫的行為做出自己的判斷:這個老師曾經對別的同學說過這樣的話嗎?她會對我說這樣的話嗎?如果你依舊無法判斷,你可以選擇暫時回避眼前這位同學,找其他愿意跟你玩的同學玩啊??傊?,不能因為這樣一句沒有依據的話就驚慌失措,亂了章法。你說對嗎?”
這番談話讓母親和孩子都露出了茅塞頓開的神情,堵在他們心中的郁悶和委屈似乎也漸漸消失了。臨別時,母親說:“謝謝郭老師,我向您道歉!謝謝您!”
看著他們輕松愉快的表情,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回家之后,母親再次發來信息:“郭老師,再次感謝您!也再次向您道歉!您又一次給我們做了榜樣,謝謝您!孩子回來說:‘郭老師真的非常好!我會向她學習做人做事!”一次一觸即發的危機,就這樣被化解了。
專業,讓教師游刃有余
一只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以后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應,說的就是不起眼的一個小動作很可能會引起一連串巨大的反應。生活中非常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在開始階段不加以重視,可能會引發很大的反應。老師批評學生幾句、家長責罵孩子幾聲就引發極端事件,這樣的事情在生活中并不鮮見。
回顧整個過程,從開頭的莫名其妙,到中間的試圖解釋,再到后來的心態調整,直至最后的和諧溝通,個人覺得控制負面情緒、站穩兒童立場是整個事件得以迅速圓滿解決的關鍵。這里的控制負面情緒、站穩兒童立場并不是指教師因為怕家長的糾纏指責而一味退讓,而是指站在更加專業和智慧的層面,清晰準確地理解學生言行背后的實質,從專業育人的角度給予兒童及時有效的幫助和指導。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游刃有余地處理教育中的種種棘手問題。
面對并不精通教育的家長和尚未成年的孩子,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智慧在解決問題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滿足于將自己和學生、家長擺在同一個水平線上,必然不利于提升自己的教育素養,也不利于問題的真正解決,甚至還很有可能真的成為壓倒駱駝的那最后一根稻草!
(郭文紅,南京市芳草園小學,210036)
責任編輯:楊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