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媛
摘 要:隨著教育事業的改革,小學教育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人們更加重視小學教育中,班主任的啟蒙作用,而“亦師亦友”型的管理模式也得到了廣大師生的推薦與喜愛。因此班主任要對“亦師亦友”型管理模式進行研究,不只成為學生的老師,也要和學生成為朋友,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由于“亦師亦友”的管理模式對學生成為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重點分析了“亦師亦友”管理模式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亦師亦友;小學班主任;管理研究
一、引言
“亦師亦友”決定了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具有雙重身份,班主任不僅擔任教師的角色,也扮演著學生朋友的角色。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是對傳統教師角色與定位的一種突破,是教育工作的一種進步。同時,這也符合當代“教師觀”的基本要求,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成才。
因此,小學班主任要通過多種途徑來打造這種“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對這種“亦師亦友”的管理方式進行更加深入細致的研究,更好地促進小學生的發展。
二、懷有一顆“慈愛寬容”的心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面對學生犯下的錯誤,一些教師會暴跳如雷,責罵毆打學生。這類教師認為學生“不長記性”、“太笨了”,對學生缺乏耐心。小學生的學習需要一個重復的過程,對于學生的錯誤,教師不能一味地批評指責學生,要耐心地和學生講道理,言傳身教,為學生做示范。如果教育工作者沒有一顆“慈愛寬容”的心,不懂得關愛學生,那么就不能稱之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班主任在面對學生的錯誤和不足時,要能夠寬容學生,給學生機會讓其改正、讓其成長。
例如,對于班級中較為調皮和搗蛋的小學生,班主任不能對他們做出一副不耐煩的樣子,而應該心存關愛,包容這些學生,讓其逐漸成為優秀的學生。對于調皮搗蛋的學生,班主任要善于發現他們的優點,用優點“帶動”缺點,讓這些學生發現自身的閃光點,找到自己在班級中的價值,改變通過調皮搗亂來吸引別人注意、獲得關注的不良習慣。這樣一來,調皮搗蛋的學生很容易喜歡上自己的班主任,和班主任成為好朋友。例如,小亮的性格比較孤僻,對班主任抱有敵意。當班主任對其進行管理時,雖然班主任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小亮并不能理解班主任的苦心,認為班主任是在“找茬兒”。對此,小亮的班主任在對小亮進行管理時,會給小亮講道理,尊重小亮的一些意見。在小亮犯錯誤時,班主任對小亮進行嚴厲批評,其他時間則經常對小亮微笑,讓小亮明白班主任是關心自己的,是和藹可親的。
三、應當公正對待學生,樹立公正嚴明的形象
每一個孩子都不希望自己被班主任疏遠,都希望班主任能夠重視、喜歡自己。對于班主任而言,漂亮的孩子、學習成績好的孩子、聽話的孩子往往更受班主任的喜歡。一些班主任習慣將自己的喜惡帶到班級管理中,不能客觀公正地評價和管理學生。小學生的內心是非常敏感的,班主任喜歡哪個學生,不喜歡哪個學生,小學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這在無形中給學生排了名次,使學生感受到了優劣之分,是對學生幼小心靈的一種傷害。這樣一來,不被班主任喜愛的學生就會對班主任產生疏遠、抵觸的情緒,班主任無法拉進和這部分學生的關系。
例如,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大多喜歡成績優異的學生,而不太喜歡成績很差的學生。對于班級資源的分配和處理,班主任大多傾向于“好學生”,而不考慮“差生”。班主任應該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樹立公正嚴明的形象。當好學生和差生犯了同樣的錯誤時,處理和懲罰的標準要一致,不能因為學生成績優異而減輕處罰力度。只有這樣,才能樹立班主任的威信,讓學生更加信服自己的班主任,和班主任做朋友。
四、亦師亦友,做孩子學習上的鼓勵者
班級管理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班主任要注重“亦師亦友”管理模式的合理應用。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不能一味地批評、責罵學生,而應該做學生的鼓勵者。一味的批評學生,會讓學生的自尊心受挫,沒有信心和勇氣面對學習上的困難和難題。班主任要能夠“喚醒”學生的天賦,挖掘學生的潛力,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減少無意義、無效率的學習活動。
例如,小紅是一個非常內向的小女孩,平常不喜歡主動和別人交流和玩耍,也非常害怕和班主任交流談話。升入五年級后,小紅的學習成績逐漸下降,跟不上班級的步伐,逐漸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了懷疑。小紅的班主任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就鼓勵小紅,讓小紅調整學習方式。班主任告訴小紅:你不是一個笨孩子,而是五年級的知識難度逐漸增大,以前的學習方式可能無法適應五年級的學習內容。你試著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式,看會不會好一些。小紅聽了班主任鼓勵的話語,深受感動,并按照班主任的話去做,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小紅的學習成績也趕了上來。正是由于班主任像一個朋友一樣鼓勵小紅,在維護小紅自尊心的同時,增強小紅的自信心,使小紅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五、亦師亦友,做孩子情感里的溝通者
在教育不斷發展的當代社會,班主任要樹立正確的管理態度與管理觀念,注重“亦師亦友”師生關系的營造。班主任在和學生溝通時,避免高高在上的語氣和態度,要平易近人地和學生進行溝通。這種亦師亦友的班級管理模式不僅能夠改變班級風貌,而且能夠使班主任的心和學生的心緊緊聯系在一起。
例如,小娟近期很不開心,上課無心聽講,下課也是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在一個課間時,班主任和其他同學溝通,了解小娟近期的情況。班主任主動和小娟進行交流,溫聲細語地和小娟進行談話,小娟逐漸卸下了防備,和班主任講述了自己家里的狀況。原來小娟的父母離婚了,這對小娟的傷害很大。班主任安慰小娟,并告訴小娟即使她的父母離婚了,他們還是小娟的父母,依然愛著小娟。經過班主任的安慰,小娟的情緒得到了穩定。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小娟經常和班主任主動交流,成為了好朋友。
六、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生的內心通常是脆弱的,經不起打擊,有時班主任一句無心的話語會對學生幼小的心靈造成傷害。除此之外,如果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感過重,學生便不會和班主任敞開心扉,不愿意把喜怒哀樂告訴班主任。素質教育提倡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僅能夠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班主任要通過多種途徑和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
參考文獻
[1]馬忠林.小學班主任工作的管理藝術探究[J].速讀(中旬),2018(1).
[2]陸惠源.談談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滲透[J].科學咨詢,2019,000(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