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賢
摘 要: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指導:“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因此,我以《指南》所倡導的基本理念為依據,以實踐為場域,把貫徹落實《指南》的任務細化為優化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從而促幼兒身心和諧發展。這就要求我們的老師明確在整天生活當中每個活動、各個環節都是課程,都能成為教學活動進行隨機教育,樹立“一日生活皆課程”的理念。
關鍵詞:優化;幼兒;一日活動;和諧;發展
幼兒在幼兒園里的一日生活全過程,既能體現幼兒成長過程的充實與展現幼兒的“社會”交往過程。而幼兒的整天生活當中每個活動、各個環節都是課程,都能成為教學活動進行隨機教育。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指導:“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因此,我以《指南》所倡導的基本理念為依據,以實踐為場域,把貫徹落實《指南》的任務細化為優化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從而促幼兒身心和諧發展。這就要求我們的老師明確在整天生活當中每個活動、各個環節都是課程,都能成為教學活動進行隨機教育,樹立“一日生活皆課程”的理念。
一、優化一日生活各環節
將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都當做教育課程對待,讓每個環節發揮其作用,使幼兒在有效的時間內得到最佳的發展,并保證每個環節之間都有內容,并且自然過度。
(一)愉快的一天從幼兒進入幼兒園開始,這個時候不僅可以通過示范、模仿引導幼兒學會禮貌、尊敬、友愛等行為、情感,還是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的一個好時機。
筆者作為小班的老師,從小班開始的每一天都會親自在幼兒園門口迎接孩子,給幼兒做良好的示范:每天早上老師面帶親切的笑容迎接小朋友進入幼兒園,老師會蹲下來擁抱一下孩子,用愉快的聲音和孩子問好,還會提醒孩子要跟爸爸媽媽說再見。每天能主動和老師打招呼的孩子,跟爸爸媽媽說再見的幼兒老師會點名表揚,為小朋友們樹立榜樣,也提高孩子們向人問候的積極性。一個學期下來,孩子們漸漸也養成了打招呼的好習慣:每天進入幼兒園,都會有禮貌地和老師小朋友問好,然后有禮貌的和爸爸媽媽說再見。同時,也利用這一時間及時與家長溝通了解孩子在家“特殊情況”,能更好地引導孩子,做好家園共同教育、引導。
(二)良好的進餐習慣,有趣的點心時間,充滿樂趣的食物故事。
餐前活動老師組織幼兒進行安靜的游戲,讓幼兒保持愉快情緒,餐前便后洗手的好習慣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每餐進餐時,教師都會介紹當天飯菜的營養知識,激發幼兒食欲,提醒幼兒吃飯時要細嚼慢咽,鼓勵進餐慢的幼兒加快進食的速度,糾正挑食幼兒的不良飲食習慣,表揚不浪費糧食的幼兒,針對幼兒的個體差異,使用不同的方式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下午的點心餐時間,可口的糕點可不是單單的食物那么簡單,它們還是豐富的學習材料。如小班的幼兒在吃光蘇餅時,悅苡說:“李老師,你看我的光蘇餅變樣子了。” 老師及時引導孩子觀察到光蘇餅從圓圓的“月亮”吃成了彎彎的“月牙”,連形狀也變了,還有小朋友說:“圓圓的光蘇餅被我變成彎彎的小船餅啦。”老師問一句:“這小船有什么用途呢?”孩子的聲音便此起彼落“我坐月亮船去看星星”“我的小船可以帶上爸爸媽媽和老師,一起去看海。”“哦,我的小船是宇宙飛船,要去太空看星球”……各種各樣的故事就在孩子們的言語中流出,在孩子們的七彩想象中這些美味的食物不斷的變化,不單單吃出了豐富的想象,還吃出了很多很多的快樂。
(三)保教緊密結合,讓每一個環節布滿教育的契機。
保育工作和教育工作是幼兒園教育的兩大環節,都有各自的主要職能。但幼兒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取決于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保育工作和教育工作必須是相互結合、相互統一、相互協調,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地成長。保教結合的原則應融合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做到教育中有保、保育中有教,才能收到保育、教育工作融合的整體效果。如在進行體育活動的時候,保育老師會提醒幼兒準備擦汗的毛巾,并時刻留意著孩子的衣著,保證孩子穿著適當的衣服進行游戲,及時提醒幼兒檫汗,對于小班的幼兒保育老師在旁指導幼兒如何正確使用毛巾擦汗,并通過適時提醒幼兒喝水來補充水分,保證幼兒的喝水量充足。
在幼兒喝完水之后的過度環節里,老師和孩子玩手指操的游戲或聊聊天,既鍛煉了手指的靈活性又能鍛煉幼兒的口語表達,同時增進師生的感情,還讓等待的幼兒度過了有意義的幾分鐘.
