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雷
摘 要:在我國藝術文化發展的過程中,傳統音樂是藝術領域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體現了傳統藝術領域的實力。目前,我國高校在音樂教學過程中主要沿用西方的教學方法和技巧。先從發聲理論到技巧,再到聲樂的曲目演唱。在整個音樂教學中涉及到傳統音樂的文化甚少。隨著國家大力提倡傳統文化的發揚,把傳統文化融入高校音樂教學中越來越受到教育部門的重視和關注。本文論述了融入傳統音樂文化對目前高校音樂的意義,及目前高校音樂教學中在融入傳統文化時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探究了融入傳統文化的策略。
關鍵詞:高校音樂教學;傳統音樂;文化融合
傳統音樂文化是我國音樂藝術的源泉,也是其精華所在。經過歷史的演變和時間長久積淀傳承下來,其歷史文化價值是難以取代的。在當前的發展趨勢下,不同文化思想融入國內的教育市場,特別是一些高校學生崇洋思想嚴重,對國內傳統文化認同感卻很低,這不是一個好的發展趨勢。因此在高校音教學中必須融入更多的傳統音樂文化思想,使傳統文化繼續發揚得到傳承,才能確保我國傳統音樂文化魅力得以體現。
一、高校音樂教學融入傳統文化存在的問題
(一)音樂教育者的思想觀念傳統
教師是學生時代的領路人,教師的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對于學生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國高校教師的教學現狀來看,許多教師的教學思想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內容過度理論化、照本宣科。在高校音樂教學的授課過程中,教師比較注重強調音樂的理論知識和音樂技巧的學習。受到西方音樂文化的影響,往往將西方音樂歌曲和歐洲歌劇的選段作為課堂實例講解,缺少音樂傳統文化的滲透和教學。許多教師也缺乏對傳統音樂的熱情,更不愿意去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所以導致教學素材相對有限,教學內容也缺乏生動性,導致高校音樂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的理解認知出現偏差,積極性不高,不愿意深入的了解和探究。
(二)對傳統音樂文化認知不充分
我國傳統音樂的類型和題材種類多樣音樂體系龐大。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社會背景、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文特點,產生了不同的傳統音樂形式,創作了種類繁多的傳統音樂作品。我們意識里的傳統音樂是單一枯燥的。中國傳統音樂的題材大體可以分為:民歌、曲藝、歌舞、戲曲和器樂曲等五大類型。當前高效老師對傳統音樂類型和風格分類過于集中在某一類型上,對其他傳統類型音樂了解研究甚少,忽視了其他傳統類型音樂形式,這是一個很大的弊端。由于老師對傳統音樂文化認知的狹隘和偏差,就沒法更深入的將傳統文化精髓傳授給高校的學生,再加上管理部門和校方領導的不重視,導致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受限。
(三)過度重視傳統音樂教學理論和技巧
在高校音樂授課過程中,音樂理論和演唱技巧雖然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為我們在傳統音樂學習中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作為一門藝術學科,無論是在學習過程中還是在創作、表演過程中,感受音樂魅力,吸收其精華所在才是學習的核心要素。但是當前多數教師依然過度重視教學中傳統音樂理論和演唱技巧的傳授,這就導致部分學生在傳統音樂演唱上沒有感情,表現空洞無靈魂,在音樂創作過程中生搬硬套,作品不具備感染力。因此,傳統音樂教學理論和技巧固然重要,無論是通過模仿還是鑒賞的形式,首先必須要激發學生的激情和感觸,理解傳統音樂的內涵和精髓并靈活的運用才能讓學生真正的學會用音樂表達。
二、提升高校音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融合的策略
(一)提高音樂教師的音樂素養
提升高校音樂教學水平,將傳統音樂文化融入到高校音樂教學中,在這個過程中高校教師的整體音樂水平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音樂高校必須全面提高教師的音樂素養。高校音樂教學并不是簡單的音樂理論學習和技巧的教學,更應該注重學生在學習音樂過程中的整體素養的培養。因此對高校老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在授課之前應該對中國傳統文化做一個整體的了解,然后認真備課,熟悉授課內容。在授課過程中把對傳統文化的喜愛和熱情融入進去,教師還可以通過舞臺演繹、音樂鑒賞等豐富的教學方法,營造輕松歡快的教學環境。通過音調的高低起伏,輕重緩急,舞臺上肢體語言的表現,都可以營造不同的心里感受,影響著情感的傳達。從而更好的帶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傳統音樂文化的興趣,推動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傳承。
(二)加強師生傳統文化的認知能力
為了更好的發揚傳統文化,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應該重視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更深入的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多樣的音樂形式及種類,才能保證傳統音樂文化不會失傳,才能更好的保留和傳承。因此提高音樂傳統文化需要得到高校領導的大力支持,高校可以開展傳統音樂相關的知識講座、演講比賽、辯論賽等,組織師生參與。從傳統音樂的不同風格、類型及不同的創作背景和創作特點等相關的知識內容進行普及,用這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將傳統文化滲透到音樂教學中還加深了師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
(三)重視傳統音樂教學中融入情感
音樂是一門以表達情感來抒發感情的藝術學科,每一首優秀的傳統音樂作品的創作都是融入了作者豐富的人生經歷和深刻的情感。培養學生的音樂藝術表達能力,展現自身藝術魅力也是音樂教學的最終目的,因此,教師可以利用鑒賞教學的方法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優秀傳統音樂作品。通過舞臺演繹的方式讓學生去體會優秀作品所傳達給聽眾的情感。聲音的高蕩欺負,情緒高漲時肢體動作的表現,都是感情表達的一種方式。例如:歌者音調歡快俏皮,帶給觀眾的情緒是快樂愉悅的,歌者的音調低沉緊促時帶給觀眾的感受是失落悲傷地,通過這些細微的情感觀察讓學生對傳統音樂情感的表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為以后教師在講解音樂傳統情感教學中打下了基礎,做好了鋪墊。
三、結語
傳統音樂文化是悠久歷史文化所積攢下來的重要財富,是需要我們世代繼承和傳承下去的,這就需要在教學領域中,教師不斷的提高對傳統音樂文化的認知能力,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對傳統音樂的情感,為我國培養出更多的優秀音樂人才,使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繼續得到傳承。
參考文獻
[1]龍飛.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8(4):154-157.
[2]程榮.高職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的探索與實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6):23.
[3]侯蕓莉.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合探析[J].音樂時空,2016(10):121-122.
[4]周戈,李巧偉.淺論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J].音樂時空,2016(06):167+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