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縱觀貫通古今的文明歷史,巖彩畫自是別具一番風味,其起于新石器時代,盛于唐代,在源遠流長的文化當中留下了濃厚一筆。巖彩畫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格外突出,自身強烈的視覺沖擊和獨特的表現方式,頗受學生們青睞,也成為新時代畫界的一種追求趨勢。巖彩畫當中不同凡響的特色文化元素頗具地方韻味兒,深入美術課堂,與平面構成方式契合,屬實能夠為課堂增色不少。本文立足于平面構成,淺談了其在小學巖彩畫教學中的實際運用,便于美術教師在傳授巖彩畫教學時候做參照。
關鍵詞:平面構成,小學,巖彩畫,教學運用
平面構成,是將人所具備的視覺元素呈現在二次元平面上,依據常態下美的視覺效果和力學原理,打破常規,不斷編排和組合起來,通過理性和邏輯推理去創造一個新的形象,研究形象和形象之間的排列方式。
將平面構成運用于小學巖彩畫教學當中,顛覆傳統審美教學方式,重新用一種特立獨行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們去鑒賞巖彩畫,感受到美術教學當中別具一格的形式美。巖彩畫是一個具備復古性和現代性的畫種,在小學美術課程中加入巖彩畫的內容,這不但可以促進學生們對中華文化的進一步理解,還可以培養小學生的興趣愛好,亦為小學美術增色不少。
一、小學美術中巖彩畫構圖的平面意識
在小學美術巖彩畫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從實際出發,考慮學生如何能夠接受這一理念,如何能夠由外到內去深化欣賞巖彩畫。平面構成當中的平面意識作為一種抽象觀念,被運用到教學過程中,輔助學生對巖彩畫進行了解和欣賞。
例如3~4年級學生的年齡在8-10歲,處于繪畫寫實初期,初步學習一些繪畫技法,會鞏固孩子對繪畫的興趣,因此由淺入深一步一步進行構圖訓練,有方法有意識地主動觀察思考,有大部分學生已經認識線條、形狀、色彩與肌理等造型元素,學習使用各種工具,因此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具備基本的點、線、面知識,用寫生、記憶、想象、創造等方式進行造型表現活動,他們能夠通過觀察、繪畫、制作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但是沒有進行過主題式系統性的訓練,可以根據人美版三年級上冊第一課《我的小天地》來設計一節造型表現課,可以創設問題情景“如何用形來表現物品的有趣關系?”展開教學,通過圖片觀察、實物感知建立圖形意識,能用基本圖形概括物體掌握形的動態、形與形的關系理解物品之間的空間位置關系,從游戲中學會觀察與發現物品與物品之間位置關系的秘密,可以用形的變化和組合來表現物品的位置關系,增強平面意識,為實踐創作打好基礎。
二、平面構成在小學巖彩畫教學中的運用
初步接觸巖彩畫,學生們都會對基本知識進行了解和掌握。擁有一定基礎后,教師可以運用對比的當時引導學生去了解巖彩的不同之處。將不同畫作呈現在學生眼前,引導學生們用眼睛直觀感受,然后表述自己所看到的內容。如此一來,既能夠讓學生們更好的觀察巖彩畫,還能夠讓他們運用“平面構成”的方式去感受巖彩畫之間的不同之處,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例如運用對比欣賞法,討論研究塞尚藝術作品的構圖特點,并模仿藝術家的構圖思路,思考藝術家如何安排靜物之間的位置的,引出課題《藝術家的構圖秘密》,教師啟發學生一步步理解總結出圖形與圖形的相互關系是繪畫語言的結構,圖形的排列要有邏輯關系:
(一)圖形的基本秩序——疏密、穿插、建構......
出示后印象派大師保羅·塞尚的作品,教師提問:在這幅作品中,所有的物品組合成什么形狀?單個的靜物可以用什么形狀概括?你發現了哪些組合形狀?學生小組討論總結,可以用簡單的正方形、圓形、矩形等幾何圖形概括。
(二)圖形的量化關系——大小、多少......
出示靜物數量多與少、大與小對比關系的作品,小組討論后,學生說出“左邊作品中的靜物數量很多,右邊的靜物只有幾個;第二組左邊作品中的靜物都很大,右邊的很小”的回答,教師引導學生得出圖形大與小、數量的多與少,屬于圖形的量化關系。
(三)圖形的對比關系——正形和負形、方形和圓形、有機和無機......
教師繼續帶領學生深入探究,“圖形除了量化關系還有哪些秘密?請同學們欣賞下面這組作品”(出示方形與圓形、正形和負形、有機和無機關系的作品),學生思考討論,用自己的語言總結,教師歸納板書。
(四)圖形的態勢關系——水平、垂直、傾斜、彎轉......
教師拋出問題:“構圖也有整體的傾向性,對比這幾組作品,你發現了什么有趣的地方?”(出示具有不同態勢的作品),學生回答“有構圖是橫向,有的是豎向的,還有是斜著構圖的”,教師總結板書。
通過學習,學生能夠用基本圖形概括物體外形,了解藝術家的構圖思路,欣賞名作研究大師,激發學習興趣并培養圖形的歸納和結構的審析能力,從而發現生活中構圖的形式美。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巖彩畫教學對小學生而言意義深刻。巖彩畫作為中國國畫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歷史推進,其也在不斷變化,從發展到成熟,再到經歷變革,逐漸形成和西方繪畫審美取向及表現手法所不同的藝術體系。對于巖彩畫的發展和繼承,需要不斷深入到教學過程中,運用科學方式開展,促使其真正意義上融入小學課堂,被每一個學生吸收,共同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
參考文獻:
[1]烏蘭高娃.淺談中國現代巖彩畫的發展狀況[J].戲劇之家,2016(3):138.
[2]馮可敬.傳統金屬箔在現代巖彩畫中的運用與研究[J].藝術科技,2017(12):34-35.
[3]金璐.巖彩繪畫公共體驗課實踐與研究:以《龜茲壁畫摹寫》為例[J].今傳媒,2019(8):151-152.
[4]張陽.巖彩繪畫:中國本土繪畫當代轉型的生長點[J].公關世界,2017(24):93-95.
林曦翼 成都高新濱河學校53FE68D1-B585-4AE3-BF06-B831F90F24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