(四)開展自主游戲,發掘自我意識
各班老師根據各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特點創設各個活動區域。自主游戲時,孩子們自主地選擇游戲操作的材料,從游戲中提高學習知識能力、促進孩子的發展。在自主游戲中,區域材料是孩子們進行游戲重要條件,沒有區域材料,區域游戲無法開展活動。因此,區域材料的投放直接影響到活動區域的吸引力。在區域游戲材料投放的數量、顏色都會影響孩子喜歡的游戲材料的程度。如在日常生活練習區里,為了鍛煉幼兒的手指小肌肉,老師設計了扣紐扣和拉拉鏈的材料,剛開始,老師收集了幾件小朋友不合穿帶紐扣和拉鏈的衣服,但發現幼兒興趣不高。于是,老師找來了幾個可愛的小娃娃,請幼兒為娃娃穿衣服。由于增加了小娃娃,在日常生活練習區活動的幼兒開始變多了,他們專注、認真、忙碌地幫助小娃娃穿衣服、換衣服。
二、建立科學、合理的常規要求
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班級常規是必不可少的。要建立良好的班級一日生活常規,不單單能讓幼兒擁有良好的一日生活環境,而且也減少不良行為和安全事故的產生。建立良好的班級常規,能引導幼兒更好的學習自我管理。同時,教師組織一日活動的質量的好壞取決于班級的常規好不好。如在自主區域活動結束時,老師用活躍的音樂提醒幼兒,讓幼兒知道這首音樂響起就要整理材料,換音樂時,幼兒知道材料整理時間結束,活動結束后,播放一些柔和的樂曲,這是盥洗時間;在進餐時播放一些優美、抒情的鋼琴曲,既避免了孩子進餐大聲說話的習慣,又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餐。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注重優化一日生活中的各個環節,認真做好每個細節,減少等待和避免浪費每一個“碎片時間”,及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讓各個環節之間的“碎片時間”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安排既科學又合理,從而全面提高幼兒園的保教質量。
三、善于運用家園共育教育資源
家園共育,就是在幼兒園和家庭之間,教師和家長之間形成合力。通過幼兒園的引導使家長了解到自身的教育功用,使家長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教師與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目標是相同,只是任務、角色不同。
幼兒園和家長之間的緊密溝通尤為重要,家園的雙方相互交流,對幼兒的共同培養,教師通過各種形式與家長溝通,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日常表現,反饋孩子在園的情況。在孩子的教育上雙方協商目標一致,共同教育、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習慣,促進孩子成長發展。
培養幼兒健康成長,為幼兒的早期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優化幼兒園的一日活動讓幼兒擁有美好的每一天,教師科學、合理安排幼兒一日生活的每個環節,抓住每一環節的教育契機。只有我們的老師充分認識和利用一日生活各個環節的教育價值,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幼兒的一日生活,才能夠真正優化幼兒的一日生活活動,讓幼兒能得到身心和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張曉云.幼兒園一日常規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7(5)
[3]宋楊嵐.有效管理,促進幼兒一日常規的養成[J].新校園,2016(3):151.
[4]黃人頌.學前教育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5]王秀鴿,蘇磊,楊偉等.幼兒園常規教育的實施途徑探討[J].科技視界,2014(17):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