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維宙
摘 要: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全面發展。而傳統的教育模式將教育的重心放在了學生的成績上,對其他方面有所忽略。因此,在這種背景下,小組制的班級管理方式就出現了,它從學生的心理出發,讓學生在合作與競爭中進步,體現了教師的引導性。基于此,以蘭州市第八十六中學九年級三班進行的小組制管理為例,分析小組制在中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應用。
關鍵詞:小組制;中小學班級管理;應用
隨著教育要求的不斷提高,中小學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在中小學這個階段,尤其是在初中階段,學生開始逐漸走向獨立,希望被尊重,而不是被教師管束。在這個階段,班級管理是一件相對困難的事情,稍不注意,就會引發學生的叛逆心理。因此,學界提出了小組管理的方式,讓學生來管理學生,教師從旁進行引導,在合作評比中讓學生提升自己[1]。
一、為什么選用小組制來管理班級
我校是一所農村中學,位于城鄉結合部。學校學生的組成相對復雜,城市學生和農村學生交織在一起,給學生管理帶來了困難。再加上我校采取的是寄宿制,在校期間家長無法幫助、管理學生,因此對學生班級的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它能夠直接影響到教育的成果[2]。
傳統的班級管理制度是班主任將大小事件都一手管理,學生只需要跟著老師的安排進行,完全沒有自主性。學生無法得到鍛煉不說,教師還往往會身心俱疲。初中階段正是鍛煉學生自主意識的最好階段,不能讓學生再繼續“聽什么做什么”了,需要讓學生自己去決定做什么、怎么做。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同時鍛煉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合作能力等。
我校九年級三班是一個農村薄弱學校的普通班級,學生大部分都缺乏自覺性,自我管理意識比較差。而施行小組制,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互幫互助,在合作中進行競爭,營造良好的競爭氛圍,讓學生得以提高自己。
二、小組制實施過程
1.分小組
要施行小組制,首先需要分小組。本次分小組是根據上學期期末成績先來劃分的,在此基礎上,又適當進行調整,每個小組學生的學習成績、各種能力等都相對平均,以保證小組的公平性。
2.定組長
小組分好之后,班主任需要綜合考慮,將每個小組的組長定下來。本次研究是讓學生自主競選,在參與競選的學生中再投票選出組長。組長兩個月調整或更換一次,后期,組長的人選由這兩個月表現好的學生擔任。
3.細分工
在組長定好之后,需要將組內的工作進行細分,把每項工作落實到每個人的身上。比如考勤、紀律、學習等方面都需要學生進行管理。只有做好了分工,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有事可做,增強學生的責任感。此外,不僅是小組內部的分工,小組之間的互相監督也要做好。
4.定規則
在小組確定好之后,需要對小組制的考評規則進行確定。制定規則需要讓學生也參與進來。一般在小組初步擬出提綱之后,選一個班會時間,讓班級學生暢所欲言,對小組所擬的規則以及獎懲措施發表自己的想法。最后再將這些想法進行歸納總結,可行的就制作成小組的規則。
在整個實施過程中,一定要對學生,尤其是對班干部和小組長的責任心進行培養,讓他們能夠對自己的職位負責。此外,在選擇小組長、班干部或者三好學生等時,班主任應該跳出以成績定人的想法,綜合考慮學生的情況。比如本學期美德少年的評選,我班推選了成績平平的唐××同學,因為她平時積極參與班級事務,樂于助人,個人考評成績優異,也獲得了全班同學的極大支持。
三、小組制的成效
在整個實驗完成之后,對該班學生進行分析,我發現小組制對學生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
小組制是學生自己管理自己,班主任以及教師只起引導的作用。學生有了充分的權利,對班級管理具有較大的積極性,就能夠主動地參與班級各種事務的管理,學生的主動性得到了發揮。
2.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小組制不僅讓學生在學習方面得到提升,還讓學生的合作意識、管理能力、責任意識等都得到了較大的提升。學生不再以成績提升為主,每個學生都得到了比較全面的發展。
3.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認識
小組制讓學生之間不再以成績好壞來決定職位。每個學生在小組中都可以通過各種特長、能力來幫助小組得到更好的發展。有些學生的成績平平,但是他在管理能力或者參加各種活動方面表現得更好。這些都讓學生有了比較清晰的自我認識。
4.利于班級管理,減輕班主任的負擔
小組制方式下,每個小組內部具有良好的管理方式,小組之間又互相進行監督競爭,大大提高了班級管理的效率。此外,由于是讓學生來管理學生,班主任不必再事事親為,大大減輕了班主任的負擔。
四、小組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當然,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小組制方式存在的問題。比較常見的就是個別組員態度消極,采取不合作的態度,以及有些學生存在個人英雄主義,不進行合作。針對這些問題,可以采取兩種措施。一是小組每周進行總結,尋找不足,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二是讓小組的優秀組員幫助其他組員共同進步。從實際來看,這兩種方式能夠有效改善上述問題。
五、結語
通過小組制來管理班級,讓學生成為班級的主人,教師從旁進行協助。這會大大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對學生的合作意識、自我管理意識都有大的提升,實現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的關系得到了較大的改善,班級的整體面貌得到了較大的提升。從整體來看,這是一種比較好的班級管理方式,具有很大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王佳.班級學生自主管理策略研究[J].魅力中國,2014(16):204.
[2]劉生青.小組合作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2):5.